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苏轼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迪丽瓦拉
2024-11-24 00:12:41
0

原标题:做苏轼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苏洵:从今往后,你们兄弟两要相互扶持,互相照顾。

苏辙:父亲,我知道了。

苏轼:父亲,弟弟说他知道了。

这个小段子来源于苏辙升官、散财、捞哥哥,也是现在在网上大家会心一笑的小故事。

说起苏洵苏辙苏轼这“三苏”,想必都不陌生,唐宋八大家,这一家爷仨全部上榜,现在人们通过考古,发现这家人简直就是一家子的轻喜剧。

老苏起名就是“玩儿”

首先从他们的名字上来说,苏洵作为北宋散文家,文化程度不言而喻了,但是他给两个儿子起名就比较好玩了,一个叫“车轱辘印”,一个叫“车把手”。

其实老苏起名时写下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解释了两兄弟名字的由来。

“轼”本意是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也就是现在说的“车把手”。文中,老苏说道在车上,作为“车把手”的“轼”看似没有用处,但如果没有了,车就不完整了,希望苏轼能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

“辙”是车轮在地面走过压出的印子,就是“车轱辘印”。文中,老苏说车都是顺着“辙”行驶,说起车的功劳,没有“辙”的位置,但是如果车毁了也殃及不到“辙”,希望苏辙能免于灾祸。

也不知道是名字起错了,还是作为父亲太了解自己儿子的性子,想用名字改改,反正老苏的希望没一个达到的。

大儿子苏轼,从来就不安分,不是在作死就是在作死的路上,在古代这种交通极其不便的情况下,还被贬了大半个中国。

小儿子苏轼,倒是勤勤恳恳,但却是个“扶哥狂魔”,一辈子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升官捞哥哥的路上,就差一点就要和神宗抢“凳子”了。

估计这是老苏一辈子都没想到的事情。

兄弟情深同朝上榜

关于两兄弟的感情,《宋史》中是这样记载的:“患难之中,无少怨尤,近古罕见。”意思就是两兄弟感情太好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牢固。

说起两兄弟的成就和感情,他们的父母功不可没。

母亲程氏性情爽朗阔达,对两兄弟的教育宽严并济,充满脉脉温情,而两兄弟幼年时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深受母亲的影响。

那时苏洵还是一位狂生,精力放在了科举上,但屡试不中,刚好儿子们也长大了一点,正式启蒙的时候,他就放下了科举,全力教导儿子。

苏轼苏辙两兄弟虽然聪颖早慧,但小男孩,哪有不调皮捣蛋的,在学习期间和父亲斗智斗勇那也是日常生活的小插曲,并且在这些小插曲中,两兄弟的感情是越来越好了。

直到两兄弟长大后,要去京城赶考,都是特意凑到一年一起去的。

嘉佑二年,苏轼苏辙两兄弟同时上榜,考中进士,并且那年的科考可谓是“神仙打架”,曾巩、曾布、章惇、张载... ...那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才。

不过两兄弟也不愧天才之名,他们那年在文坛上大放光彩,让宋仁宗直呼找到了两个宰辅之才,两兄弟也是名满天下。

只可惜,同朝上榜,两兄弟的为官之路却是截然不同,苏轼一路向“贬”,苏辙一路向“捞”。

怨种哥哥的向“贬”之路

要说起最倒霉的弟弟,苏辙必定要占一席之地。毕竟像苏轼这么能折腾的哥哥,古往今来也没几个,人家是坑爹,苏轼那是坑弟啊。

鼎鼎大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反对宋神宗提出的新法,让宋神宗本就心怀不满,加上嫉妒苏轼才华的一干朝臣落井下石,苏轼就直接下了大狱。

好弟弟苏辙一知道这事,就立马上书用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后来因为两兄弟的深情厚谊打动了宋神宗,加上太后、王安石等人的求情,苏轼第一次被贬黄州,也连累了弟弟一同被贬。

从小长大的兄弟,自家兄长什么性子苏辙知道的一清二楚,被贬了一次就绝对会有之后的N多次,为了保自己的哥哥,苏辙只得不停地拿出政绩升官,防止下次苏轼作死没办法捞。

果不其然,这嘴上没个把门的怨种的老哥,简直就是生命不息,作死不止。

接着,苏轼写诗内涵王安石,反对他的新政,变着法的对人身攻击,诶,被贬惠州了。

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贬,苏轼说王安石是对的,皇帝你错了,诶,又被贬儋州了。

苏辙经过上一次的事后,一直兢兢业业,升官的速度都赶上坐火箭了,一路直升到右相的位置,为的就是给自家这个大冤种哥哥收拾烂摊子。

“扶兄魔”苏辙扶了一生

《记承天寺夜游》一词中“怀民亦未寝”,那时候苏辙已经是右相了,苏轼大半夜跑去敲张怀民的房门,把人拉出来夜游。

这句诗也被现在的网友调侃:

苏轼砸门:怀民,怀民醒醒,张怀民,起来了。

张怀民(熟睡被叫起):干什么??

