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我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许多人应该都知道,那是一场无数中国同胞为之献身的战争。最终,日本被中国人民赶出了中国,1945年,日本在遭遇两枚原子弹的打击后,终于无法承受巨大压力,宣布投降。然而,战败后的日本兵,回国后为何大多选择自杀?背后与他们妻子所作的事情有着密切关系。
在许多抗日影视剧中,观众常常看到一些日本士兵在面对失败或上司的追责时,选择剖腹自杀。很多人可能认为日本人天生冷酷无情,甚至可以说他们是亡命之徒。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日本士兵同样害怕死亡,只不过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早已被军国主义思想深深洗脑。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从小就灌输给他们,让他们认为侵略扩张是光荣的,甚至战死沙场也是荣誉的象征。 军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积极备战,依赖侵略来推动国家的扩张。日本的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政治体系甚至文化教育,都紧密围绕这一思想进行。于是,很多日本人从小就觉得,侵略他国是非常光荣的行为,甚至死在战场上也是一种荣耀。 因此,当日本士兵听到天皇宣布向中国投降的消息时,他们的内心是无法接受的。许多士兵宁愿选择自杀,而那些幸运活下来的士兵,回国后面临的打击让他们无法承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这些士兵回到家里时,他们的妻子的态度让他们彻底崩溃。这些日本士兵的妻子也同样受到了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她们看来,丈夫在外参与侵略战争并不丢脸,反而是一种自豪。即使丈夫在战场上死去,她们也会为此骄傲。然而,她们无法接受丈夫向敌人投降的事实。当丈夫投降归国后,这些妻子不仅没有安慰和关心,反而对他们进行冷嘲热讽。甚至有些妻子直接与丈夫离婚,认为他们的投降是不可容忍的耻辱。 对于这些回国的日本兵来说,妻子的冷漠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他们回国后发现故乡发生了许多令他们难以理解的变化。先不提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就说这些士兵在战时远离家乡,思念着的亲人,许多人发现自己的家人处境更为悲惨。有些士兵的妻子因为充当慰安妇而患上疾病;有些士兵的母亲也因为遭遇同样的命运而早逝;甚至还有一些士兵的女儿被征召成为慰安妇,尽管她们年纪尚轻。 看到这些情况,怎么不让这些日本兵心情百感交集呢?他们当年在中国的土地上,不仅侵害了中国妇女和儿童的尊严,而自己国家的妇女和女儿也同样沦为了他国士兵的工具!他们曾经在异国他乡践踏他人的妻女,而自己亲人的痛苦,也同样是他们自己曾经造成的。这一切,竟然是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进行的!这时,或许这些士兵才真正意识到,他们所参与的那场战争,是一场彻底的错误。 这些士兵在给别人带来无尽痛苦的同时,他们的亲人也正遭受着相同的折磨。更让他们绝望的是,他们的亲人似乎已经对这种痛苦变得麻木不仁。许多日本妇女仍然怀念军国主义思想,甚至在战后,当美国大兵进入日本时,一些妇女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丈夫,转而与美国士兵发生关系。对这些回国的日本兵来说,这样的场景无疑是对他们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于是,这些日本士兵最终选择了自杀。或许,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族的深深悲哀;也或许,他们希望以此来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对于这些士兵来说,战争不仅摧毁了他国的人民,也摧残了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