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只有了解日本甲种师团有多难打,才能明白抗日战争有多艰难
迪丽瓦拉
2025-10-12 02:32:49
0

前言

1937 年淞沪会战的战场上,一名中国士兵躲在临时挖的散兵坑里,耳边是日军机枪的 “哒哒” 声和炮弹爆炸的轰鸣。

他刚想探头瞄准,一颗子弹就擦着头盔飞过。

不远处,日军的坦克正碾过战壕,身后的火炮还在不断轰击,这支部队,正是日军甲种师团中的名古屋师团。

后来,幸存的士兵在回忆录里写道:“他们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好打,日军的子弹跟得紧,我们的汉阳造根本拼不过。”

多年后,有些影视作品会弱化日军的战力,把他们塑造成 “容易对付” 的形象。

可真实的历史里,甲种师团作为日军的精锐力量,曾让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当时中国为了打败日军,到底有多拼呢?

甲种师团是日军精心打造的 “钢铁尖刀”

日军甲种师团的厉害,从编制和选拔就可见一斑。这类师团并非战时临时组建,而是从日俄战争后就开始培养,保留的全是经过实战筛选的老兵。

二战时期,一支满员的甲种师团人数可达 2 万至 3 万人,远超普通日军师团的规模。更关键的是,这些士兵的训练强度,是当时中国军队难以想象的。

据史料记载,日军普通士兵单次射击训练需消耗 100 余发子弹,而甲种师团士兵的训练量翻倍,单次训练子弹消耗达 200 发。

这种高强度训练带来的精度更是惊人,甲种师团士兵使用步枪射击 300 米外的目标时,5 发子弹的弹着点能控制在 5 厘米范围内。

反观中国军队,因为国力的差距,即便是精锐部队,每名士兵每次训练能分到 15 发子弹已属不易,训练量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单兵战力的悬殊。

装备上,甲种师团更是 “武装到牙齿”,以上海会战中的名古屋师团为例,该师团配备的轻重机枪超过 600 挺,各类火炮 100 余门,还配有坦克部队协同作战。

而中国军队当时主要装备的 “汉阳造”“中正式” 步枪,不仅数量不足,性能也远不及日军使用的制式武器。

英国军事观察员曾评价:“名古屋师团的单兵装备和协同能力,可跻身全球陆军第一梯队。”

除了单兵和装备优势,甲种师团的战术协同能力更是其核心战力。

早在 1915 年前后,日军就开始研究步炮协同战术,而当时中国各地军阀还在为争夺地盘混战,根本无暇系统学习现代战术。

甲种师团在实战中,常采用 “机枪压制加上火炮覆盖,配和步兵冲锋,还有坦克突破” 的组合战术。

日本甲种军团的打仗,一般先是先由机枪封锁中国军队的火力点,再用火炮轰击阵地,随后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冲锋,整套战术行云流水,往往能在短时间内突破防线。

台儿庄战役中,参与进攻的广岛师团、姬路师团就是典型的甲种师团。

这两支部队凭借精准的火力和灵活的战术,一度压制了中国军队的防线,若非中国军民拼死抵抗,战局可能会更加艰难。

而在豫湘桂战役中,名古屋师团以不到 1.5 万人的兵力,造成中国军队超过 10 万人的伤亡,战损比达到 1:5,其战力之强可见一斑。

血与火的对抗:中国军人到底有多拼?

面对这样的强敌,中国军民的抵抗之路注定布满荆棘。

1939 年的昆仑关战役,成为正面战场与甲种师团对决的缩影。

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师团)作为唯一的摩托化甲种师团,占据关隘后构筑了立体防御工事。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第五军,这是当时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却仍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荣誉第 1 师进攻罗塘高地时,全师 1.3 万人连续冲锋两周,最终只剩 700 余名能战斗的士兵。

师长郑洞国在日记中记录:"每攻克一个碉堡,就要倒下一个连的士兵。"

200 师师长戴安澜中弹后坚持指挥,在他的感召下,士兵们组成敢死队,用手榴弹炸毁日军坦克履带后再发起冲锋。

此役虽全歼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国军队却付出了 2.4 万人的伤亡代价,其中 5500 人永远倒在了昆仑关的红土地上。

敌后战场的抗争同样惨烈。1937 年 10 月,八路军第 769 团突袭阳明堡机场,面对配备高射炮的日军警卫部队,3 营官兵用血肉之躯突破防线,毁伤日机 20 余架。

