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举人参加会试,真能领到路费?若落第是否流落街头无力返乡?
迪丽瓦拉
2025-11-08 21:01:25
0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朝廷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机制。它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并且贯穿了中国古代几百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县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在通过县试后,考生会获得“童生”这一身份,而通过院试后则会被晋升为“秀才”。

虽然“秀才”是科举体系中的倒数第二级别,但能够考中秀才的难度相当大。许多人一生都可能未能考中,甚至有些人年纪七八十岁时仍然停留在“童生”阶段。虽然从表面上看,成为秀才意味着已经迈出了科举道路的关键一步,但实际上,成为秀才仅仅标志着开始进入科举体系。接下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秀才们需要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再通过会试晋升为贡士,最终通过殿试才能获得进士的头衔,并有机会进入朝廷做官。

“连中三元”这一荣誉,指的是一个人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都考取了第一名,这在古代是极其罕见的成就。需要注意的是,乡试的考试地点分布在各个省份,因此考生的路费负担相对较轻。而会试和殿试的考场都设在京城,这对于远离京城的考生来说,长途跋涉和高昂的路费往往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障碍。

以明代成化年间为例,有一位叫张诩的举人,虽然已经中举十年,但因为路途遥远且经济困窘,他一直没有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他声称自己身体不适,不愿轻易赴试。得知这一情况后,巡抚朱英向上级请示,为张诩拨付了十二两银子的路费,最终张诩才得以前往京城参加考试。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来自贫寒家庭的举人,的确面临着前往京城参加会试的经济压力。

那么,朝廷是否会为所有举人提供路费呢?如果提供,具体的资助数额是多少?如果举人未能通过考试,他们的返程费用又该如何解决呢?从历史资料来看,举人的路费确实由朝廷负担,但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部由朝廷承担。唐朝时期,朝廷就开始资助会试考生的路费,但这种资助更多的是一种赏赐,尚未形成稳定的制度。直到安史之乱后,南方的一些地区才开始为会试考生提供路费资助,但这些政策仅限于局部地区,并没有全国范围的统一规定。 到了宋代,朝廷正式建立了科举考生路费资助制度,并且形成了多种资助方式。例如,许多地方的富商和官绅会捐赠土地,利用这些土地的税收来资助举人赴京考试。贡士庄便是这种捐赠土地的代表,它有不同的名称,如“兴贤庄”或“青云庄”,但大多数地方都直接称其为“贡士庄”。

此外,宋代的朝廷还会发放公卷,举人凭此可以在旅途中免费住宿驿站、使用交通工具。特别是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举人,通常能够获得这种资助。乡试结束后,地方政府会为中举者举办“鹿鸣宴”,并赠送丰厚的物品,许多举人将这些物品用于旅费。然而,这些资助并不是统一标准的,具体情况会根据不同地方和举人的身份有所不同,资助的数额也会有差异。

元代延续了宋代的贡士庄制度,为会试考生提供路费资助。明朝同样继承了这一做法,尽管在明朝初期,《科举诏》曾提到过有关资助的规定,但实际上,朝廷并未对资助措施做出具体和详细的说明。直到后来的《科举程式》颁布,才明确规定了朝廷会通过官府为举人提供食物和劳动力等形式的资助,而不直接发放现金。但这些资助大多数仅限于新科举人,且并不包括那些再次参加会试的举人。

然而,由于地方实施情况不一,有些地方还存在官员贿赂现象,使得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正统十二年,山东单县的举人秦纮就曾提到,过去举人必须先行贿赂县官才能获得资助。甚至在景泰元年,秦纮再次赴京时,他自掏腰包支付了七两银子的路费。这说明,许多经济困难的举人并不能完全依赖官方的资助,仍然需要自己解决路费问题。

到了明朝成化年间,广东地区成为了明朝科举路费资助的典范。当时,巡抚朱英为了解决张诩的困境,制定了官方统一的路费资助政策,并为每位举人提供了十二两银子的路费。自此,明朝的路费资助逐渐完善,资助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资助对象从新科举人扩展到了旧举人,资助标准也逐渐提高。

