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陆续进入四川,只有关羽独自留守在荆州,负责守卫大本营。但即便如此,关羽并没有闲着,他不断地加强军队训练,发展水陆两军的战力。到了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不仅围困了曹仁所在的樊城,还成功水淹了曹操派来的援军,打败了曹军大将于禁,俘虏了庞德,威震华夏,甚至让曹操一度考虑迁都避难。然而,局势在不久后发生了急剧变化,曹操和孙权联合对抗关羽,展开了夹击。最终,关羽遭遇了历史性的败局,在麦城被迫撤退时,遭到东吴将领潘璋的部下马忠的俘虏,并且被孙权下令处死。关于这一事件,很多人曾提出疑问:为什么刘备没有及时派兵救援,任由关羽兵败身亡,荆州失守呢?通过了解关羽手下的力量,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关羽帐下有三位重要的谋士:马良、伊籍和王甫。马良是马氏家族中的杰出人物,尤其以外交能力突出,他不仅成功招抚了五溪蛮族的沙摩柯,还多次前往东吴,维系刘备与东吴的联盟。关羽北伐时,马良作为参谋参与策划,帮助关羽制定战略。伊籍曾是刘表的部下,他帮助刘备脱险,后来成为关羽的得力谋士。在关羽面临南郡被吕蒙夺取的危机时,伊籍与马良一起前往益州请求刘备支援,避免了局面进一步恶化。王甫则是关羽的随军司马,他也多次为关羽献计献策。关羽在夺取襄阳后,王甫建议他加强防备,避免吕蒙突然进攻荆州,因此关羽建造了烽火台,尽管没有派上大用场,但这一举措也体现了王甫的战略眼光。 关羽的四位大将也各具特色,他们分别是关平、廖化、周仓和赵累。关平是关羽的义子,尽管历史上他是关羽的亲生儿子,但在演义中为义子。关平从小跟随关羽,熟悉军中事宜,武艺高强,曾与庞德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显示出他已经是顶尖的猛将之一。在战场上,关羽完全可以让关平代为指挥,自己则在后方指挥调度。廖化和周仓原本是黄巾军,关羽在千里走单骑途中收留了他们,两人对关羽忠心耿耿。廖化长寿,关羽死后他继续追随刘备参与对孙权的战斗,一直活到蜀汉灭亡。周仓则以力大著称,曾经在襄樊之战中擒获庞德,关羽死后他自刎殉国。赵累则是一个武将型的谋士,他为关羽献计,建议派兵向刘备求救,并在关羽失势时,主张向益州突围,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三位谋士和四位大将,关羽的兵力也非常强大。关羽在荆州的兵力一直没有明确记载,但通过一些历史线索,我们可以大致推测。荆州原本有五万精兵,刘备刚开始时只有一万多兵力,后由刘璋提供了一万支援兵,兵力增至两万。随着诸葛亮和张飞入川,荆州的兵力曾一度降到两万。为了守卫荆州,关羽扩大了兵力,最后他的军队恢复到五万,其中包括两万水军和三万陆军。在三国时期,五万精兵已经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也解释了为何刘备未曾及时派兵救援关羽,他没有预料到关羽在短短时间内竟能败北并丧命,丢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