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的专权,刘邦在生前其实有所预料。毕竟,他们夫妻共度了多年,长期生活在一起,分享床铺与餐桌,刘邦对吕后的性格与脾气可谓是了如指掌。一个像刘邦这样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江湖”,怎能看不出吕后在背后的那股深沉与狠劲呢?
然而,尽管心中有所察觉,刘邦还是不得不依赖吕后这一股外戚势力。汉朝刚刚建立,中央与地方局势错综复杂,外部压力层出不穷。相比于韩信、彭越等异姓王的威胁,以及功臣集团如萧何、樊哙渐生的不信任,吕后无疑是刘邦最能倚重的后盾。她不仅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刘邦稳固政权,还能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为他提供支持。
特别是在清除异姓诸侯王时,吕后展现了她那令人胆寒的果断与手段。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相继被她除掉,而彭越的死尤为骇人听闻。她不仅亲自下令杀害彭越,还将其尸体剁成肉酱,命人将其分送到各地诸侯王那里,要求他们当面吃掉。这个残忍的举动让整个朝堂都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气息,甚至连英布这样久经沙场的将领也被吓得不敢再留在朝中,最终举兵反叛,结局当然是刘邦亲自带兵剿灭了叛军。
随着韩信、彭越和英布等人的相继败亡,刘邦越来越感受到吕后外戚势力的强大。吕后逐渐形成的权力集团,让刘邦开始意识到,这股力量已经不仅仅是他用来对抗异姓王的工具,而是一个渐渐失控的巨大势力。
到了刘邦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曾打算削弱吕后的权力。为了彻底拔除吕后家族的根基,刘邦甚至策划过废除太子刘盈,将自己的爱子刘如意扶上太子之位。可没想到,这一提案一出,竟然遭到了强烈反对。夏侯婴、周昌等开国老臣纷纷站出来表态支持刘盈,连他一向信任的张良也站在了太子一边。这让刘邦大为震惊,而背后最大推手正是吕后。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吕后甚至邀请了“商山四皓”这样的老臣支持刘盈,让刘邦在一次宴会上看到这四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太子身后,意识到刘盈已经得到了不可动摇的支持。最终,刘邦再也没有提起过废立之事。
不仅如此,张良这种明哲保身、谨言慎行的重臣,也能在吕后面前屈服,甚至连当初三番五次请不来的“商山四皓”都能被吕后调动。她这一举动可见外戚集团的强大势力,而刘邦心中对吕后的忌惮,也愈加深重。
刘邦临终前的情形更是加剧了这种权力格局的复杂性。刘邦得知樊哙有意响应吕后与刘盈的号召,计划杀害戚姬与刘如意时,急忙命陈平处理樊哙。然而,陈平虽然奉命行事,却因无法得罪吕后,最终拖延至刘邦去世,未能执行这一命令。可见,连刘邦最亲近的将领,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在吕后面前左右逢源,既听从刘邦命令,又不得罪吕后的权力。
尽管如此,刘邦也有一些应对之策。他不仅号召朝臣共同立下“白马誓言”,誓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以此来防止外来威胁。而为了防备吕后外戚势力过大,他还效仿西周制度,安排刘氏宗亲分封在各地担任同姓诸侯王,为的就是在中央出现变故时,能够依靠这些刘氏亲贵来稳定政权。
这些部署充分显示出刘邦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是他为防范吕后势力,已经开始考虑将来可能发生的种种局面。
吕后去世后,刘邦的老臣如周勃、陈平等人纷纷举兵,针对吕后的生前封王进行打压,发动了政变。而这一切,正是刘邦生前“白马誓言”的延续。值得注意的是,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的两个儿子——二代齐王刘襄和朱虚侯刘章,也在这场政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负责牵制吕后势力的主力部队,最终帮助功臣们完成了这一政治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