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迪丽瓦拉
2025-10-24 20:04:51
0

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足自身实际,为回答自身问题而构建的具有民族性、原创性和学理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成熟完备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无疑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博物馆内展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为主,并包括珍贵古籍、档案文献等。图为中国考古博物馆序厅。 中国历史研究院供图

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论自觉意识,也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放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背景和迫切需要中去看待。

19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甚嚣尘上,在史学领域也有重要表现。“西方中心论”是以“文明优越”为价值内核,以“种族优越论”、“制度优越论”、“文化优越论”为形式表达的一种文明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的认知。事实上,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其自身的独特内涵,不能以西方为中心,简单套用西方某些历史概念和理论来研究中国历史。不能凡是西方话语体系有的,我们就承认,更不能一切都用西方的历史解释模式来解读中国历史。例如关于文明起源的标准,如果按照西方的“文明三要素”(即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出现)理论,中华文明就没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不仅与传世和出土文献记载不符,也与日益丰富的中国考古学实践不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考古实证提出的文明起源“中国方案”获得广泛认同,充分说明不同的文明应有不同的“文明”标准,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的文明内涵。又如,某些西方学者抛出的所谓“东方专制主义”,就是强加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暴力性”名词,是对中华文明政体结构的曲解,是对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曲解,其政治目的性十分明显。再如“满蒙史观”、“征服王朝论”、“内亚史观”、“新清史观”等,制造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王朝二元对立的虚假历史,并试图将他们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分离出去,肢解历史中国。其中的一些史观还表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分裂中国的理论资源。实践证明,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回应“西方中心论”、反击反华分裂杂音的迫切需要。

除“西方中心论”之外,当前中国史学研究还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研究过于“碎片化”。近年来,西方一些史学研究者和学派放弃了对总体史的追求,导致历史学的“碎片化”。有学者将史学研究“碎片化”症状概括为三点:一是论题小而微,缺乏大关怀与大问题;二是论题细碎而零散,缺乏大联系与大序列;三是论题小而平面化,缺乏大理论与大阐释。这种倾向对史学研究造成了很大影响,使研究者把有限的精力和能力消耗在无数与历史发展主线无关的琐碎史事之中。历史研究当然要从具体的细节问题入手,但不能沉浸在“碎片化”之中。有学者关注到,研究领域的过于偏狭和整体史的严重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史学发展的瓶颈,长此以往历史学就注定要丧失自己应有的精神境界。他们呼吁,史学乃综合与融通之学,要树立大历史观,燃起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规律、探寻历史方向的理想之火,冲破狭小逼仄的“碎片化”格局,改变“饾饤之学”的不良观感,重新闪耀思想的光芒。

怎么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这些年来,随着我们对中华文明和中华历史文化主体地位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者的市场已经不再那么热闹,但绝没有消失。他们往往以更加隐性的、变化的方式出现,甚至打着“学术化”的幌子兜售其思想观点,危害性仍然不可小觑。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是一种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思想观点和研究倾向,其根本目的在于虚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虚无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道路,虚无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是一种带有强烈现实诉求的政治思潮。它们用错误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误导社会,以“反思”、“重新评价”、“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为名目,曲解中华民族历史,就是为了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坚决有力辨析和清除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影响,离不开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用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讲深、讲透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史和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和本质,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古老而又青春的中国历史学自觉回应时代呼唤的生动体现。

更多内容,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卜宪群文章《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

(策划:周昭成 许文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阮庚梅曾说:“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会看到一个纯真无瑕的世界。”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古代帝王身边难...
原创 1... 在1955年,中国举行了全军的授衔仪式,那时的许多将领展现出了崇高的品质,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原创 溥...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王朝,满族最初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随着他们入主中原,逐渐受到汉文化影响,...
原创 朱... 公元1397年,朱元璋最疼爱的女儿安庆公主,怀抱着已故母亲马皇后的灵位,泣不成声地央求父皇宽恕她的丈...
原创 朱... 历史上,许多开国功臣最终并未善终,尤其是那些功高盖主的人,常常成为皇帝的目标。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原创 北... 公元1100年,北宋元符三年,年仅24岁的宋哲宗赵煦病逝。由于他没有留下子嗣,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
原创 晚... 好的,我将对你的文章进行改写,用更易懂、细致的方式呈现,同时保持原意并提高可读性: --- 图1...
原创 几... 我国古代对女性的德行要求极为严格,用“苛刻”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这与女性当时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结婚...
原创 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素有“大唐盛世”之称,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朝代。那么...
原创 曾... 提起湘军攻破南京城的功臣,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曾国荃。但其实,湘军最终能够攻克天平天国的都城南京,...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农民出身的皇帝。正因为他出身贫寒,即便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他...
原创 武... 好的,我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改写你的文章,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提高可读性,同时保持原意: --- 狄...
原创 1... 中国人常说:“生前千万事,死后一口碑。”这句话揭示了“碑”在历史中重要的象征意义。无论是为了纪念伟人...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战场上因病去世,而公元251年,司马懿也在洛阳去世。诸葛亮与司...
原创 曹... 华佗,字元华,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施行外科麻醉的医生。他以...
原创 可... 关羽的历史形象常常被与两个负面事件联系在一起:一是“大意失荆州”,二是“败走麦城”。很多人认为这些错...
原创 岳... 在《说岳》前期,岳飞立下赫赫战功,为了抵抗金朝的侵略,指挥了多次战役,并成功培养出了一批勇猛的将领。...
原创 汤... 汤和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成长的老友,二人一同征战南北,最终共同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尽管汤和立下了赫赫...
原创 蜀... 在蜀汉的众多武将中,魏延是唯一能够与关羽和张飞相提并论的英雄。虽然关羽、张飞、赵云、姜维等将领都以卓...
原创 活... 好的,我将原文改写为更易读、生动且保留原意的版本,同时适当增加细节描写以提高可读性和消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