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瓷器,造型、釉色、装饰技法都各有特色
迪丽瓦拉
2025-07-08 17:32:21
0

北朝时期,河南、河北与山东地区积极吸纳南方瓷器烧造工艺,同时又融汇当地汉晋釉陶技术传统,在变革与创新中不仅成功烧制出了具有当地艺术特色的青釉、黑釉与褐釉瓷器,同时还发明了白釉瓷器。

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巩义窑、相州窑、邢窑、磁州窑、淄博窑等名窑均创烧于北朝时期,并在造型、釉色、装饰技法等各个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特色,取得了非凡成就。

下面以出土文物为例探析如下:

| 造型特征 |

北朝瓷器利用拉坯、捏塑、模制等成型方法制作的瓷器,造型规整,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无论是碗、杯、盘、豆、钵、盆等日用器皿,还是罐、瓶、尊等盛储类器物,皆呈现出厚重浑圆、粗犷质朴的风格,与南方青瓷那种清新、秀美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 北朝]磁州窑青釉瓶

1974年磁县讲武城乡东陈村东魏武定五年

(公元547年)尧赵氏墓出土

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馆

| 釉色品种 |

北朝瓷器釉色品种以青釉为主,兼有少量的黑釉、褐釉与白釉,釉层厚薄均匀透明,玻璃质感较强,透过釉层可窥见胎面。其中,白釉瓷器的出现意义深远,为研究中国早期白瓷的起源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青 釉

北朝青釉瓷器主要承袭了南方青瓷技术。但因原料产地不同,瓷胎与釉料含铁量不同,并受工艺配方、烧成技术等因素影响,北朝不同窑场烧造的青釉瓷器在釉色上也呈现出细微的差别。

寨里窑胎色深灰,釉面青翠晶透。邢窑胎色浅灰,釉色青绿。巩义窑因胎体原料的含铁量较低,故胎色白,釉色淡雅,釉面光润纯净,也称白胎青瓷。共性是普遍存在着积釉和开片现象。积釉部位往往釉层较厚,色调较深,甚至呈现黑褐色,带有强烈的玻璃质感。

[北朝]巩义窑青釉碗

2005~2007年巩义白河窑址出土

现藏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黑 釉

从窑址出土标本看,北朝黑釉瓷器是与青釉瓷器同时出现的,且为同窑烧造。由于釉料中所含氧化铁量的不同以及受窑室温度和气氛变化的影响,釉色深浅浓淡不一,有的色调一致,黑如漆器,有的色调不均,浅如酱褐。

[北朝]巩义窑黑釉碗

2005~2007年巩义白河窑址出土

现藏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朝黑釉瓷器除釉色与青釉瓷器不同外,造型上饼足微凹、足缘斜削一周、内底有支烧痕及施釉工艺上的器内满釉、器表半釉等特征均与青釉瓷器一致。

褐 釉

褐釉与黑釉相似,但釉料配方稍有变化,烧成温度也稍低些,产品釉色效果欠佳,釉面不够洁净与润亮。北朝褐釉瓷器造型多为瓶、罐类器物。多数胎色较深,胎质较粗,杂质较多。釉色深浅不一,施釉不及底,器表有修坯旋痕。

[北朝]磁州窑褐釉双系瓶

1974年磁县讲武城乡东陈村东魏武定五年

(公元547年)尧赵氏墓出土

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馆

白 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05~2007年发掘巩义白河窑址中发现了北朝早期白瓷,主要有杯、碗、盘、洗等小件器物,胎体细白,器壁较薄,一般呈直壁深腹,底部附圆饼状实足。器内满釉,器外施釉过腹,没有垂釉现象。北朝白釉的釉面滋润,颜色白中泛青,显示出过渡期白瓷的典型特征。

[北朝]巩义窑白釉杯

2005~2007年巩义白河窑址出土

现藏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朝]磁州窑青釉碗

1975年磁县磁州镇东槐树村高润墓出土

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馆

从出土瓷器看,北魏时期巩义窑青釉瓷器的器内多留有三足支垫痕,而白釉瓷器的器内却罕见三足支垫痕。

白釉瓷器与青釉瓷器通过支垫粘连在一起,表明当时的白釉瓷器是和青釉瓷器同窑烧造。

至于白釉瓷器的器内不带支垫痕的现象,则说明白釉瓷器入窑的时候不是和青釉瓷器混装的,而是有意装在最上层的(赵志文《巩义白河窑北魏白釉瓷器的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15辑,第10页,中国古陶瓷学会编,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北朝]巩义窑带支烧的白釉碗和青釉碗

2005~2007年巩义白河窑址出土

现藏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图案技法 |

北朝瓷器装饰主要是胎装饰。所谓胎装饰,是指直接施于胎体表面的装饰。它伴随着陶瓷发展而发展,与生俱来,关系密切。

北朝瓷器胎装饰受当时生产力影响,虽然承袭了南方名窑传统,但又不断结合当地技术条件,在模仿中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从使用的工具以及操作技法上看,可分为刻划、浮雕等。图案清晰,布局规整,风格朴实。此外还有剔釉装饰,工艺独特,技法娴熟。

