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出两名臣,伯仲同心拒敌人”,吴玠与吴璘这对兄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两宋之际的传奇人物。他们不仅为南宋的西北防线筑起了坚固的壁垒,还共同获得了皇帝的追封,分别被封为涪王和信王,位列七王之中。吴玠,年轻时便毅然投身军旅,决心为国捐躯。作为一名从普通士卒成长为西北边防将领的军事人物,吴玠的传奇人生究竟是如何开始的呢?
一、从军初期,勇敢出征
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去世,哲宗的弟弟赵佶继位,成为宋徽宗,北宋的灭亡已成定局。虽然宋徽宗的统治充满混乱,但吴玠这位将门之后心怀国家,未满二十岁便投身军旅。他与无数兄弟一起,站在西北的防线最前沿,誓死捍卫大宋的江山。吴玠身世显赫,却不因家庭背景自满,而是凭借出色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迅速崭露头角。
《韩非子》曾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吴玠便是从军中悍卒一步步晋升为将领的典型例子。在北宋时期,西夏不断侵扰边疆,吴玠凭借卓越的作战能力和领导才能,屡次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赢得了军中和百姓的敬佩。然而,这种以命搏命的战斗方式,虽带来荣耀,也给吴玠的健康留下了隐患,最终导致他英年早逝,成为无数后人的遗憾。
二、抗金先锋,智勇双全
靖康元年(1126),北宋都城被金军攻破,二帝被俘,南宋政权成立。然而,即便身处乱世,吴玠依然坚定地支持新建立的南宋政权,并迅速投身西北防务。面对金军的威胁,吴玠与弟弟吴璘一同坚守边疆,担任要职,屡次力挽狂澜,保卫了南宋的西北防线。
建炎四年(1130),金军名将完颜撒离喝发动进攻,与吴玠展开激烈战斗。尽管吴玠凭借巧妙的战术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功打败了撒离喝,但由于未能及时得到支援,最终还是不得不撤退。此时,金军虽未完全击溃宋军,但对宋军的压迫依然持续。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吴玠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决地投入防守,并在此时获得了张浚的信任,被提升为镇西军节度使,负责陕西的防务。
三、临危受命,死守一方
富平之战后,金军气势汹汹,吴玠接到指令,亲自带领剩余的宋军死守和尚原。和尚原,作为川陕交通的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金军统帅金兀术自认为能轻松攻破吴玠的防线,带领十万大军围攻。然而,吴玠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几百名士兵顽强抵抗,屡屡让金军陷入困境,最终金兀术的部队不仅伤亡惨重,自己也因受伤不得不撤退。
此战的胜利,让吴玠名声大噪,朝廷对他更加器重,将更大的责任交给他,吴玠开始参与更为重要的战斗,带领南宋军队屡次击退金军的进攻。虽然敌军强大,金兀术和撒离喝屡屡犯错,但吴玠始终保持警惕,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四、智勇并重,屡屡胜利
绍兴二年(1132),完颜撒离喝再次带领大军入侵,吴玠凭借敏锐的军事眼光和出色的战术设计,不仅成功在仙人关一带部署防线,还连夜率军奔袭三百里,为刘子羽提供了及时的援助。两军联手,通过巧妙的游击战术,最终迫使金军仓皇撤退。这场战役让金军深刻体会到吴玠的智慧与勇气,使得金军的进攻计划再次受挫。
五、忠心护国,死守疆土
然而,吴玠的抗金之路并未因此而结束。绍兴三年(1133),金兀术再次带领金军进攻,吴玠不畏艰难,再次成功击败敌人。这些战役不仅使南宋的西北防线稳固,也让朝廷更加信任他,将更多的重任交给了他。吴玠不仅外战屡胜,内政也得到了很好的管理。他致力于开发川陕地区,加强粮草供给,并以此稳定了南宋的西北防线。
然而,随着和平的到来,吴玠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英勇无畏的年轻将领。绍兴九年(1139),在得知宋金和议时,吴玠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为国捧回的胜利,将为国家带来长久的和平,但这一和平却是以岳飞的死和宋向金称臣为代价。二十年的军旅生涯已经让吴玠身心疲惫,最终在自己坚守了六年的仙人关内去世。虽然他未能见证南宋的复兴,但他的贡献已被永载史册。
淳熙三年(1176),吴玠的长子吴拱请求追封吴玠为涪王,南宋政府予以批准,吴玠的忠诚与英雄事迹永远铭刻在南宋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