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粟裕提醒:不要轻易惹胡琏,许世友满心不服,下令全军猛扑过去
迪丽瓦拉
2025-07-07 13:04:09
0

说到打仗,历代以来有兵圣、战神、杀神、兵仙、武圣……他们有的以勇猛闻名,有的凭才干出众,有的凭训练有素。但仔细算起来,要真的成为兵圣、战神,单靠武力值和智慧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强者交锋时,究竟谁能走到最后。

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整编11师师长胡琏,一个让“常胜将军”粟裕都犯愁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文韬武略都是极为优秀的。所以再知道要和胡琏作战的时候,粟裕多次提醒叮嘱,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招惹他。这样的话听得许世友满心不服,更是发动了全军猛攻。最终的结果如何呢?看了内文你就知道了。

绝不能让胡琏突破防线

那是1947年4月的时候,莱芜战役刚刚取得胜利,全军上下都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但是蒋介石显然不会服气,旋即召集了重兵再次向鲁中发起进攻,而这次带兵作战的将领中,就有一个令不少人都愁眉紧锁的名字——胡琏。

胡琏绝对是一位劲敌。他出身黄埔军校,与林彪的同届,多次在战斗中表现出超凡战绩。1946年粟裕就和他交手过,当时胡琏率领了11师和戴之奇率领的69师在宿迁一带遇上了粟裕主力。

得亏戴之奇是个狂妄自大的人,他根本不听胡琏的建议,贸然出发,结果被粟裕全部吃掉。但就是这样的猪队友,也没有影响到11师多少。

相反,11师还特意露怯,这也让粟裕出现了战术上的判断失误,差点被胡琏给反包围了,还好机缘巧合之下,粟裕手下一个团的炮弹失误刚好打到了胡琏的指挥所,也让胡琏出现了判断上的失误,这才为粟裕赢得了转危为安的机会。

粟裕自此记住了胡琏。这次蒋介石派胡琏出战,显然也是对这一战充满了必胜的坚持,我军更是不敢小看这次战役。

尤其蒋介石派出的不止是11师,还有其他23个整编师合计45万大军,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陈毅和粟裕只得派兵多点出发,围点打援,用以拆散敌人密集平推的阵形。

但出乎粟裕意料的是,这个战术好像已经被敌方掌握了一般,在泰安被围的时候,泰安附近的国军并没有上前救援,反而是趁着华野指挥中心防御薄弱的时候,直接带兵疾行,想要以围魏救赵的方法直击我军核心阵地。

而带头作战的,正是胡琏领导的整编11师!绝不能让胡琏突破防线!这是粟裕的第一想法,于是他赶紧调动部队阻挡胡琏前进,而负责阻击的九纵司令员许世友。

多次提醒让许世友充满斗志

许世友是少林寺出身,性格是出了名的暴。让许世友对战武力值较强的将军我军其实都是不怕的,毕竟能比过许世友的也寥寥无几。但最怕的就是对方不仅有武力值,还智商非凡,显然,胡琏就是此类。

为此,粟裕不得不多提醒许世友千万不要轻易招惹胡琏,一定要耐心听指令行事。

而许世友却是第一次和胡琏交手,对于指挥部的这一说法,他的内心是颇为不服的。但不服归不服,在外行军打仗讲究的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虽然许世友确实想直接杀到泰安大干一场,但为了大局着想,也只能耐心等候。

这一等就是从白天等到黑夜,又从黑夜等到白天,终于在4月18日的黄昏,许世友等来了指挥部的电文,安排他次日黄昏前赶到蒙阴城西白马关一带,策应泰安作战计划,阻击胡琏11师。许世友霎时燃起了斗志。

而基于粟裕的多次提醒,许世友也是提前多做了许多准备,每一项作战计划与任务都分析的细致细致再细致。而且不说别的,这次作战的难度也确实高,因为命令中说的白马关,距离许世友9纵的距离是胡琏到那里的6倍,但从体力消耗上来看,我军就已经落后很多了。

时间就是速度,许世友当机立断,安排人马——26师为第一梯队,并将25师的74团交给26师管辖做预备队。他们一路轻装简行,边行军变动员武装力量,并逐级下达战斗指令。

许世友也将指挥部的意思强调给所有人听,那就是整编的11师实力不容小觑,所有人马必须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阵地上,坚决完成任务!

