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许多身穿军装的将领们端坐一旁,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会场中,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坚毅的中年男子引人注目——他就是许世友,一个即将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传奇人物。谁能想到,这位曾在少林寺修行、11次担任“敢死队”队长的猛将,日后竟会成为毛主席亲自赞扬为“周勃一流”的人物? 许世友:从少林寺到开国上将
许世友,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响亮无比。他的一生堪称传奇。想象一下,哪个将军能从少林寺走出来?是的,许世友年轻时真的曾在少林寺待过。不过,他并不是去当和尚,而是去学习武术。这个被誉为“猛张飞、活李逵”的将军,从小便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力量。 然而,你绝不能把他当成一个只会蛮力的莽夫。他不仅勇猛,而且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在红军时期,许世友曾11次担任“敢死队”队长。一般人最多当一次“敢死队”队长,许世友却连续担任了11次!这份勇气和责任感,令人敬佩不已。在解放战争中,他凭借无畏的勇气,带领队伍攻克了济南,成功擒获了国民党将领王耀武,这一刻几乎可以媲美“真人版三国杀”的场面。 许世友的传奇并未在战场上止步。1979年,已经73岁的他再次挂帅出征,担任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的指挥官。当时,他带领部队直指河内,震慑了越南,使人们为他的英雄气概折服。 许世友的传奇,甚至在他去世后依然持续。军委破例同意了他土葬的请求,这对于一位开国上将来说,堪称一个特殊的例外。可以看出,连阎王爷也要对这位老将军表示尊敬! 许家子女:将门虎子还是普通人? 谈到许世友,当然不能不提到他的子女们。许世友有七个孩子,三儿四女。人们或许会想,作为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的孩子,必定都是不凡之人。但事实往往令人大吃一惊。 首先是许世友的大儿子许光。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出生时恰逢麻城起义失败,父亲忙于革命,母亲则是传统妇女,生活上没有太多谋生的本领。结果,年轻的许光和母亲只能依靠乞讨过活。后来,许世友的母亲心疼儿子,决定将许光带在自己身边抚养,甚至让儿媳改嫁。 然而,许光的人生并没有停滞不前。1948年,他终于回到了父亲身边,并考入了海军院校。凭借自己的努力,他在36岁时就晋升为舰长,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为了不让年迈的母亲孤单,许世友毫不犹豫地将许光从海军调回老家,让他陪伴奶奶。于是,原本前途无量的舰长许光,变成了县里人武部的普通干部,并在这个岗位上一待就是20年。 再来说说许世友的二儿子许建军。许建军一直是许世友最操心的孩子。原本他在空军服役,且有不错的表现。但一次因“说真话”的信件被举报,最终被送进了监狱。许世友对此非常愤怒。 最后是许世友最宠爱的三女儿许华山,她是许家的掌上明珠,还是一名飞行员,驾驶的竟然是运输机。有一次,许世友坐飞机时,正好是女儿在驾驶。老将军高兴极了,滔滔不绝地夸道:“我家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出了两个飞行员!”这一幕,简直是现代版的“老爸炫女儿”了。 尽管许世友宠爱这个女儿,但他从不放松对她的管教。记得有一次,许华山刚刚结婚,正在休婚假。可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即将打响,许世友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三天内必须归队,否则开除军籍。”于是,正处于新婚蜜月期的许华山只得匆匆返回部队,婚假还没休完就急忙离开了。 家庭教育:严父背后的深意 许世友的家庭教育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启示。作为开国上将,他对孩子的管教非常严格,甚至有时显得过于严苛。然而,这种严格也培养出了许多有责任、有担当的子女。如今,许世友的后代们各自过着不同的生活。有的继续留在军队,有的回到家乡务农,还有的选择了移居海外。这些多样化的生活选择,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无论如何,许世友和他的家族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回顾。他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也折射出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最显赫的家族,也难免会经历无数的波折与挑战。正是这些波折,塑造了他们的品格,并深刻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