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初期,刺杀事件相当频繁,许多当时的重要人物在这一过程中丧命。例如,光复会的元老陶成章、国民党的元老宋教仁、同盟会的元老陈其美、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廖仲恺等,尽管他们都曾掌握重要权力,却没能避免被刺杀的命运。 其实,遇到暗杀的不仅仅是这些人,就连蒋介石也多次遭遇过刺杀事件,其中1925年7月的一次差点让他丧命。那次事件因为耽误了几分钟,蒋介石差点死于非命,事后他一直心有余悸。
尽管经历过如此危险的暗杀事件,蒋介石却没有继续追查下去,这对于他的个性来说,显得格外憋屈。蒋介石的性格本应不容许这种事情不了了之,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手。 这次刺杀事件与粤军的高层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孙中山的主要武装力量就是粤军,蒋介石当时在其中并未占据什么重要位置。1922年,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为平定叛乱,组织了两路兵力进行合攻,其中一路由滇军杨希闵和桂军刘震寰部组成,另一支则是由许崇智领导的粤军。当时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而蒋介石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参谋长,根本插不上手,这让他在日记中写下军中将领,界限甚深,每相排挤。最终,蒋介石愤而辞职,离开了军队。 1923年1月,西路讨贼军击败陈炯明,夺回广州。孙中山回到广州后,重建了大元帅府。他回忆起当初蒋介石在永丰舰上侍卫的情景,心中感动,于是决定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府的参谋长。然而,蒋介石心中有怨,拖延了几个月才最终前往广州。 蒋介石与许崇智在这段时间重新修复了关系,这对蒋介石后来大力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4年1月底,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大会上,许崇智被任命为中央党部军事部长,而蒋介石因资历不足未能参加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孙中山决定建立黄埔军校,并设立了筹备委员会。在许崇智的推荐下,蒋介石被任命为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虽然蒋介石对这一职务兴趣不大,并且不满国民党大会没有给他安排位置,但他最终还是于1924年2月21日提出辞呈,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奉化。 孙中山、许崇智和廖仲恺等人都对蒋介石的辞职感到惊讶,多次催促他返回广州。最后,许崇智亲自前往奉化,与蒋介石谈了许多,终于让他回到广州,继续为黄埔军校的建立工作。 蒋介石能从国民党的后起之秀逆袭为领袖,与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这个职位密切相关。许崇智可以算得上是他的恩人之一。 1925年2月,许崇智率领粤军东征陈炯明,蒋介石也带着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参加,并立下了赫赫战功。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在平叛过程中表现突出,逐渐在新成立的国民政府中崭露头角,担任了潮汕善后督办和广州卫戍司令等职务。 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是汪精卫,外交部长是胡汉民,财政部长是廖仲恺,军事部长是许崇智,蒋介石的职务则归许崇智管辖。然而,蒋介石一直心有不甘,频频在政治和军界出手争取更多权力,这引起了许多其他势力的不满。 蒋介石的日常办公地点主要是在黄埔军校,但广州城内还有一个军校办事处。他经常乘坐一辆插有青天白日旗的小汽车往返于这两地。1925年7月的一天,蒋介石从黄埔军校前往城内军校办事处的路上遇到了意外。 当天,他像往常一样坐上了小汽车,但车子一直无法发动。司机检查了一阵,却始终找不到问题。蒋介石有些不耐烦,便要求换辆车。于是,宓熙带着蒋介石和三名卫兵上了另一辆车,而黄文友则留下来等待原车修好。几分钟后,司机终于修好了车,黄友文立即带着六名卫士追赶蒋介石。 就这几分钟的时间,两辆车的命运截然不同。当蒋介石的车行驶至东坡楼时,宓熙发现路旁有许多荷枪实弹的粤军士兵,但由于该地常常进行演习,宓熙并未觉得异常。然而,当黄友文等人乘坐的车辆也经过东坡楼时,突然传来猛烈的枪声,专车的前挡风玻璃被打碎,司机和副驾驶的卫兵当场死亡。失控的车辆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停了下来。黄友文立即反应过来,爬下车进行还击,并趁着敌人不注意通过巷子逃脱。 其他几名卫兵则没那么幸运,要么在车内被击毙,要么下车后被打死,几乎没有任何反抗机会。如果不是因为蒋介石的车出现了几分钟的故障,这次刺杀可能就成功了,历史也许会因此改写。 尽管黄友文受伤,他仍然坚定地跑去报告蒋介石,宓熙见到他气喘吁吁、浑身是血,马上询问情况。当得知专车遇袭时,宓熙心生疑虑,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蒋介石。 蒋介石震怒,得知驻守东坡楼的是粤军第1军的杨锦龙部后,立刻拨打了梁鸿楷的电话。蒋介石当时兼任粤军参谋长,梁鸿楷作为部下,无法怠慢,立即前来见蒋介石。 面对蒋介石的质问,梁鸿楷坚称自己毫不知情,声称这肯定是有人陷害。蒋介石严厉批评道:是你部下干的,你就有嫌疑,责任在你。 蒋介石随即派胡公冕带人前去调查,梁鸿楷为了自证清白,也跟着一起去了。经过审问,梁鸿楷得知部下连长被命令向蒋介石的车开枪,但并不知道车里的具体情况。 蒋介石大为愤怒,决定撤掉这两名连长,并要求梁鸿楷立即抓捕杨锦龙。梁鸿楷在处理完此事后,于傍晚向蒋介石汇报,确认杨锦龙已被抓捕,并且该部队已经撤出广州。 虽然事件暂时得以平息,但蒋介石并未彻底放过这件事。一个多月后,廖仲恺被刺杀,蒋介石借此机会向粤军施压,最终杨锦龙因涉嫌刺杀事件被枪决。而蒋介石也成功迫使许崇智离开广州,最终取代了他在国民党中的军事地位。 蒋介石的这一系列手段,虽然在当时看来已经算是十分高明,但最终却未能改变他被人民抛弃的命运。在那个变革的时代,他的方式逐渐不再适应人民的需求,最终走向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