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圣武记》中所反映的魏源思想
迪丽瓦拉
2025-07-02 16:03:56
0

《圣武记》是第一部探索清代盛衰的史书,作者魏源酝酿准备在清朝统治危机四伏之时,发愤完成于鸦片战争失败民族遭受空前屈辱之际。

一、魏源与《圣武记》简介

魏源(1794-1856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勤攻读,留心当代掌故。治经以西汉今为宗,最重经世致用之学。魏源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动乱加剧,他目睹江华瑶民起义,已深感清政权的腐败;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危机使他更加愤激,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道光二十一年,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与抗英战争,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后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立志著述,在道光二十二年完成了《圣武记》。

《圣武记》纂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际。魏源在《圣武记叙》中写到:“于是我生以后数大事,及我生以前上迄国初数十大事,磊落乎耳目,旁薄胡胸臆。因以溯回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才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晚桥江淮,海警沓至,忾然触其中之所积,乃尽发其椟藏,排比经纬,驰骋往复,先出其专涉兵事及尝所议论若干篇,为十有四卷,统四十余万言,告成于海夷就款江宁之月。”

《圣武记》取材于实录、正史、传记、采访等,并有大量的第二手资料,采用了纪事本末体,全书共14卷,卷一记开创,包括开国龙兴记四篇;卷二记藩镇,包括康熙勘定三藩记两篇;卷三至卷六,记外藩,包括国朝绥服蒙古记三篇,康熙亲征准噶尔记,雍正两征厄鲁特记,乾隆荡平准部记,国朝绥服西藏记两篇,西藏后记、乾隆征缅甸记、征服安南记;卷七记土司苗瑶回民,包括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两篇,乾隆初征再征金川土司记两篇,乾隆甘肃再征叛回记、湖广征苗记、道光湖粤平瑶记;卷八记海寇民变兵变,包括国初东南靖海记、康熙勘定重定三定台湾记、嘉庆东南靖海记、武昌兵变记、嘉庆宁陕兵变记、乾隆临清教贼记;卷九、卷十记教匪,包括嘉庆川湖陕靖寇记七篇、嘉庆畿辅靖变记;卷十一至十四为武事余记,包括兵制兵饷、掌故考证、事功杂记、议武五篇。

从《圣武记》中所列的篇目来看,叙述了清朝开国到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军事活动。

二、圣武记所反映的魏源思想

《圣武记》是魏源以当代人著当代之史,为乾嘉以来的第一人,开了近现代人读书论世的风气,因此能让我们清楚了解到当时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如何来记载自己的历史,从而让我们以一种新视角看待清朝的历史。

(一)《圣武记》名字看似为歌颂清朝的列祖列宗,实为现实服务,探索清朝统治的盛衰

《圣武记》的前半部分花了大量的篇幅写了清朝开国以来至道光年间的数十件大事,其中有清政府为了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进行的战争,有统治者为了维护宗主权对邻国进行的战争,有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对少数民族或劳动人民进行的战争。这些对战争的描述,表面上看似乎在大力歌颂清前期列祖列宗的开国创业的神圣武功与辉煌战绩,但联系到圣武记的成书背景,就会发现,铺陈往事,实为现实服务,是要鞭策现实的统治者要奋起直追,以继承先业。

魏源对清初列祖烈宗开国创业之艰难以及康乾盛世之文治武功,极力的颂扬推崇。如叙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崛起,二十余年间,在东方,用兵于乌苏里江流域以迄东海女真的虎尔哈、瓦尔喀等部,同时先后招抚了乌苏里江下游西安挠力河流域的部落;在西方,除相处较远的女真部落和依明为援的叶赫部以外,则兼并了海西女真的哈达(1600)、辉发(1607年)和乌拉(1613年)三部,至此,各部女真人全都被统一了。此卷就突出记载了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兵的战斗力,并特别强调了当时的指挥制度:“太祖每有征伐,有诸贝勒适野而谋,画地而议,上马而传令,上下等威不甚异。以五大臣议政,是大臣理事,无留狱,无壅情,令简而速,故事无不举。临敌,七旗却走,一旗拒战,即以七旗佐领之丁给一旗;一旗却走,七旗拒战者亦如之;一旗之内半却走半拒战者,亦如之,罪亲不贷,功疏不遗,令信而必,故战无不克。”故魏源终之曰:“女真兵满万不可敌,况倾动北海之精锐,殚两神圣(清太祖、太宗皇太极)之训练,夫何敌于天下?”书中关于这些战争的记载,即反映了统治者个人的军事政治才能,又深入一步总结了当时“兴盛”的原因,对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来说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清初之精悍劲旅,何以能一举征服国内各兄弟民族,逮乎道咸之际,而不能抵御东西洋强敌于国门之外。”

