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荀攸始终专注于战略层面的谋划,所以他们向来不愿意插手具体事务。可以说,曹操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他居然会在这类事情上咨询这两位谋士,真的是在给他们的声望降低档次。他们的才华和见识不应该被这样的琐事所影响。
而对于郭嘉和程昱来说,如何应对吕布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处理的难题,但至于要不要杀掉吕布,这在他们眼中根本算不上是什么严肃的讨论。在这两位高人看来,更为棘手的确实是刘备这个人物。他的存在,带来的麻烦可远超于吕布本身。
在当时的形势下,各个州牧都有着不同的背景。陶谦担任的徐州牧,和刘表的荆州牧,都是通过朝廷的任命而来;而像袁术、 公孙瓒以及吕布则是靠武力占据了多地。相对而言,也只有袁绍、曹操与刘备,他们三人是被推举而来的。袁绍和曹操的基础较为深厚,且还使用了一些手段来达到目的。然而,刘备的崛起条件又是什么呢?显然,他的能力与魅力更加可怕。
自从刘备出场之后,曹操和刘备的关系犹如同舟共济,越走越近,彼此间的联系一时间变得异常紧密。郭嘉和程昱对刘备的警惕并非源自于对他刺杀曹操的担忧,相反,杀掉刘备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而如果留着他在身边,同样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另一方面,曹操若真的有意保留吕布,也有一个主簿王必在旁,王必曾劝说曹操斩杀吕布,这一说法虽然出自裴松之所引的《英雄记》,真假难辨,但从中可以明显看出,身边提点意见的人大有人在,根本不需要郭嘉等人操心。
在这个时间节点,曹操观察吕布的态度就像猫在玩弄鼠标一般。曹操的性格本就喜欢追求刺激和乐趣,因此在这个时刻他必然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趣的对手,而这显然不是吕布,更大的乐趣其实是在刘备身上。
曾经我和朋友开玩笑说,曹操对那些外表特异的人格外感兴趣。在了解到司马懿有“狼顾相”的缘故后,他立即就将司马懿召来让其走一遭。而刘备的长相同样独特:一方面他是个耳朵大得能看到自己耳朵的人,另一方面他为人内向,常常不太愿意说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这样的人,越是沉默,越容易引发他人的好奇和想要与之交谈的欲望。
于是,曹操与刘备的对话展开了,刘备回应道:“明公是否听说过丁建阳和董太师的事件呢?”此时的曹操听到这句言辞,心中难免产生一丝嘲讽:你居然把我当成那个对丁董毫不知情的无知之人,真是太天真了。
此前,诸如孔融等人曾赞扬刘备“仁义而名,能够救人于危难”。然而此时,吕布却毫不留情地咒骂刘备,“他是最不值得信任的人。”自此,刘备的名声开始受到广泛质疑和贬低。孙权对刘备斥责为“滑虏”,在这一称谓中更是暗示刘备不纯,滑头狡猾。而张鲁的攻击可谓更加狠毒,直言:“宁可屈身为曹公的奴隶,决不愿意投靠于刘备,哪怕他是上宾!”这等言论无异于用言辞暴露了深重的蔑视。
刘备或许觉得在这场较量中占了一些便宜,试图在曹操面前出其不意,但曹操这人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从那之后,刘备的行踪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不得不对此保持警惕和提防。
刘表尽管表面上示以礼遇,用“上宾”的礼节对待刘备,然而暗地里却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周瑜和吕蒙等人都深知刘备比曹操更为危险,因此心中早已将其视为隐患。刘璋虽表面上不太防备刘备,但其实他的手下早已在背后监视和忧虑着刘备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