刻划

刻划是利用竹木类工具的尖端将图案花纹勾划在陶瓷胎体表面,然后罩釉烧成。因线条在釉下,故也称暗花。

北朝早期瓷器上刻划装饰多为弦纹。较为多见的是在碗、盘、钵、盆的口沿部位刻划一道弦纹,而在瓶的颈、腹部位刻划数道弦纹。

北朝后期开始出现刻划仰莲瓣纹与覆莲瓣纹,体现出佛教文化的高度发展。所刻划的莲瓣纹,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图案清晰。

[北朝]磁州窑青釉刻划莲纹盖罐

1975年磁县磁州镇东槐树村北齐武平七年

(公元576年)高润墓出土

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馆

浮 雕

浮雕是指凸起于瓷胎表面的立体图案雕刻。根据图案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北朝瓷器上的浮雕图案以莲瓣纹的艺术水平最高,并普遍流行于北朝后期的磁州窑与淄博窑。

以1978年磁县大冢营村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茹茹公主墓出土的仰莲瓣纹器盖及1982年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和庄石室墓出土的青釉莲花尊为典型代表,莲瓣凸起,呈现立体状态,凝釉处釉色碧绿,十分美观,显示了高超娴熟的装饰工艺技巧。

[北朝]淄博窑青釉莲花尊

1982年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出土

现藏于淄博中国陶瓷馆

剔 釉

所谓剔釉,是指器物成型挂釉后,在未干之前勾勒出图案,然后剔掉多余部位,再经高温烧制而成。

巩义白河遗址出土有剔釉露胎标本,以黑釉钵为代表,其外口沿下及腹部各有两周凹弦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编著《巩义白河窑考古新发现》,第95页,图77,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这种因剔釉露胎而形成的凹弦纹,与北魏洛阳大市遗址出土瓷器的装饰技法完全一致,也与西方玻璃器有着相似之处,独具匠心,颇具时代特色。

[北朝]巩义窑黑釉弦纹钵

2005~2007年巩义白河窑址出土

现藏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朝瓷器烧造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工匠锐意进取、勇于革新,善于吸收和总结当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故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的白釉瓷器更堪称是北方制瓷技术的一大创举,为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当中,有一个十分特殊的职业,那就是皇宫当中的太监。 要成...
原创 梁... 前言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一位书生看不下去了,他非常生气,想我泱泱大国竟然被一个弹丸小国给欺负至此,简...
原创 长... 1951年1月的朝鲜战场上,刚刚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紧张的进行休整。 而此时的作战...
原创 拥... 就国民党落败原因,蒋介石在临别之际给出答案! 提起蒋介石的名字,那可谓是家喻户晓。在民国时期那也是叱...
原创 国... 1949年9月19日,担任国民党西北军政副长官兼新疆警备总司令的陶峙岳中将,联合地方政府领导包尔汉、...
微子启发明了一套极具表演的投降... 微子启发明了一套极具表演的投降仪式 微子启,是殷商末代帝王商纣王的庶兄,他最有名的一个身份就是宋国...
原创 南... 南北分治:怙权肆逆久稽诛,一死犹嫌未蔽辜 已而,齐主复选得二女,一姓李,一姓裴,皆是美色,号李氏为...
原创 张... 张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贫穷的出身,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意志,最终成为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
原创 孔... #古籍里的历史# 他曾经是国共两党都争相授予中将军衔,甚至一生都清正廉洁、低调,大公无私。 不过在后...
原创 同... 常胜将军卫立煌? 虽然四年的解放战争老蒋败了,但是他身边的能人还真不少,各方面的专家都有。在军事方面...
原创 蒙... 1961年9月,英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蒙哥马利元帅亲自访问中国,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与热烈欢迎。 ...
原创 毛...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号,我们凭借无私可贵的工匠精神,完成了世界上一个个常人看来无法做到...
原创 晚... 【前言】 因为古代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古人的平均寿命普遍不高。直到1840年被迫近代化后,男性的平均...
原创 慈... 李莲英是中国最后一个很有名气的太监,但是他的这种名气,完全跟魏忠贤刘瑾那种权倾朝野的不同,他之所以出...
原创 美... 要说新中国成立后,谁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大家肯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美国。从抗美援朝开始,美国军队带给我们...
原创 周... 前言 周恩来给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文质彬彬、亲和有礼,但其实在他年轻的时候,还有过曾拜师学武的经历。...
原创 王... 昭君出塞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位列四大美女的她总是会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尤其是对她没有贿赂画师而...
原创 岳... 宋朝陷入了动乱,因为岳飞不再像一根无根的浮萍,而是一根将宋朝钉在历史上的根。可以说,岳飞在古今名将中...
原创 得...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在这场暴行中,至少有30万无辜百姓...
原创 湖... 与抗战时期的川军、桂军、滇军等基本保持着独立指挥体系及独立建制的地方部队不同,鄂军不但实亡就连名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