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讲了四个字,被人吐槽至今
迪丽瓦拉
2025-09-30 22:04:08
0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岁月中,萧何与韩信的命运交织,成为后人热议的焦点。萧何既是韩信的贵人,也是最终亲手导致其死亡的人。他帮助韩信一举成名,推荐其成为刘邦麾下的名将,但也策划了韩信的惨死。这种复杂关系使得萧何在历史上的评价极为分裂,有人称他为忠臣,也有些人视他为背叛者。

韩信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赢得了众多历史爱好者的支持和敬仰。许多人愤怒于萧何背叛了自己曾经的战友,尤其是在韩信死后,萧何冷漠地说出“为国除奸”四个字,令不少人感到震惊和愤怒。这一行为加深了萧何评价的两极化。一方面,有人赞赏他为国家的安稳做出了牺牲,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他背信弃义,背叛了曾经的盟友。

历史上,萧何与刘邦的关系可谓命中注定,似乎有着一种前世的缘分。在秦朝时期,萧何就是刘邦的知己,深信刘邦将来必定大有作为。那时,刘邦因为面相学的预言,成为了起义的领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萧何始终陪伴在刘邦左右,成为他最亲密的谋士和得力助手。即便当时他只是秦朝的一个普通小官,他也因为刘邦的信任,成为了起义后的重要人物,执掌了政务大权。

萧何虽然在军事上并不擅长,但他的政治才能无可挑剔。面对农民起义时期的种种动荡,他能有效处理内政,确保了军队的粮草供应,稳定了后方。在楚汉之争时,刘邦便将萧何留在后方,继续维护国家政务,足见刘邦对他的信任。而西汉建立后,萧何更是被封为丞相,拥有了举足轻重的权力。在刘邦逐渐对其他功臣产生疑虑时,萧何却依旧得到了刘邦的深厚信任。

萧何对刘邦的忠诚,与他对韩信的态度截然不同。韩信虽然为刘邦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并未完全忠心于刘邦。萧何对韩信的这种态度心生不满。尤其是在韩信可能有反叛之心的情况下,萧何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刘邦这一方,显示出他对汉朝统一与稳定的坚定信仰。在萧何眼中,刘邦的江山比个人友情更加重要,这也是他最终策划韩信死亡的根本原因。

韩信的传奇一生充满了波澜:胯下之辱、兵仙的传奇故事以及最终的悲剧命运。最初,韩信并未选择投奔刘邦,而是选择了项羽。然而,项羽并未重用韩信,导致韩信意识到自己在项羽麾下的前途有限。于是,在萧何的引荐下,韩信投向了刘邦,迅速获得了重用。刘邦曾公开赞扬韩信为他统一天下的三大功臣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张良和萧何。

作为刘邦麾下的顶尖将领,韩信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平定魏国、代国、齐国,多次围困楚军,甚至策划了项羽的围困。在众多将领中,韩信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一位。刘邦虽然依赖韩信的军事才能,但他对韩信的能力也始终存有戒心。特别是韩信曾通过威胁手段要求被封为王,刘邦虽表面答应,却心生疑虑。

封王之事,成为了刘邦心中的一根刺。韩信一度有着足够的兵力和支持,这让刘邦感到威胁。尽管在韩信为刘邦立下赫赫战功的过程中,刘邦表面上并未表现出敌意,但暗地里,刘邦已经开始酝酿如何除去这位潜在的威胁。

随着汉朝政权逐步建立,分封的异姓王开始与中央产生矛盾。刘邦开始怀疑异姓王的忠诚,尤其是韩信这一异姓王,在刘邦心中逐渐成为了隐患。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刘邦决定对韩信采取措施。而在这个过程中,萧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当萧何得知韩信与异姓王有私下往来时,他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计划,诱使韩信进入皇宫,再予以刺杀。这一计划建立在萧何与韩信之间深厚的信任基础上。韩信虽有犹豫,但在萧何的言辞诱导下,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结果,当韩信刚一进入宫中,便遭到了刺客的暗算,命丧当场。

萧何面对韩信的尸体时,没有任何情感的波动,只冷冷地说出了“为国除奸”四字。这句话成为了后人对萧何争议的根源。一些人认为这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所做出的牺牲,认为他从国家的高度做出了最合理的决策,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背叛与背信,无法接受。

历史的评判是多面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萧何的行为是否出卖了曾经的战友?是否只是履行了对国家的忠诚?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身处当时的萧何自己最清楚。毕竟,身处乱世中的忠诚与背叛常常充满灰色地带,萧何的选择无疑深刻影响了汉朝的历史,而他在历史中的形象,也因此显得复杂而多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成吉思汗(Genghis Khan),被誉为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是在13世纪初期于辽阔的蒙古高原降生的...
原创 商... 根据史书记载,周公东征后曾对投降的殷商贵族说过一句话:“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其中提...
原创 宋... “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这是秦桧在早年担任教书先生时,所写下的一句愤慨诗句。意思是,如果...
原创 古... 自古以来,战争与行军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随着时代的更迭和领土的扩展,胜利的军队常常成为历史的主宰...
原创 清... 2014年5月,北京的一家医院里,金默玉,这位被誉为“清朝最后的格格”的老妇人,平静地闭上了眼睛,永...
原创 革... 这张经过精心修复的历史老照片,展现了我军两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的珍贵合影。熟悉历史的朋友们一定能辨认出...
《归队》今日开播!胡军李乃文陈... 在战火阴云笼罩的东北大地上,一群在生存线苦苦挣扎的普通抗联战士,历经艰难坎坷,却始终信念如一,奋起反...
这组子弹头刻就的连环画,为何被... 8月24日,位于淮安市淮安区的车桥战役烈士陵园,阳光为纪念碑镀上金色光晕。陵园陈列馆中,一组泛黄的连...
原创 古... 在中国古代,民众的生计与食物的供应密切相关,可以说“民以食为天”。当时的社会经济模式主要是以小农经济...
原创 荀...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和将领中,谁的贡献最大,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话题。无论怎样排序,荀彧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
原创 三...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三妻四妾,古人耳熟能详的词...
原创 曹... 在东汉末年,幽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地方,多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最初,刘虞作为汉室的后裔,担任幽州牧。然...
原创 唐... 咱现在夏天一热,往空调房里一钻,再啃口冰西瓜,多舒坦!可唐朝那会儿连个电扇都没有,你说他们咋扛过那三...
揭秘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探寻尘... 从高空俯瞰,四格子山顶被人为削平,形成了一方开阔而规整的巨型平台。平台中央,一处夯土台基雄踞核心,被...
原创 北... 随着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逐渐发现一个颇具趣味的问题,那便是北宋都城的选址问题。北宋自从赵...
原创 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官员的退休通常被称为“致仕”。随着明朝的建立,这一制度延续了元朝的传统,并且明确规...
原创 刘... 刘备在打赢汉中之战后,封赏了五大猛将,称之为五虎上将,他们的排名依次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
原创 权... 公元200年,孙策在遭遇刺杀后重伤不治,于是将权力传给了当时年仅18岁的弟弟孙权。在临终前,他对孙权...
原创 徐... 徐庶进曹营后一直保持沉默,这个说法如果拆开来看,似乎更像是一个歇后语。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尽管《...
原创 秦... 秦始皇,这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八面玲珑却也颇具争议的皇帝,所留下的印记至今仍在激荡人心。他不仅成功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