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年过七旬,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朱元璋:满门抄斩
迪丽瓦拉
2025-10-02 03:03:14
0

很明显,题目中所提到的“76岁老臣”,正是大明开国的第一功臣李善长。回望历史,总能发现惊人的相似之处。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同为出身寒微的开国皇帝,在乱世中崛起,凭借非凡的智慧与勇气闯出一番天地。他们不仅善于谋略与用兵,更重要的是具备一种难以言喻的人格魅力,能够笼络人心、驭将驭臣。若论驭人之术,他们二人堪称登峰造极,足以令后世帝王望尘莫及。

君臣相遇,佳话流传

公元1353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已满两年。此时濠州军阀割据,势力复杂,朱元璋心知若想真正掌控命运,必须另立门户。他遂带领身边二十四名心腹决定离开濠州,自寻出路。郭子兴虽未派兵相助,却默许了这位义子的选择,希望他能开辟新局。朱元璋出走之际,目标直指江北重镇滁州。就在这时,李善长骑着一头小毛驴前来拜见。他慧眼识英雄,当即看出朱元璋具备帝王之姿,并以刘邦为例劝其任用贤士、整肃军纪,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业。朱元璋原本只是随波逐流,只求安身立命,并无远大志向。李善长的劝谏宛如醍醐灌顶,二人促膝长谈整整一昼夜,朱元璋遂将他视为自己的“萧何”。彼时朱元璋年仅二十五岁,而李善长已四十岁,大明创业的核心班底自此雏形初现。

开国元老,恩宠无比

正如楚汉相争时萧何运筹帷幄、稳固后方,李善长在朱元璋阵营中也发挥了同样的作用。他未必能在沙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却能在粮草、政务与内政上保障大军运转。开国之初,朱元璋论功行赏,认为李善长虽无徐达、常遇春等人的血战之功,却凭借后勤保障堪称第一功臣,因而封其为韩国公,并任命为中书省左丞相。为了彰显恩宠,朱元璋更将公主许配给李善长之子李祺。对比之下,后世传得神乎其神的刘伯温,实际上仅获封一个伯爵,可见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

祸从口出,荣华尽失

然而李善长的一生并非一路坦途。作为淮西集团领袖,他在权力斗争中确有排斥异己之举,但最终被定下“谋反”罪名,未免过于牵强。其悲剧的导火索与胡惟庸案紧密相关。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逆被诛,而李善长曾提携胡惟庸,其弟李存义也被列为胡党的成员。出于旧情,朱元璋赦免了李存义,并未迁怒李善长,由此可见他当时仍受皇帝信任。可十年后,命运急转直下。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为一位名叫丁斌的亲戚上书求情,却触怒朱元璋。丁斌在狱中惨遭刑讯,被迫供出李存义曾与胡惟庸暗中密谈。朱元璋素来多疑,见此供词勃然大怒,下令株连李存义全家。李存义在酷刑下供认,声称曾与胡惟庸劝说李善长谋反,而李善长虽未明确答应,却也未坚决拒绝,还留下“等我死后再议”的模糊之言。正是这句话,成了朱元璋认定其心怀不轨的“铁证”。最终,七十七岁的李善长被押赴刑场,满门遭灭,除驸马公主幸免,其余无一幸存。堂堂一代能臣,就此凄惨收场。

谋反之名,是否属实?

李善长到底是否谋反,史家至今争论不休。在我看来,他或许有失,但绝不至于死罪,更不该牵连全族。首先,胡惟庸案本身真伪难辨,许多学者认为这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的手段。若胡惟庸谋反之说尚不成立,则李善长更难以被认定为同谋。其次,李善长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根本没有必要铤而走险。即便谋反成功,地位也不过与当下无异,何苦冒险?再者,李存义的供词极可能出自屈打成招,所谓“证据”并不可靠。李善长或许出于亲情未能严加约束弟弟,却并不意味着他心怀二意。他深知朱元璋根基稳固,反叛无异于自寻死路。只不过,他没有做到“大义灭亲”,选择沉默而已。

朱元璋死后,朝廷编撰《昭示奸党三录》,将李善长与胡惟庸等人定性为奸党,借此警示群臣。自此,李善长在大明一代始终背负“奸臣”之名,未得昭雪。直至明亡之后,南明弘光政权才为其平反,追谥“襄愍”。然而此举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用以笼络士人。纵观一生,李善长功高而不免祸深,虽有萧何之才,却无萧何之命,令人无限唏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满清贵族、八旗子弟,这些词汇在很多古装影视作品中都频频出现,观众对其大体已有所了解。清朝建立之初,统...
原创 同... 王朝更替,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其中“人和”常常是最关键的因素。纵观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业,...
原创 从... 在《隋唐演义》系列故事中,最初活跃的主要人物多是出自瓦岗寨的英雄,如秦琼、罗成、程咬金、徐茂公等。随...
原创 此...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硝烟不仅在欧...
原创 为... 今天我们和朋友们一起聊聊三国时期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提到刘备、孙权、曹操,很多喜欢三国的朋友都会毫不...
古代的奇葩刑罚,把犯人全身的毛... 髡刑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极具羞辱性的刑罚。它在身体上并不会带来痛苦,但在心理上却犹如凌迟一般,让人...
刘备执意发起夷陵之战,诸葛亮明...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确实是三国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标志曹操统一北方的奠基,赤壁之...
原创 1... 今天的故事聚焦在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的一生,请大家先放下心中的民族情绪,跟随我缓缓讲述她的命运与遭遇。画...
原创 清... 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古代,读书或习武的终极目標往往是走进官场,为朝廷效力。为此,多少...
历史上的李卫:靠捐官入仕的富家... 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与《李卫当官》中,李卫的传奇色彩几乎可以说是“开挂式”的,他的机智、灵活以及对雍...
原创 袁... 建安初年的寿春城(今安徽寿县),袁术端详着案头的地图,手指划过南阳、汝南、九江等郡,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原创 让... 在欧洲的历史舞台上,有一位女性不仅能与中国的武则天相提并论,甚至被尊称为“大帝”。在俄罗斯数百年的帝...
明朝为啥是有风骨的王朝,看完这... 明朝不仅是中华历史上最具骨气的一个王朝,同时也是一个让后世心生敬畏的王朝。如果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
原创 幸... 建文帝削藩的故事,后人常说成一场悲剧。 有人感慨他失败了,导致靖难之役,把皇位拱手让给朱棣。 可真要...
刘备托孤大臣都有谁?都是哪里人...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前,将继承人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与李严,史书因此记载为白帝城托孤。 一、诸...
明朝从何时开始走向灭亡?答案让...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士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大一统王朝,其盛极一时的辉煌与日后的衰落,一直是史...
大秦最后的希望,胸怀挽狂澜于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位秦朝末年最让人唏嘘的名将——章邯的故事。章邯在战争中屡建奇功,却始终笼罩着浓浓的悲...
曹操杀害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啥... 汉末乱世,天下四分五裂,群雄逐鹿,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如同行走在刀尖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丢掉性命。今天...
历史上实际疆域最大四个朝代,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某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句话,逐渐成为官方最常用、最有力的表述...
刘备有四个儿子,为啥选择资质平... 刘备共有四个儿子,其中刘封是义子,年龄也是四人中最大的一位;另外三人则为亲生。刘禅生于甘夫人之手,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