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待在家里感到无聊郁闷,我便翻找起了《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经典电视剧。每当我看到和珅这个角色,心中总会油然升起一丝激动。许多人普遍相信,乾隆皇帝之所以能够将和珅留在身边多年,是因为他对和珅的器重和喜爱。然而,我们若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假如和珅真的是一个没有任何才能和能力的人,乾隆皇帝又怎会放任他而不加以任用或惩治呢?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处于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乾隆皇帝更倾向于让有能力的人继续施展才华,而不是轻易地撤掉一个有实力的官员,换上那些毫无用处的酒囊饭袋。
在我的记忆中,和珅最为人所诟病的事迹,莫过于他用朝廷拨来的救灾粮食去交换那些毫无营养、甚至是称得上垃圾的麸糠。假如当时的关键人物是纪晓岚,他或许会选择动用手中的权力,铲除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员。然而,代价也可能是让很多饥饿的老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想到灾民们为了生存甚至趁着饥荒吃掉树皮和野草,麸糠在很多人的眼中反而显得是“美味”。在生存的压力面前,乍一看有食物就说明了一切,谁还会奢求食物的来源和质量呢?
然而,无论是什么原因,贪婪总是一种不容否认的原罪,和珅也因为他追求无尽的贪欲,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若不是刘墉等人求情,和珅很可能早已遭受更严重的惩罚。记忆中我曾在野史上读到,如今家喻户晓的《红楼梦》正是因为和珅的缘故,才得以保留到现在,不禁让我感到有趣而又无奈。
说到和珅,自然不能不提到另一位与他地位相当,甚至在历史上更受尊敬的人物——李鸿章,大家也许对他并不陌生,媒体上常常提到的“李中堂”。李鸿章的才智显然超过了和珅,去世后为他的后代留下了上百亿的资产。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子孙后代也继承了其事业,不乏多个亿万富翁的诞生。
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李鸿章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人认为他在四大名臣中排行第二,仅次于被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甚至还有人认为,他的才能优于曾国藩,但这一观点仅在少数人中流传。李鸿章所支持的洋务运动,使得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虽然被称为“中兴之臣”,也无法掩饰他贪婪的本质,而在四大名臣中,他受贿受贪的名声也是最响的。
当时,帝师翁同龢曾经感慨:“宰相合肥天下瘦”,其中的宰相便是李鸿章。他当时负责洋务运动,而那个时期恰逢很多行业都亟待发展,李鸿章趁势开始了大量的企业和矿业投资。值得一提的是,曾被誉为清朝首富的盛宣怀,实际上正是在李鸿章麾下任职,不禁让人怀疑,李鸿章的能耐究竟有多高。
尽管和珅与李鸿章都是贪官,但为何和珅的结局如此惨淡,而李鸿章却能善始善终?这其中的关系不仅与当时的朝廷命运密切相关,更在于李鸿章在贪婪之外懂得取舍。他出色的能力和手腕使他在政坛上游刃有余,甚至可以说,若曾国藩站在他的位子上,也不一定能做得如此出色。这一切,都成为了和珅与李鸿章命运截然不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