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江|茶馆里的当代史
迪丽瓦拉
2025-09-29 11:03:32
0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王笛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5年8月出版,444页,89.00元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是川人王笛的研究成果,其目的在于保存成都茶馆的功业,为了不至于因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茶馆里发生的那些令人感叹的过往的痕迹不致失去光采,特别是为了把它们盛衰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了解希罗多德《历史》的读者,看到这段文字一定会会心一笑。是的,我借用了古希腊写史的开篇套句。我以为,这段文字用在王笛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王笛写成都街头文化、世相百态,现在继《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中文版付梓后,屡经曲折续篇《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简体字本终于问世了。两部茶馆,横跨百年,仿佛一面镜子折射了成都乃至中国的历史。续篇虽然与前篇旨意一贯,但于文献资料之外,还融入了作者实地调查的成果。在希罗多德那里,历史这一概念与后世的理解径庭有别,是调查研究及其结果的意思,莫米利亚诺(Arnaldo Momigliano)因此将《历史》视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先驱。比较而言,本书不但是历史学著作,还具有社会学的特征。

王笛著《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虽然早在赴美留学前,王笛即已成名,但他的写作风格很美国化,是用社会科学手法研究历史,我将其归为“区域研究”(area studies)的范畴。在第一章导论里,作者开宗明义地交待了写作动机——揭示二十世纪后半叶成都茶馆所经历的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6)及改革开放时代(1977年至今)的二次变化。茶馆作为人群聚散的场所,如何研究呢?王笛在回顾了国外相关理论后提炼出两个贯穿全书的关键概念——公共生活和政治文化。

关于公共生活,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作者采用的是桑内特(Richard Sennett)的定义——私人家庭之外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内与外都有政治,作者倾向于林·亨特(Lynn Hunt)在研究法国大革命时使用的较为限定的定义,即将政治文化限定在“革命”范畴内。王笛的考量显然是基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来的,这样保持了解释和实际间的紧张感。我历来认为欧美社会科学理论是从相对透明的社会中抽取的,在用以解释重叠交错的中国现象时需格外小心。不消说王笛深知此中要诀,在理论检讨完后立刻转入研究对象上,行文中偶尔回应既往研究,是为研究王道。

本书第二至四章涉及共和国成立初期茶馆的命运。这是一个不断革命的年代,一个追求匀质化的时代,最终包括茶馆在内的一盘散沙被整合在新的政治装置中,一举克服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想像的共同体》所慨叹的困扰现代国家的“有限性”(limited)难题。于是,在一个趋于政治学家邹谠所说的“全能主义”(totalism)的时代里,作为实在场域的茶馆迎来了整合的命运——同业公会被改造,茶馆被整顿,党团分子、哥老会成员等不符合社会主义理想的人被清除,伴随茶馆的“阶级转向”,茶馆里上演的戏剧亦被规范化,最终作为无用之物而黯然消失。

《茶馆》插图

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很认真地说当代人最好不要研究当代史,因为离得太近,不能保证“客观性”。离得远了,就能保证“客观性”了吗?否。现在大家知道,历史研究客观与否与当下的远近并无直接关系,而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克罗齐(Benedetto Croce)的那句名言——一切真的历史是当代史——也不是时间远近之意思,是指意识投射在人的当下行动之中。但是,老师的提醒总是有一定缘由的,疫情期间去世的“年鉴学派”第三代费罗(Mare Ferro)认为历史书写存在三种沉默:第一种沉默与正统性相关,在涉及正统性起源问题上,书写显得“不透明”;第二种沉默是加害者内在化的、心照不宣的与社会共有的沉默;第三种是受害者对难言之痛的沉默表现为集体失忆。就当代人写当代史而言,由于涉及方方面面的利害,会有一些不得已的沉默,因此,善读书者会顺着作者视线继续阅读空白。