(二)对边疆民族问题的记述

《圣武记》涉及到大量边疆民族问题史实。魏源的《圣武记》中涉及到了大量边疆民族问题的史实,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魏源的主要观点是:肯定康、雍、乾三朝明确和巩固我国固有疆域的功绩,如《康熙亲征准噶尔记》载:准噶尔部噶尔丹竭力向外扩张自己的实力,“兼有四卫拉特地,复南摧毁部城部,诸国尽下之,威令至于卫藏,则又思北并阿喀尔喀”。在噶尔丹的军事进攻下喀尔喀蒙古三部落“数十万众尽弃牲畜账幕,分路东奔”。噶尔丹的军事扩张造成了严重后果,清朝中央政府当然应该加以制止,因此,康熙对噶尔丹进行的战争,是为了遏制国内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军事争夺,保持国家的统一;《国朝绥服西藏记》载:策妄阿布坦尔早就蓄意控制西藏地区,利用达赖五世死后继承人问题争议未决的局面,派兵入藏,杀拉藏汗,大肆掳掠造成了西藏秩序大乱,清政府大军护送达赖六世入藏,把策妄阿布坦妄的军队赶出,恢复了西藏的秩序,因此这场战争也维护了统一。魏源认为:经过康熙对准噶尔的战争,为明确我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到乾隆时期又获得巩固。同时,魏源重视记载民族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加强的历史。最突出的记载:喀尔喀蒙古三部因受噶尔丹进攻东奔时,清朝中央政府立即“发归化城、独石口、张家口仓储并赐茶、布、马匹十余万以赡之,暂借科尔沁草地使游牧”,使几十万部众得到安顿。

(三)《圣武记》反映的重要的思想

重要的思想即为了战胜敌国,使国家富强,就要向外国学习,了解外界的情况,加强练兵。魏源在《圣武记》中提出了为战胜敌国,使国家富强而应该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他说:夫不借外洋之战舰可也,不师外洋之长技,使兵威远见轻岛夷,近见轻属国不可也。又说: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盖夷炮夷船但求精良,皆不惜工本。中国之官炮之战船,其工匠与监造之员,惟知畏累而省费,炮则并渣滓废铁入炉,安得不震烈?船则脆薄瓜朽不中程,不足遇风涛,安能遇敌寇。

魏源在这里说的主要是指坚船利炮,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从他们那里学习到的制造武器的技术,制造武器以防备他们的进攻,这样才能在武器因素上取得战争的胜利。

同时,魏源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指出为了战胜敌国,对于外国情况必须了如指掌,不能再象过去那样,闭关自守,闭目塞听,盲目虚骄,贻误时机。他说: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今粤东番舶求购中国书籍,转译夷字,故能尽识中华之情势。若内地亦设馆与粤东,专译夷书夷史,则殊俗敌情,虚实强弱,恩怨攻取,瞭悉曲折,于以中其所忌,投其所慕,于驾驭岂小补哉?

魏源在鸦片战争失败的时刻发愤完成的《圣武记》是关于清代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自道光二十二年问世以后,“风行海内”,对当时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许会娟)

参考文献:

[1][清]魏源.魏源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清]魏源.海国图志[A].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凌兴珍.论魏源的反便略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3).

[4][清]魏源.圣武记[C].北京:中华书局.1986.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葡...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2年的某天,毛主席手中拿着香烟,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从朝鲜送来的战报...
辽博精选75件馆藏文物 以图片... 中新网沈阳7月18日电 (记者 韩宏)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文物图片展...
原创 林... 上将萧克在回忆首长林彪时,经常说:“林总是个沉默寡言的,很少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在同事和手下眼里,林...
原创 “... 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人认为《水浒传》中打打杀杀...
原创 邱... 提起蒋介石的国军上将,邱清泉这个名字一定是榜上有名。 作为黄埔二期的门生,邱清泉对蒋介石的忠诚是无与...
原创 6... 前言: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曾希圣,大家都是红军的战友,为什么不为他安排工作,这简直是恩将仇报,都别忘...
原创 庞... 前言: 庞统,这个被誉为"凤雏"的奇才,为何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那句令人费解的遗言?他的才华究竟有...
原创 我...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上个世纪面临一个艰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尽管国土辽阔,但并...
原创 志... 今天说一个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真实故事:1951年2月末,为了解决前线困境,彭德怀紧急回京,后直闯毛主...
原创 毛... 1949年12月6日,北京天安门正飘着鹅毛大雪,室外的寒气刺骨逼人。应苏联的邀请,毛主席身披厚皮绒,...
原创 李... 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了,如果非要说有,那就只能是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的存在,可...
原创 贝... 贝利亚是斯大林时期的特务机关首脑,因为深受斯大林信任,所以跻身权力中枢。甚至被授予了苏联元帅军衔,纵...
原创 李... 李渊晚年生活的经历可以说是辛酸而凄凉的。在玄武门之变后,被逼迫退位的李渊虽然成为了太上皇,但却身处一...
原创 俄... 前言 转眼间,俄乌战争已过一周年的节点,在当初人们的设想中,俄罗斯理应秋风扫落叶般结束战斗,解决两国...
原创 为... 上一期我们说了三国志关于关张马黄赵传中张飞和马超官职的问题,说后投降的马超官职比早就跟随刘备的张飞的...
原创 休... 众所周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过老话说:“一个巴掌怕不...
原创 藏...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宋... 若让中国古代的文人自由选择生活的朝代,大多数人定会首选宋朝,尤其是北宋。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北宋的...
原创 日... 一提到日本京都,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景象一定是古色古香的东方盛唐风格的建筑群,大街上穿着民族服饰...
原创 陈...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高光时刻。该故事取材于“孙权智斗曹操”一事。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