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六元及第,朱元璋亲自培养,朱棣将他除名
迪丽瓦拉
2025-10-30 21:32:47
0

楔子: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到了唐朝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在宋朝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在将近1400年的科举历史中,最为杰出的“学霸”并非那些名列状元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在解元、会元、状元这三个不同层级的考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的考生。因为状元是每三年就有一个新的人选,而能够在三个层级的考试中连续夺得第一的人,才是真正难得的存在。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获得“三元及第”荣誉的人,只有16位。那么,古代科举中最顶尖的“学霸”是否就是这些“三元及第”呢?显然并非如此。在科举的最高层次上,还有“六元及第”这一殊荣。而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获得过“六元及第”的,仅有两人,其中黄观便是第一个。他的事迹,值得我们一探究竟。本文将通过史料详细讲述这位明朝的“超级学霸”、连中六元的黄观,以期引发更多的思考。 一、黄门出魁首,连中小三元 《明史》记载: 黄观,字伯澜,一字尚宾,贵池人,父赘许,从许姓。 黄观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家乡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县清溪金墩。黄观的家族自南宋时期便是书香世家,但到了元朝家道渐衰,黄观的父亲为了生计入赘许家。因而,黄观在出生时随母姓,名许观,直到长大后才恢复了父亲的姓氏。 黄观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才智,他勤奋好学,很早就能发现并纠正古籍中的错误。父亲看他天赋出众,便让他拜元末大儒黄冔为师。在黄冔的教导下,黄观的学问日益精进。黄观自幼就熟读经史,按理说应该在十几岁时就参加科举,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他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是在洪武二十年,当时他已经24岁。

明朝初年,朱元璋刚建立起科举制度,但由于发现初期的科举考试多重形式空洞,导致他于洪武三年暂时废除科举,改用地方官推荐。然而,经过几年的探索后,朱元璋最终还是认为科举考试更有优势,便在洪武十八年重新恢复科举。黄观的父母在洪武十七年相继去世,黄观因而守孝,直到洪武二十年才参加了科举的县试。 古代学子要参加科举,首先需要通过县试和府试,这被称为“童试”。在这两个考试中,黄观表现极为出色,均考取了第一名。凭借这些优异的成绩,他接着参加了院试,并再次夺得了第一名,成为了秀才。黄观在县试、府试和院试中连续三次考取第一,因此人们称他为“小三元”。由于他一气呵成的表现,尤为难得。虽然众人纷纷为他庆祝,但黄观却显得异常淡定,因为他知道,科举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二、孝子赴南京,金榜再题名 在明朝,安徽属于南直隶管辖。黄观考中秀才的第二年,他便被推荐到南京的太学继续深造。在那里,他的学问更加精进,太学的同学们都对他充满敬佩。据《国朝献徵录》记载: 他被推荐进入太学后,学识日益增长,太学的同学们无不推崇他。有一次,他特意将父母的坟茔画成图纸带在身边,每当他翻看这幅画时,眼中总是含着泪水。 黄观心中怀有深厚的孝道,这为他未来的忠诚与正直奠定了基础。古人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意味着,若一个人是孝子,那么他也往往是忠臣。在洪武二十三年,黄观进入太学后,秋季他参加了乡试,并一举夺得了解元的第一名。 乡试通常每三年举办一次,解元便是乡试的第一名。在当时,乡试被称为“桂榜”,而接下来的会试则被称为“杏榜”。黄观考中举人后,便无需远赴京城,而是可以在南京参加会试,这让他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第二年三月,黄观参加了会试,并以出色的表现夺得了会元的第一名。随后,在殿试中,他又被朱元璋亲自挑选为状元,授予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那年黄观只有28岁,正值大展宏图的年纪。 从乡试的解元,到会试的会元,再到殿试的状元,黄观的成就堪称“三元及第”。这让他在科举生涯中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即使是年长的进士见到他,也不得不自称“后学”或“晚生”。这充分显示了“三元及第”在古代社会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