胡琏输在了自己的计谋上

或许也是天意帮助,一向作战勇猛的胡琏在这关键时刻也掉了链子——11师本来在4月18就到了白马关附近,但胡琏觉得要拿下白马关很轻松,直接安排了部队就地休息,没有占领高地,这就给了许世友的华野9纵立功机会。

就在11师休息的这天晚上,9纵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白马关,借着夜色部署了兵力与防御力量,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整编的11师才浩浩荡荡往这边来,全然不知先机已经被我军占领了。

但这对我军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一是先头部队人马较少,二是对方战斗力过硬。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而对方显然也不是软柿子。

在发现我军已拿下白马关后,胡琏直接采取了猛攻战术,尤其让炮兵对山头发动了猛烈袭击,霎时间白马关上炮弹呼啸,硝烟中全是炸飞的乱石。

这般攻势下,胡琏还派出了一个冲锋旅,两相配合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尤其是铺天盖地的炮火直接让我军失去了防御。

但即便如此,我军将士也始终坚守阵地,面对冲上来的敌人,打得过就打,不好打就直接上阵拼起了刺刀,而随着夜色的逐步来临,对战双方一时谁也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眼见着夜色近了,许世友这时便指挥部队,打算派两个团出去,巩固白马关的阵地,但与此同时的胡琏竟然也悄悄找了两个团准备连夜偷袭。

两军对上又是一场恶战,最后还是26师凭着惊人的适应能力,在石缝里、壕沟中给11师打得落花流水。

天一亮,发现优势尽失的胡琏十分气愤,于是又组织了飞机大炮继续轰炸,这次更是派出了4个团发动进攻。

许世友于是采取了胡琏之前用过的那一招——先是特意露怯诱敌深入,再两面包抄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饶是胡琏作战经验丰富,到底还是没料到一向“大老粗”的许世友竟然还有这粗中有细的一面。最终经过4天的战斗,11师付出了巨大损失仍无法取得任何胜利,眼看着夺关无望,只能无可奈何宣布退步。

后记

胡琏的作战能力无疑是优秀的,毕竟能让粟裕做出错误判断,差点失利的也没有几个。但或许正是他的聪明才智让他建立了一些绝对自信,最后反而输在了自己用过的战术之上。这也正应了一句老话“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葡...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2年的某天,毛主席手中拿着香烟,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从朝鲜送来的战报...
辽博精选75件馆藏文物 以图片... 中新网沈阳7月18日电 (记者 韩宏)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文物图片展...
原创 林... 上将萧克在回忆首长林彪时,经常说:“林总是个沉默寡言的,很少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在同事和手下眼里,林...
原创 “... 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人认为《水浒传》中打打杀杀...
原创 邱... 提起蒋介石的国军上将,邱清泉这个名字一定是榜上有名。 作为黄埔二期的门生,邱清泉对蒋介石的忠诚是无与...
原创 6... 前言: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曾希圣,大家都是红军的战友,为什么不为他安排工作,这简直是恩将仇报,都别忘...
原创 庞... 前言: 庞统,这个被誉为"凤雏"的奇才,为何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那句令人费解的遗言?他的才华究竟有...
原创 我...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上个世纪面临一个艰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尽管国土辽阔,但并...
原创 志... 今天说一个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真实故事:1951年2月末,为了解决前线困境,彭德怀紧急回京,后直闯毛主...
原创 毛... 1949年12月6日,北京天安门正飘着鹅毛大雪,室外的寒气刺骨逼人。应苏联的邀请,毛主席身披厚皮绒,...
原创 李... 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了,如果非要说有,那就只能是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的存在,可...
原创 贝... 贝利亚是斯大林时期的特务机关首脑,因为深受斯大林信任,所以跻身权力中枢。甚至被授予了苏联元帅军衔,纵...
原创 李... 李渊晚年生活的经历可以说是辛酸而凄凉的。在玄武门之变后,被逼迫退位的李渊虽然成为了太上皇,但却身处一...
原创 俄... 前言 转眼间,俄乌战争已过一周年的节点,在当初人们的设想中,俄罗斯理应秋风扫落叶般结束战斗,解决两国...
原创 为... 上一期我们说了三国志关于关张马黄赵传中张飞和马超官职的问题,说后投降的马超官职比早就跟随刘备的张飞的...
原创 休... 众所周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过老话说:“一个巴掌怕不...
原创 藏...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宋... 若让中国古代的文人自由选择生活的朝代,大多数人定会首选宋朝,尤其是北宋。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北宋的...
原创 日... 一提到日本京都,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景象一定是古色古香的东方盛唐风格的建筑群,大街上穿着民族服饰...
原创 陈...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高光时刻。该故事取材于“孙权智斗曹操”一事。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