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中国历史里并不缺少荒诞故事,其中最刺眼的,就是那些涉及兄妹之间的不伦关系。王朝更替,宫廷秘辛,往往藏着这样的丑闻。七对兄妹被史书点名,有的隐约带过,有的大书特书。谁被骂得最狠?谁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
西周幽影——褒姒的前身与周室败亡
在周朝早期的传说中,兄妹婚配并非禁忌。先民观念里,血缘纯净被视为“正统延续”。像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神话,其实是远古社会的一种投影。进入文明时代后,兄妹关系逐渐被严格限制,仍然流传的案例却带着禁忌色彩。
西周王室就留下过一段被人议论的故事。 褒姒原本是周幽王的宠姬,在《逸周书》《列女传》等材料中,关于她的出身有模糊记载。有一说称,她本来在褒国宫室中,就与同族兄弟有暧昧关系。等到入周宫后,旧事被人翻出,成为攻击周幽王与褒姒荒淫的口实。
当时的朝堂,诸侯早已不满幽王。烽火戏诸侯、弃母立子,都是政治失误。褒姒的“旧闻”则成为激化舆论的导火索。史书用“荒淫无度”“乱伦之事”来加重笔墨,把周幽王与褒姒的结合说成祸乱根源。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简单。周室衰落的根源在于权力失衡与统治松散,但在后人眼里,把“兄妹不伦”的帽子扣到褒姒头上,更能制造耻笑与愤恨。就这样,一个女人与她模糊的兄妹旧情,被写进了“亡国”的注脚。
这类故事流传下来,带着鲜明的道德批判。史官要解释王朝灭亡,总会挑选某种罪恶作为符号,而“兄妹乱伦”无疑最能引起共鸣。褒姒被钉在耻辱柱上,幽王也因此被评为“亡国之君”。无论真假,叙事已经完成。
汉末与魏晋——血缘与权力的危险交织
进入汉代,礼法体系愈发严格,兄妹之间的暧昧不容社会接受。但越是禁忌,越容易引发关注。几起宫廷丑闻,都与“兄妹之乱”有关。
东汉末年,权臣家族的奢靡生活成为争议焦点。史书记载,外戚一族中,曾有兄妹之间暗生私情的传闻。像王甫、王氏家族,在《后汉书》中就留下“男女杂处,不避嫌疑”的描写。虽然没有明确点名具体人物,但文字里带着冷嘲,足以让后人相信宫廷荒淫成风。
魏晋时期更为典型。曹操家族权势熏天,后院秘闻层出不穷。曹丕与甄氏的故事众人皆知,但在野史笔记中,还传出曹氏宗族里有兄妹暧昧。尤其在《世说新语》《晋书》里,屡屡出现“骨肉失伦”的批判。
最著名的案例,是司马氏政权内部。晋武帝司马炎开国之后,宫廷奢靡,男女之事被写入“笑柄”。史书说,晋惠帝的姐姐与宗室有乱伦之嫌。是否真实,已难考证。但“兄妹不伦”的标签,就这样贴在了司马家族上。
为何史官要如此渲染?一是为了贬低政权,把败坏道德与政治腐朽联系起来;二是为了警示后人,告诉读者:一旦兄妹乱伦,必然导致王朝倾覆。这样的话语策略,正好迎合了儒家礼法的价值观。
从东汉到西晋,兄妹不伦的传说不断被放大。真实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成为宫廷腐败的代名词。
隋唐帝室——权力笼罩下的情欲暗影
隋唐两代,兄妹不伦的故事依旧被史书和野史频频提及。
隋炀帝杨广的奢靡早已为后人所诟病。史料记载,他不仅宠幸宫中女子,还曾与同母姐妹有暧昧之嫌。虽然正史中笔墨不多,但野史不断渲染,说他荒淫至极,礼法荡然。尤其在后人编撰的《隋炀帝逸事》中,“兄妹乱伦”被直接当作败家符号。无论真假,这样的故事被传颂下来,使杨广形象更添污点。
