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从基层弓箭手成长起来的方面军统帅
迪丽瓦拉
2025-10-16 16:02:20
0

从基层弓箭手成长起来的方面军统帅

杨政(1098年—1157年),字直夫,原州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南宋名将。杨政出生于军人家庭,七岁时(崇宁三年,1104年),其父杨忠在与西夏的作战中牺牲。宣和末年(1124年、1125年),杨政以弓箭手从军。由此推理,其父可能军阶不高,杨政无恩荫可凭,他只能以武艺高强来从军。

一入伍,杨政很可能即进入泾原路第二副将吴玠的军营,他是吴玠军营中从一名基层弓箭手成长为方面军统帅的典型人物。南宋初年,杨政跟随吴玠与西夏作战。西夏灭亡后,金军西进,杨、吴又转而对金作战,“建炎间,(杨政)从吴玠击金人,九战九捷”(《宋史·杨政传》)。可以肯定,吴玠负责的战役,杨政都全程参与,比如建炎三年(1129年)前后的青溪岭(今泾川县西南)阻击战,吴玠大破金军,“追奔三十里”(《宋史·吴玠传》),其间必然有杨政的英勇作战。

吴玠带着一大批西北人作战,指挥得当,军令森严,赏罚分明,不仅成就了自己的名将事业,而且也带动了部下的建功立业。尤其是赏罚方面,吴玠有功必赏,无功不迁,这对部下将士有重大的激励作用。杨政武艺高强,勇敢善战,关键是立了功就能升迁,所以,吴玠可谓是杨政军事生涯的贵人,而杨政也必然会成为吴玠的爱将。这一点,在和尚原之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绍兴元年(1131年),金军分两路夹攻和尚原。吴玠、郭浩率军正面阻击自大散关北上的完颜乌鲁部,这一路打得艰苦,战果显著;杨政、吴璘则赴箭筈关(今陕西千阳县南),阻击自凤翔南下的完颜没立部,这是破解金军夹击的关键。所幸的是,宋军两路苦战,最终都完成了战略预设,取得了对金作战的第一次大胜。战后论功,吴玠居首,郭浩次之,杨政、吴璘又其次,杨政因此官拜恭州刺史。可以说,和尚原之战已经奠定了吴家军的基本班底。

有意思的是,杨政担任方面之任,要南下任职恭州(今重庆市)时,有嫉妒者建议说,杨政母亲、妻子尚居住在金人境内,如果假杨政以军权,会有被策反的可能。对此,吴玠毫不理会,坚持任命杨政。杨政因此而“益感奋”(《宋史·杨政传》),受到极大鼓舞。这足以看出,吴玠在提拔军官时秉公持正,对部下将领激励很大。杨政是吴玠一手培养出来的名将。

绍兴二年,杨政升任陇州(今宝鸡市陇县)团练使,“移知方山原”。方山原濒临渭河,是秦州(今天水市)、凤翔(今宝鸡市)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宋军粮储甲杖的存放地,所以,杨政被吴玠委以重任,驻守方山原。他胜利完成了任务。

紧接着,杨政又参与了饶风关之战。饶风关在兴元府(今汉中市)石泉县,是防守汉中的门户。金军穿秦岭南下、攻克金州(今安康市)后,继续西进,图谋占领汉中盆地。驻守兴元府的统制刘子羽与吴玠私交甚好,向吴玠求助。按理来说,各自划片驻守,吴玠可以不救,但吴玠有公心,且与刘子羽交好,所以他亲自率精兵赴救。杨政是吴玠的爱将,忠诚又善战,杨政就是吴玠必带之将。只不过,饶风关因有宋兵叛变而失守。

在著名的仙人关大战中,杨政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战将。首先,他建议吴玠“出奇袭之”,即不断出奇兵袭击金军。这也成了仙人关之战种宋军的重要战术。作战中,杨政随机应变,“连战百余日”(《宋史·杨政传》),他指挥的神臂弓给金军造成重大伤亡。而且,他还夜袭敌营,并派遣甲士出山谷,截断金军阵形,使金军“不得进退”。由于战功显赫,战后杨政被晋升为环庆路经略安抚使。从此,他走出了与吴玠亦步亦趋的范围,走上了独当一面的方面军统帅之位。

直到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和议初成,杨政才接回了滞留金人境内的母亲和妻子。未接回之前,杨政秘密派人探望,“母惟勉以忠义”(《宋史·杨政传》)。

也是在本年,主持川陕战区近十年的吴玠去世。吴玠位尊望隆,镇守西陲,无人敢有异议。但吴玠去世后留下来的权力空间,就成了南宋朝廷和地方武将之间慎重权衡的焦点。最终,南宋没有让吴璘接替吴玠,而是派出了胡世将作为川陕宣抚副使,暂时负责川陕战区;同时,安排吴璘任右护军都统制,节制阶、岷、文、龙四州;郭浩任枢密院都统制、永兴路经略使;杨政任川陕宣抚司都统制、熙河兰巩路经略使,三将“皆建帅府”。至此,杨政达其军旅生涯的顶峰,成为西部战区最重要的武将之一。

宋金和议脆如薄纸,次年,金人败盟,整个南北前线风云再起。东部地区,先后有刘锜的顺昌大捷、岳飞的郾城大捷,西部地区,宋、金在凤翔府的石壁寨、百通坊,秦安县境内的剡湾、腊家城,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激战,其中剡湾之战取得了显著战果。但因赵构、秦桧的苟和,迫使宋军各路战线见好就收,未能继续扩大战果。在杨政参与的宝鸡之战中,他与金将通检对阵,亲帅“勇士鏖战”,同时还“遣裨将突出阵后”,另外派出军队包抄敌后,最终居然俘虏了通检。