那么,每位举人究竟能获得多少路费资助呢?以明朝成化年间为例,广东的资助标准为每名举人十二两银子,到嘉靖年间,资助标准已增至二十两。北直地区的资助标准更高,达到了三十两,而浙江的资助标准最高,达到了一百两。相对来说,山西和贵州等偏远地区的资助标准较低,每位举人的资助大约是十五两。

会试结束后,考中的举人自然会感到欣喜,而落榜者的处境则相对更加困难。通常情况下,落榜举人的返程路费与来时相差无几,而朝廷并不会资助他们的返程费用。更为糟糕的是,落榜举人还需要自己承担下次赴考的路费,这使得他们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例如,来自南直无锡的堵胤锡就曾因未能通过会试,路费已经耗尽,他只得和同伴一起徒步回乡。途中,由于疲劳过度,堵胤锡身体吃不消,但他最终还是坚持回到了家乡。为了节省路费,许多落榜举人会选择结伴同行,或者选择搭乘船只回乡,有时也会向他人借钱来解决返程费用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次集中出现 西安发现25座战... 张家坡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张家坡村东,东距浐河约1.2千米,西距韩森寨战国秦陵约2....
原创 福... 历史就像一层迷雾,笼罩着许多无法解开的谜团,一直在挑战着我们对过去的认知。我们通常通过史书来获取历史...
原创 2... 时至今日,任何关于苏联的讨论,几乎都能揭示出参与讨论者的年龄。毕竟,苏联的解体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
原创 西... 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向川南地区推进。当部队接近川、云、贵三省交界时,几名衣衫褴褛的农民忽然出现在...
原创 魏... 魏武侯为何亲手拆散三晋联盟? 如果说魏武侯的一生中,夺取楚国的大梁是他攻战事业的巅峰,那么与赵国的交...
原创 清... 1922年,在东京郊外的一座老洋房里,38个身穿洋装的年轻人整齐地排成两排,低着头,听着管家读父亲写...
分合之间:历史周期里的大势与人... 分合之间:历史周期里的大势与人心密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写下...
原创 郑...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在位时虽然让国家享有了万国来朝的美誉,但实际上,这...
原创 说... 我们知道,在《说唐》中提到“隋唐十八条好汉”,在《兴唐传》里有“隋唐十六杰”,而在评书《隋唐演义》中...
【三国冰河时代】平民 怎么拿核... 核心结论:武将获取需结合自身氪度选对渠道,零氪 / 微氪靠免费 + 精准囤货,中氪重氪聚焦高性价比渠...
原创 封... 《封神演义》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其中九尾狐妲己作为重要人物之一,在商朝灭亡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原创 此... 中国古代刑法种类繁多,其中有许多酷刑不仅残忍,而且让人无法想象。像凌迟、五马分尸、炮烙等刑罚,因其血...
原创 多... 在大清朝,长期以来一直忌讳提到“辅政大臣”这个词。这是因为在清朝建国初期,有一位名叫多尔衮的人,他以...
原创 古...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朝廷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机制。它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并且贯穿了中国...
原创 古...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变化。这不仅仅适用于历史...
原创 赵... 公元191年的幽州大地,寒风刺骨,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气息。年轻的赵云站在公孙瓒的军营中,目光坚定且澄...
原创 蒋... 在民国初期,刺杀事件相当频繁,许多当时的重要人物在这一过程中丧命。例如,光复会的元老陶成章、国民党的...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外有列强入侵,内有人民贫困的困境。这一时期对清朝来说非常痛苦,外部...
原创 关... 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陆续进入四川,只有关羽独自留守在荆州,负责守卫大本营。但即便如此,关羽并...
原创 中... 长城的高度或许没有给人留下震撼的印象,但它的存在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有美国学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