三、状元受重用,三元惹争议 黄观的“三元及第”并非没有争议。虽然《明史》只提到他是会元和状元,并未特别指出他曾中过解元,但在其他文献中,包括《池州府志》以及一些地方志书,都有黄观曾中解元的记载。此外,贵池为纪念黄观而立有“三元坊”,这座牌坊本身便证明了黄观获得了解元的成绩。 黄观的“三元及第”虽然没有完全明确地体现在《明史》里,但其他史料和地方记载提供了充足的佐证。黄观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六元及第”这一名号的局限,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传奇人物。 四、黄观全忠义,江河水长流 在黄观获得状元后,朱元璋对他极为赏识。黄观成为了朱元璋的重要顾问,他的文采和才学常常被朱元璋亲自召见并用于编写政令。洪武二十九年,黄观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并兼任东宫侍讲,成为了太孙朱允炆的老师。

然而,随着建文帝即位,政治局势发生了剧变。建文帝听信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急于削藩,最终引发了靖难之役。在这场战争中,黄观因支持建文帝的改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文书撰写,甚至起草了针对朱棣的诏书与檄文。但随着朱棣的胜利,黄观最终被列入“罪臣”名单,并且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朱棣登基后,黄观的家人遭到株连,黄观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最终因不愿受辱而投江自尽。黄观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欲绝。最终,他孤身跳入长江,自尽身亡,年仅38岁。 黄观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他前半生为学霸,后半生则以忠义为己任,最终为信念付出了生命。他的事迹不仅是“六元及第”的荣耀,更是对忠诚与正义的执着追求。在后世的读史人眼中,黄观的精神值得永远传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从紫禁城到烟火人间:大清格格的命运流转与皇室血脉的现代回响 1912 年,清帝退位的诏书一宣读,紫...
原创 晚... 1911年夏天,正值晚清时期,一位名叫甘博的美国社会学家来到中国旅行。在他途经山海关、北戴河等著名城...
原创 火...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戈登和其他士兵一起冲进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抢掠。 《北京条约》签署...
原创 从... 在欧洲人眼里,俄罗斯从来不是一个普通邻居。每当俄军有风吹草动,欧洲国家就像被惊动的鸟群,集体神经紧绷...
原创 日... 在日本的历史上,战争和侵略带给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留下了许多痛苦的回忆。然而,在这段历史中,有一群...
原创 除... 台湾回归的信号近在咫尺,蒙古回归什么时候才能提上日程? 其实,光复外蒙对于中国来说,甚至比光复台湾还...
原创 朱... 朱元璋身边满朝功臣,死的死,砍的砍,没人敢自诩聪明。 真能看穿刀锋背后的风向,郭英活到最后,一身战功...
原创 解...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抵抗几乎已经无力回天,蒋介石虽然宣布下野,但依然在背后指使,任命李...
原创 如... 刘备一直以仁德著称,即使在曹操的追杀下,他也不曾抛弃与他一同追随的百姓,这样的事迹使得他深受人们赞扬...
原创 如... 1687年,清朝大臣戴梓制造出了一种威力惊人的冲天炮。这种大炮威力巨大,一炮就能将小山包夷为平地。当...
原创 志... 1953年7月27日早上,板门店的水泥地面还沾着昨晚未干的露水。参加签字仪式的中朝代表们,心情却沉重...
原创 晋... 西晋都督诸州军事制度是西晋朝实施的一项关键举措,对中央政府控制地方以及地方军事力量的管理起到了至关重...
原创 1... 10月,上美三国大精第九批虽迟但到,然而还是缺了一本《火烧连营》,上美声称纸张供应不足,暂时放了刘备...
原创 韩...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国家。从很久以前开始,中国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在强大的中...
原创 斯... 在1940年代的苏联,历史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时代。随着约瑟夫·斯大林的去世,苏联迎来了一场引发全国震动...
原创 历...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零六):安得猛将兮守四方。 在北洋政府十六年的夏天,曾经一度威风凛凛的“...
原创 纪... 前言 近期,非洲多个国家发生政变,令世界再次关注到非洲的混乱局面。提到非洲,许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贫...
原创 此... 提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大家最熟悉的画面往往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或者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但实际上,这两...
原创 定... 定军山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正月,刘备从阳平渡过沔水,驻扎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展开激烈对抗。刘备带领着...
原创 当... 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雄心勃勃的开国君主,他们所册封的第一任太子,往往无法顺利继位。失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