此后,宋金和议达成,双方迎来了二十年的和平时期。杨政作为驰骋疆场的著名战将,屯驻兴元府(今汉中市),加检校少保、太尉等荣誉之衔,他为保障西部而做出的贡献,得到国家的高度认可。《宋史》也评价道:“郭浩、杨政克左右玠、璘兄弟,保全川蜀。数君子皆有人所属倚以成功者,奈何挠于和议,频失事机,人心沮丧……惜哉!”在肯定郭浩、杨政辅佐吴玠、吴璘之大功的同时,对于南宋和议的贻误战机、沮丧人心也表达了深深遗憾。

另外,还需要辨别一个认识。因为有关于杨政极为负面的记载,如果不去分析这个记载,是对这样为国征战的将领的不公。洪迈《夷坚志》卷八“杨政姬妾”条,记载了“秦中名将”杨政酷虐对待姬妾的事,甚至说杨政将姬妾“剥皮”钉于墙上;该条还写了杨政极尽奢靡之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杨政就是一个人间恶魔了。

洪迈是怎么知道杨政的酷虐之事呢?他只能是道听途说,此外,他没有任何资料来源。《夷坚志》本身就是一部“贪多务得,不免妄诞”(周密《癸辛杂识序》)的杂记,其内容荒诞不经之处比比皆是。所以,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根据的、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记载。只不过,将这个荒诞的故事比附于抗金名将杨政身上,还是让人十分遗憾。如果没有这些将领的拼死征战,哪里还有洪迈悠哉游哉的著书立说呢?

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七记载,杨政“出身寒微,貌甚陋”,这个“貌甚陋”或许是洪迈关于杨政恶魔般传说的最初根源。可严肃史料与洪迈野史的记载完全不同。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引《三朝北盟会编》文字如下:

(杨政)初为统制官下虞候。每统制饮宴,政不吃其余食,众虞候劝之曰:“此物极好,向不食之?”政曰:“我所请者,仓米方为极好,食之可常而有味,安用此为?此非当食之物,且不可为常。”识者器重之。既贵,得其故妻,相待如初,公论称美。

这则材料记载杨政食材极为简单,且对故妻深情,是“公论称美”之事。同样的生活饮食,不同的记载,差别何其之大!如果仅据野史来描绘杨政的历史形象,是对其人的不尊,也是对其战功的不公。杨政卒后,朝廷谥为“襄毅”,虽然谥号多有褒美,但总不能将恶魔谥为“襄毅”吧?

(执笔:清辉 编辑:王丽娜)

来源:黄河清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京区变成在日华人的"... 他们用脚投票,划出了属于自己的领地,重塑了东京的城市肌理。 相较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被称为"岛国"的日...
原创 陈... 198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动,中国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柏。陈济棠生前是国民党高...
原创 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陈熙教授在《南方人口》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独到的观点:许多人心中向往的“儿孙满堂...
原创 汉... 引言 在北魏的统治下,为了提升统治阶级的文化素质,北魏领导者采取了措施,鼓励鲜卑贵族的子弟接受汉语教...
原创 银... 从银雀山汉简到AUKUS:岛屿防卫神话与“72小时重创”的冷审 临沂银雀山汉墓一号(M1)出土《孙...
原创 抗... 众所周知,蔡廷锴将军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担任十九路军的军长兼副总指挥,是广为人知的抗...
原创 皇... 在清朝,每位皇帝(除宣统帝外)都有五个不同的称号:名字、年号、庙号、谥号和入葬前的称号。这些称号有严...
原创 西... 作为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萧何的善终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最终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他的聪明、谦逊和适时的应对。...
原创 唐...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事实上,朝廷曾多次有机会提前结束这场动乱,但由于唐玄...
“老邓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值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 10月15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之子邓志平在一场传承弘扬“两...
原创 被... 1965年12月,湖北荆州的漳河水库在进行灌溉工程施工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距今2500年的楚墓。墓中...
原创 贾...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通过描写贾敬的“宾天”,暗示了皇帝的死亡,这个“宾天”实际上是在隐喻明朝嘉靖帝的...
原创 越... 在开始讲述这个故事之前,作者先来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关于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也就是隆庆皇帝朱载坖...
原创 他... 唐玄宗李隆基通过“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成功登上皇位,然而,许多参与政变的功臣们,最终都遭遇了悲惨...
原创 冈... 在战败的阴霾中,日本曾经的野心被深深的悔恨所笼罩。石原莞尔曾提出过一套被称为“石原设想”的战略,他设...
原创 浅... 人类的权力始于阶级社会,提到权力的行使,就离不开廉洁与腐败的问题。而要有效打击腐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
原创 张... 在历史的长河里 两个人物以不同的轨迹抵达同一个光亮 曲啸 这位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心理学家 与演讲...
原创 自...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分享了一些苏联时期的历史故事,比如苏联军队的规模、外交策略等。今天,我们要...
原创 “... 阅读本文前,如果您喜欢这类内容,记得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更多独...
原创 郑... 自古帝王多薄情,尤其是权力的争夺往往使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历史上,无数王朝的更替都伴随着血腥的斗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