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是一位历经风雨的杰出军事指挥官,几十年的战斗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百战百胜,战斗的胜利似乎总是在他手中轻而易举地夺得。每当他踏上战场,就像一只敏锐的猎鹰,能够瞬间看清敌我形势,仿佛洞察了秋天的每一片落叶。
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尽管陈赓并没有直接参与最为激烈的面搏战斗,他的表现依旧令人瞩目,他成功击毙了一名敌方副师长。这一战斗的胜利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意义重大,其过程中更是充满了戏剧性。
1948年12月5日,解放军成功地包围了敌军黄维兵团,意味着全线的进攻即将展开,淮海战役也随之进入了最后一轮的决战阶段。在总攻之前,陈赓亲自前往第10旅的前线,他无视周围人们的劝阻,毅然穿行于交通壕中,朝着战斗的最前沿走去。周围的枪火声此起彼伏,弹片也在他身旁飞舞,但他的神情始终沉稳,不以为然地继续前行。
就在这时,十多架敌机突然降临,向第10旅的阵地狂轰滥炸,强烈的爆炸声和飞扬的泥土将陈赓几乎埋没。警卫员和参谋们见状,用尽全力将他从废墟中拖了出来。陈赓在恢复意识后,吐去嘴里的泥土,幽默地开玩笑道:“这个委员长也太不够意思了,若真让我活埋,也不该选这样的地方!”这时,一个警卫员调侃道:“司令员,当初真不该救下忘恩负义的老蒋,要是他死得早,老百姓早就翻身了。”陈赓笑答:“那时候,他还是革命者,如果当时杀了他,他就成了烈士,我们都得给他默哀三鞠躬呢。”笑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回荡,让人感受到一丝人性光辉的温暖。
经过一番摸索,陈赓终于来到了最前线,目光扫视四周:“我们战士真是太不容易了!白天还得打敌人的反扑,晚上则得在寒冷中挖工事,吃住都在这冰冷的交通壕里,实在苦啊!”说着,他手握望远镜,透过冰冷的空气,瞥见对面村庄里的敌人阵地。他发现一棵树的枝头绑着电台天线,两个身穿大盖帽的敌军隐藏在附近的一处民房内。陈赓迅速对团长吴效闵下令:“那座房屋要么是电台,要么是敌军指挥部,我想亲眼观赏下你们的神炮手。三发炮弹,务必将那栋建筑夷为平地!”
“明白!”吴效闵爽快应答,并将此任务交给炮连5班。炮手们迅速行动起来,张鸿德准确测距并调试方向,炮手邢辅道则准备好炮弹并待命发射。吴效闵高声指挥:“放!”随着巨响,炮弹呼啸而出,准确无误地命中了目标,房屋瞬间坍塌,火光四起。陈赓兴奋地高喊:“打得好!就这样继续干下去!”
经过仔细调查,这一炮果然一击命中,正好将敌军的师指挥部摧毁,敌方副师长在爆炸中重伤,电台和报务员也因此丧命。第10旅旅部随即给予五班以“淮海战役英雄班”的荣誉称号,并为29团炮连送上了“百发百中”的锦旗。战士们接过锦旗,欢呼雀跃地说:“其实,这面锦旗本该是奖励给陈司令员的!”而当陈赓获悉这一情况时,仍然笑着回应:“‘百发百中’是表彰我们的神炮手,当然是你们的荣誉。”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名为《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的书籍详细记录了陈赓在这场小炮战中的指挥过程,书中描绘了一批解放军杰出将领的传奇人生、独特个性以及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读者心目中的畅销军事人物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