战斗中,负责爆破的士兵需匍匐穿过开阔地,平均每前进 10 米就有一人倒下。

1939 年黄土岭战役,晋察冀军区部队包围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在付出 800 余人伤亡后,终将 "名将之花" 阿部规秀中将击毙。

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击毙的最高级别日军将领。

中国的胜利不是偶然,随着战争推进,日军被迫将大量甲种师团调往太平洋战场。

1941 年后,第五、第六、近卫等甲种师团陆续调离中国,留在中国战场的仅剩第三师团。

同时,中国军队在实战中不断成长,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中摸索出 "步坦协同和夜袭近战" 的战术。

八路军则以平型关大捷、神头岭伏击战等游击战经典战例,有效牵制了甲种师团的行动。

支撑这场持久战的,还有亿万民众的支援。

江桥抗战中,马占山将军率部在零下 30 度的严寒中抵抗日军,北平各界紧急募捐,清华大学师生捐出月薪,连华罗庚这样的学者都加入其中。

昆仑关战役期间,广西民众组成运输队,冒着炮火向前线运送弹药,许多人在途中中弹牺牲,却无一人退缩。

从现在回忆曾经,中国人民的胜利是那么的不容易,甲种师团的强悍,是中国军队在装备、训练、后勤全面落后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抵抗的。

那些在昆仑关冲锋的士兵、在阳明堡爆破的勇士、在后方募捐的民众,共同打赢了敌人。

现在回忆这段历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去感悟,和平从来不是轻易获得的礼物,它浸透着无数先烈的鲜血,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刘邦建立汉朝后,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废掉自己嫡长子刘盈,想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继承人。刘邦觉得,...
原创 9...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获得了独立,但许多乌克兰的专家并没有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而是希望留在中国。这背后有...
日本历史上被公认最关键、最多谜... 明智光秀的叛变与织田信长的死 1582年,日本历史上发生了一次震撼全国的事件——织田信长被自己的家臣...
原创 刘... “诸葛亮三分天下,一统江山刘伯温。”说起刘伯温,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特别是他留下的《烧饼歌》,至今依...
原创 突... 莫斯科在一周不到的时间内再次遭遇打击,引发外界热议。 突发消息,乌克兰空袭了莫斯科的无人机工厂。 ...
原创 老... 在冷战的阴影下,一位美国总统的政治生涯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他,是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美国第...
原创 胡... 胡松,明朝中期人,南直隶滁州来安人,自幼勤奋好学。他喜爱研读典籍,还整理过古代名臣的奏章,并立志将来...
原创 非... 最近,张维为教授在《中国震撼2023》节目中,面对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对外援助大多集中...
原创 中... 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宣布即将前往欧洲之际,波兰再度发生了一起与俄乌冲突相关的事件,给波兰带来了恶劣后果...
原创 颛... 《史记》记载,大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因此,禹是黄帝的...
原创 苏... 外蒙的历史变迁与苏联的战略布局 外蒙原本包括今天的蒙古国、图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东北的原科布多地区...
原创 都... 在抗战后期,国军开始逐步接收美援武器。最初,全面更换的只有驻印军,驻印军的总人数大约为10万,其中包...
原创 杀...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史长河中,薛岳 “天炉战法” 名震天下,然而与他并肩铸就长沙会战辉煌的李玉堂将...
原创 李... 李世民,作为一位伟大的帝王,才智出众,立下赫赫战功。但在他光辉的历史背后,依然有着两项深深的污点:一...
原创 明... 张居正,这位既有权谋智慧又具个人魅力的历史人物,凭借着卓越的手段、强大的能力、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政治...
原创 9... 朱温,唐朝末期后梁的开国皇帝,虽然很多人对他不太熟悉,但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与戏剧性。成为皇帝后,他完...
原创 苏... 1922年,在苏联的倡议下,俄罗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苏联。它的领土面积达2240万平方公里,人...
原创 看... 精品长文创作季 读者朋友们,你们好! 我写的文章在3000字以上了,平台?了免费的视频广告。这也许占...
原创 定... 公元前126年,张骞从西域归来,给汉朝带来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全新世界。与此同时,汉武帝心中的宏大计划也...
原创 他... 李元明,曾在炮兵司令部担任参谋长长达9年,直到1978年突然被免去职务,调至党校学习。那时他正面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