唐代宫廷更是盛产这类传闻。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中,有几位与宗室关系暧昧,被记录为“行止不检”。最被后人拿来大做文章的,是唐高宗时期的太平公主。她权势熏天,行事大胆,身边情人无数。史书中暗示她与同父异母兄弟之间关系不清。虽然这些文字往往模棱两可,却足以让太平公主的形象蒙上阴影。
唐玄宗时期,宫廷更是浮华。开元盛世背后,李隆基的后宫被传说中充斥荒唐之事。他的妹妹玉真公主,本是出家女冠,却被传与兄长有私情。正史中并未详述,但大量笔记、野史反复提及,甚至说这是“宫闱秘丑”。在礼法森严的语境下,这样的传言足以毁掉玉真公主的清誉。
隋炀帝与唐公主们的故事,是否完全真实,已经难以考证。但在史学叙事里,它们承担了一个作用:给政治衰败找一个形象化的罪证。兄妹不伦不仅是私人丑闻,更是王朝颓势的注脚。
最让人叹息的是,很多女性角色在其中被写成“祸水”。无论是隋炀帝的姐妹,还是唐代的公主,她们都被赋予“乱伦”的标签,用来凸显王朝的腐烂。这种笔法带着明显的性别偏见,把复杂的政治问题,转嫁到女性的私德之上。
隋唐兄妹不伦的故事,正是在这种批判氛围中被无限放大。它们为后世的道德教科书提供了现成的例子:一旦血缘伦理被打破,王朝就会走向混乱。
明清宫廷——历史批判最严厉的一对
进入明清,礼教已经彻底稳固。兄妹不伦被视为最不可容忍的罪恶。正是在这种氛围下,几起宫廷秘闻被写得极为刺眼。
明代万历年间,关于皇室内部的荒唐传闻层出不穷。有人指称万历皇帝的姐妹与宗室之间关系暧昧,这类话题一旦流传,往往成为抨击皇权的借口。虽然缺乏确切证据,但“兄妹乱伦”的说辞本身,就能让皇室蒙羞。明末社会动荡,舆论需要找到王朝衰亡的象征,兄妹关系的传闻再度成为最佳靶子。
清代的记载更加典型。清太宗皇太极的女儿固伦公主,与顺治皇帝关系过密的传言,在清初笔记中屡屡出现。虽未被正史承认,但在民间被传得沸沸扬扬。到了清宫野史里,这类丑闻成了宫廷八卦的主要内容,用以诋毁满清统治。
但在所有七对不伦兄妹中,被历史批判最严厉的,却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子业与其妹妹刘楚玉。
刘子业即宋前废帝,在位时间不长,却因荒淫无度被史书大加鞭挞。《宋书》《南史》写得极其直白:他与妹妹刘楚玉关系不伦,甚至明目张胆地荒唐行事。刘楚玉也是个有名的“风流主”,史书称她“求男色如饥渴”,身边养着三十个美貌侍从,称为“面首”。更耸人听闻的是,她还曾要求哥哥刘子业“赐人供御”。
兄妹之间的关系如此公开,被正史原原本本写下。与隋唐那些模糊暗示不同,这一对是明确点名、实锤记载。史官毫不留情,把他们当成礼法崩坏的典型。刘子业后来被政变推翻,刘楚玉不久也身死,史书直接把两人的荒淫放在“亡国”的因果链条中。
在道德批判的语言中,他们被视为“骨肉相淫”的极端案例。不同于褒姒只被影射,不同于唐代公主只被暗讽,刘子业与刘楚玉是被毫无保留写进“乱伦史”的人物。后世学者、文人、说书人反复提起他们,把他们当成笑柄与警示。
他们之所以被骂得最狠,有三个原因。第一,事情出现在礼教已经成型的南朝,兄妹不伦在社会舆论中绝无容身之地。第二,行为公开且荒唐,连史官都无法替他们遮掩。第三,他们的政治失败恰好为史官提供了叙事便利:荒淫导致亡国,兄妹乱伦成了最佳的罪状。
因此,七对兄妹中,刘子业与刘楚玉无疑是被历史批判最为严重的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