《茶馆》插图

本书第五至七章讲改革开放后的茶馆复兴。在去匀质化的微波下,茶馆回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伴随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式茶楼兴起,茶馆的功能趋于多样化——不仅有茶师,还有挖耳匠、卖报人、擦鞋女,等等。作为区域公共生活空间,消费者除了本地人外,外来群体——“打工人”构成了一个惹眼的存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使大众消闲符合公共的道德准则成为一个问题,王笛研究了茶馆中的方城大战——麻将,将其置于当事人之间、居委会、区域社会乃至国家层面进行考察,揭示了本书主旨所在的公共生活和政治文化之间的龃龉。麻将,最终博弈的不是“智巧”而是“运气”,反映了人性对不确定性的渴望,大概不会打麻将的缘故,王笛对此忽略不论,如果我写,当会浓墨重彩。

皮埃尔·诺拉编《记忆之场》

通过以上考察,王笛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第八章回到第一章的问题提起,回答了茶馆在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三重属性——既有社会性又有政治性还隐含公共领域的特征。茶馆投射的是一个变中不变的中国,或曰不变中有变的中国。在“历史加速消失”(皮埃尔·诺拉语)的当下,本书研究的五十年不要说对零零后一代很是遥远,对于同时代的笔者也正变得越发陌生。6月,我在牛津大学与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教授聊天,我问她正在研究什么,她答曰即将开始关于新中国初期历史的研究。对沈艾娣教授的最近印象还停留在《危险的翻译》的我闻言沉默良久。研究当代史,讲述当代史,就是抢救加速消失的历史。王笛的著作逻辑清晰,叙事简明,预留前沿,我往年讲社会史课必会推荐给学生阅读。如今,在我的推荐书单上又多了一本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提到清朝的“八阿哥”,许多人自然会联想到康熙皇帝的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这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与雍正皇帝...
原创 北... 细看历史,往往会发现很多人物和事件的复杂面貌,而赵匡胤作为大宋的开国皇帝,虽然以其独特的方式避免了君...
原创 唐... 文/玉浊清 在历史的长河中提到李建成,许多人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他与玄武门之变的纠葛。李建成是唐朝开国...
原创 蜀...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在蜀汉的北伐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最终因涉嫌谋反而遭遇了惨烈...
原创 清... 在清朝的历史中,“抬旗”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各种历史文献和影视作品中,它也是清朝皇帝对后宫嫔妃以及朝中重...
原创 王... 题目:“诸葛亮骂王朗”的场景在各种网络文化中频频被引用,甚至变得令人捧腹。根据《三国演义》的描写,诸...
原创 为...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设立的三个特殊卫所,它们分别是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组成这些卫所的部队都是蒙古铁...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吕布,被广泛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位武将,以其无与伦比的勇武而闻名于世。他号称“飞将”...
原创 三... 揭秘三国时期最被低估的猛将,张飞:吕布之下,许褚之上的传奇! 导语: 在三国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中,...
原创 曹...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最具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之一,不仅在文艺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在政治方面也赢得了一...
原创 赵... 在南宋初期,大约是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左右,金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无法再继续南下与南宋...
原创 刘...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出色的治国能力而被后世传颂。然而,在刘备的一生中,...
原创 赵... 公元976年那个寒冷的冬夜,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在宫中相聚,一同喝酒。窗外风雪交加,夜色深...
原创 窦... 仁义之名下的夏王窦建德:伟大的农民领袖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其中窦建德无疑是一位独特...
原创 西... 卫青的父亲姓郑,当年他和和平阳侯的小妾卫媪私通,便诞下了卫青。从一出生,卫青的地位便十分卑微,父亲将...
原创 此... 顺治帝临终时,确立了四大辅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与鳌拜,其中鳌拜排名最末。然而,鳌拜为何敢于挑...
原创 2... 在广袤新疆大地伊犁河南岸,有一片土地名为察布查尔,又名“凹陷的隘口”。察布查尔,锡伯语“粮仓”之意。...
原创 北...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深刻反思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临终时的壮烈诗句,表...
原创 彭... 楚汉战争中的彭城之战,标志着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的激烈对抗。项羽仅以三万精锐兵力,便击败了五十六万人的...
原创 在... 一直以来,我们总认为地府的四大判官是崔钰、钟馗、陆之道和魏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古代的神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