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历史上不乏有靠关系上位者,在其位品德和才能都要匹配才行,若是仅仅靠关系,没有对应才能,手下估计也只会讥笑为草包,不能真正的服众。胡宗南号称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但是论战功战绩,确实不堪重用,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一、胡宗南作战能力不行,却也野心勃勃
胡宗南黄埔军校出身,但是也只学习了6个月,在黄埔军校,他被分配到胡公冕的连营,就是胡公冕可谓是胡宗南的恩人,他们自幼熟识,又是同乡,自然分外亲近些,胡公冕就对胡宗南照顾有加。而后胡公冕有难,胡宗南又保释了胡公冕,俩人可谓惺惺消息了。
后来胡宗南的官越做越大,指挥的人也越来越多,军队力量不断扩充,但是就胡宗南来说,他自己也感觉到其实是指挥一个团更加得心应手。
但是人的欲望和野心没有止境,虽然自身能力不是很出众,但是还是很想坐上第1师师长的位置,于是就趁着1928年国军大缩编的机会,他不仅指使手下造谣黄埔出身的传言,抬升自己。还喜欢对下级进行精神训话,训话内容也就主要围绕"继承先烈遗志,完成革命大业"。蒋介石听闻甚是欢喜,觉得胡宗南忠心耿耿,就把第一师师长的位置给了他。
当了第一师师长的胡宗南以要追踪红四军而进驻陇南,蒋介石很是欢喜,但是当时陕西的杨虎城觉得他想要抢夺地盘,就给他设了不少难处。胡宗南无法在陕西获得利益,也只好到了甘肃陇南,蒋介石对这位嫡系可谓尽心尽力,就让自己的亲信担任甘肃省主席,为胡宗南提供了不少便利。
到了西北地区胡宗南也没有闲着,还是积极笼络人心,收编了不少土匪,其中就有张俊耀,蒋云台和朱冕群,一次来对抗西北的大小军阀。一时间胡宗南声名鹊起,很多黄埔的老同学也想来投奔,但是胡宗南觉得这些失业的老同学没有本事就打发了。其实这也都是他胡人的把戏,只是他不喜欢这些人,他都喜欢一些打小报告的而且又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但是这也是为他日后失败埋下了伏笔。
到了1935年,由于工农红军长征到了他的地盘,他就想着打击工农红军来充点面子,于是问蒋介石要了不少军旅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但是后来他的第49师全被歼灭,78师又被歼灭了一个旅。真可谓是丢尽颜面,也怕了打仗了,也造成日后西安事变爆发,他也不愿轻举妄动。
2、 与日军的对抗中可谓是现了原形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胡宗南的第一军前往淞沪战场,也是蒋介石的王牌军队,美式装备武装,可谓精良。但是由于先前内战的时候胡宗南打过败仗,而且自己作战指挥水平不过硬,只会一味的死守,实在没什么水平,可想而知,被日军打的落花流水,军事物资也都全部没来及带走,落荒而逃。但是这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又是美式装备,蒋介石自然不会这么轻易看他死,只好从其他杂牌军调些人来补充胡宗南的部队。没过多久,也算恢复了点作战能力。
虽然作战能力不行,但是拥有这些军备,又是老蒋的嫡系,有了仗还是要打的,1938年5月的兰封会战打响,第一军做足准备,配合坦克和炮兵,但是由于胡不善于组织运用作战,也这能可惜了这么优良的资源,国民党军队始终无法攻下日军阵地,最后还被迫撤离。这眼见作战能力实在不行,蒋介石只能让他先去黄河西岸河防进行守备,顺道监视附近八路军的留守兵团。因此也被同行讥笑。
兰封会战国军遗弃的轻型坦克
后来没了日军压境,胡宗南不断吞并友军,手段并不能见光,友军对此非常看不起,很想脱离他的管辖,但是蒋介石却觉得胡宗南忠实可靠,可以任用。不到几年时间,胡宗南又扩充了大概40余万人的部队,可谓野心一直不小,但是作战指挥水平却不能服众。
3、 与解放军的战斗中已经是垂死挣扎
解放战争打响以后,这个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旅"的起家部队第一师,首先就进攻了晋南解放区,但是不幸的是很快被陈赓歼灭。胡宗南此时也是自觉脸上挂不住了。一直到了1947年,胡宗南自觉机会来了,自己要大显身手,当时蒋介石重点对解放军兵分两路进攻,胡带领15万人出击陕北解放区。
但是当时解放军唱了一出空城计,没有多少狙击,就战略转移,胡宗南欣喜,吹牛说是自己激战了7天7夜得来,俘获了5万人,又缴获了无数枪炮弹药。 但是牛皮吹得太大,中外记者纷纷要前往延安采访,他担心被发现,就让手下伪装成战俘,真可谓是死要面子了。
后来在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的指挥下,巧妙运用战术,歼灭了是自己数量几倍的胡宗南军事集团。到了1949年胡宗南自感大势已去,就匆忙逃到台湾去了。
结语
胡宗南可谓是蒋介石的爱将了,无论他打多少败仗,或者西安事变时候按兵不动,蒋介石仍然宠爱有加,对他的革命忠心甚是欣赏,但是不是将才硬要带兵打仗,而且手段也不高明,只会是害人害己,失败也是必然。
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
《胡宗南百度百科》
《抗日战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