220年,南郡发生了傅士仁与糜芳的叛变事件,南郡很快被孙权攻陷,关羽在此情况下被迫逃离。孙权攻占南郡后,善待被俘士兵的家属,这一举措使得关羽的部下士兵们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和动力。在艰难的逃亡过程中,关羽一路带领着仅剩的数十名将士突破重重阻碍,最终来到麦城。尽管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但由于敌军的围追堵截,关羽的部队在临沮被马忠伏兵擒获,关羽和长子关平在临沮被杀害。
那么,当关羽英勇阵亡时,他的官职到底是什么呢?关羽去世时的官职是“前将军”。这一官职在三国中排位较为靠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作为“四方将军”之一,前将军通常是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拥有极高的权力和地位。关羽所拥有的金印紫绶,地位也等同于九卿之一。
虽然关羽的职称并不算是顶尖的“大将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权力和地位微不足道。事实上,关羽在荆州几乎是唯一的统治者,他掌握着当地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权力。以此来看,称关羽为“荆州王”似乎是合适的。实际上,关羽最初并不愿接受这个职位。《资治通鉴》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刘备在平定益州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关羽听到这个封号后,他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过,在费诗的劝说下,他最终接受了这个封号。
可能关羽之所以未能封得更高职位,部分原因在于他的个性较为高傲,刘备和诸葛亮有意通过让他镇守荆州来磨砺他的骄傲。然而,关羽的高傲最终也导致了他的失败,他轻视士大夫,最后因部下叛变而丧命。
除了关羽外,三国时期还有其他几位阵亡时官职较高的名将。排名第三的将领是车骑将军张飞。张飞在刘备称帝后被封为车骑将军,这是一个极为尊贵的军职,地位超过三公。张飞一生战功卓著,特别是在长坂坡的英勇表现,曾因一声怒吼保护刘备脱险。关羽去世后,刘备称帝,决心为关羽复仇,因此决定让张飞带兵出征。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出征前夕,张飞被自己的部下张达和范强所杀。根据《三国志》记载,张飞与关羽性格迥异,关羽善待下属,张飞则严苛待士兵,这也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排在第二的名将是张郃,曾任“车骑征西将军”。张郃原为袁绍部将,后投降曹操,并在随后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封为车骑征西将军。特别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张郃在街亭大败蜀军,使得北伐失败。然而,张郃在231年因追击蜀军时被箭射中致命,死后被追谥为壮侯。
至于排名第一的阵亡名将,不是别人,正是蜀汉的姜维。姜维在三国历史上被誉为蜀汉的最后一根支柱。姜维的官职在他阵亡时是“大将军”,这是三公九卿制度中的最高武将职务。姜维原为魏国将领,后因天水起义投降了蜀汉。投降后,诸葛亮很快识别出他的才能,任命他为征西将军。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参与了多次北伐,尽管他未能成功收复失地,但依然被升任大将军。
姜维的忠诚与智慧使得他在蜀汉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即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依旧保持了对蜀汉的忠诚,发起九次北伐。尽管这些北伐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姜维坚定不移的决心与努力,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公元262年,姜维因朝廷内斗与宦官黄皓的权术陷害,最终在战争失败后投降钟会。此时,姜维力图借钟会的反叛之心为蜀汉复国,但未能成功。最后,姜维在尝试复国时被杀,成为蜀汉历史上一位悲情英雄。由于他阵亡时的官职为大将军,姜维无疑是三国时期阵亡时官职最高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