苏轼:我睡不着,陪我去赏月

张怀民:你烦不烦啊,大半夜的... ...

苏轼:我弟国家二把手向你问好。

张怀民:大半夜的就是适合赏花赏月赏秋香!!子瞻兄,请~

苏轼:嗯,怀民亦未寝。

虽然是个梗,但也能看出,苏轼苏辙两兄弟感情之深可谓是众人皆知了。

苏轼几次被贬期间,他的妻儿都是弟弟苏辙在照顾,相当于苏辙一人在养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加上哥哥的妻子儿女上下十几口人,这压力也不算小了。

而苏轼在被贬的路上没银子,就写诗找弟弟借;想买房没银子,就找弟弟借;在惠州修桥没银子,找弟弟借,还怂恿弟媳将宫中的赏赐变卖换钱。

也是这两兄弟感情好,弟媳妇性子也好,不然摊上这么个大伯哥,任谁都想要骂街了。

两兄弟死后,还一同葬在了汝州郏城县,真的就是生死不离了。

结语

每当提起苏轼的成绩,总免不了拉出苏辙,这两兄弟都是才华横溢的人,难得的是两兄弟的感情深厚,让人不得不叹服。

苏轼的成功背后站着苏辙,要是没有苏辙一直在背后帮扶着他,苏轼哪里还能跑遍大半个中国呢。

虽然现在很多人在调侃苏辙一生都在捞哥哥,实在是太难了。那岂不知苏辙或许并没有像大家想的一样,反而是很乐意呢?

毕竟从小一起长大,苏轼纯粹的性子和口无遮拦,苏辙早就了如指掌,要是想放手,何必一直站在苏轼的身后收拾烂摊子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其实,优秀的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面临需要改进和调整的时候。一旦出现问题,制度就应该进行改革、...
原创 末... 在清朝末年,出现了很多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其中有太平天国的第一位女丞相,也有满清最后一位太监。今天我...
原创 越... 昨儿半夜窝在沙发上看历史纪录片,看到梁武帝萧衍第四次从同泰寺被“赎”回宫那段,手里的薯片都停了——这...
原创 历... 《木兰诗》中曾写道: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于许多...
原创 八... 1944年,八路军炮兵班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遭遇了约200名日军,而他们手里仅有一门没有炮筒的山炮。眼...
原创 朱...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期,虽然有许多皇帝登基,但像明太祖朱元璋这样传奇的帝王并不多见。朱元璋不仅经历...
为什么梁山好汉不姓赵? 嘿,各位姓氏文化的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水浒传》里隐藏的“姓氏冷知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
原创 晚... 在清朝的宫廷中,后宫佳丽成千上万,各具美丽,然而其中有一位女子,她的美貌和气质却与众不同,令人一生难...
原创 无... 朱棣迁都北京这一历史事件,一直以来都充满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能够强化国家的力量;而也有...
原创 步... 247年,东吴丞相步骘因病去世。25年后,陆抗率领吴军攻占西陵,杀死步骘的儿子步阐,并将步家三族满门...
原创 如... 德国在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情况下,选择进攻苏联,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德军在苏联的失败,也为纳粹德国...
原创 海... 如果海兰珠的儿子皇八子没有夭折,大清的皇位几乎可以毫无悬念地传给他。皇太极对海兰珠和皇八子的宠爱程度...
原创 清... 清朝历史上有很多继后,继后指的是上一任皇后去世后,继任的皇后。提到有名的继后,很多人会想到乾隆的继后...
原创 唐... 今天刷到唐国强老师为雍正帝篡位之说正名的一个视频,发现有明显错误,所以特地讨论一番雍正帝篡位到底是怎...
原创 从... 我是一个文史作者。当然,其实我在别的平台也写科普、金融、心理这些领域的内容。在我运营的众多领域里,我...
原创 秦... 将士们的英勇与战功无疑是国家的荣耀,但战争带来的伤害和创伤,往往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秦琼...
原创 为... 曹操为什么不自称皇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分裂成三国,魏、蜀、吴三方势力各自崛起,争夺中原之地。那...
原创 帝... 公元547年,东魏与南梁的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的二十万大军在彭城展开了激烈的对决。此时,东魏的...
原创 沮... 三国时期的谋士是当时历史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智勇双全的政治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底色...
原创 王... 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拥有昭君出塞这一传世佳话,但背后却隐藏着她凄凉的一生,这段历史至今仍令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