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终“团圆”:几公里“搬家路”为何走了三年?丨封面深镜
迪丽瓦拉
2024-11-02 11:39:15
0

原标题: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终“团圆”:几公里“搬家路”为何走了三年?丨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1978年6月的一天,秦始皇帝陵的考古钻探工作转移到陵园西侧区域。在夏日的炎热天气中,深埋于地下的两乘青铜马车终于在两千多年后,展露在世人的眼中,揭开了“青铜之冠”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终“团圆”

如今,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来到铜车马博物馆的展厅中,就能看到秦始皇帝陵西出土了两乘青铜马车,其结构完整,装饰华奂,雕塑精美,工艺精湛。透过文物本身,不仅能感受到秦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制作技艺,更似在低语着那个古老时代的历史风云。

2024年4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古迹遗址日,在历时三年的精心保养维护工作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中并安放在展柜中。至此,两乘秦陵铜车马终于一并在其出土地点面向公众展出。

工作人员将一号铜车马搬进“新家”

“当一号铜车马被安全搬到了‘新家’,展柜完全封上的那一刻,我们所有参与了文物保养维护过程的工作人员,心才算真正落了下来。”两乘铜车马终“团圆”之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副研究馆员刘江卫接受了封面新闻的独家专访,缓缓讲述到一号铜车马是如何历经长达三年的保护修复,最终与观众相见的。

01

5公里“搬家”背后

是长达三年的保护修复

忠实仿真秦代真实马车制造,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铜车马的精美彩绘与车马的造型精妙结合,展示了古代车马的系驾关系,更呈现出古人巧夺天工的工艺技巧……在人潮如织的展厅中,当人们走到两乘铜车马的展柜前,总不免停下脚步,细细观望这一被学界誉为“青铜之冠”、“世界马车史上的里程碑”的精美文物。

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一号铜车马进行维护保养

“经过了三年,两乘秦陵铜车马终于能在同一个地点展出了。”在采访的伊始,刘江卫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介绍道,秦铜车马为一组两乘,其中,一号铜车马为“立车”,在皇帝车队中用以开道、警卫和征伐的作用;而二号铜车马为“安车”,即坐乘之车。

据悉,因年代久远,该文物出土时破碎成3000多片,后来经过专家们近8年的修复,恢复了它们的原貌。在1989年,两乘铜车马陈列展出,再现了2200年前青铜车马的风采。又在2021年5月18日,秦陵出土二号铜车马搬进了“新家”,在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对观众开放。同时,秦陵博物院开展了对一号铜车马的保养维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一号铜车马进行维护保养

“秦铜车马很特殊,虽然其本体的材质是青铜,但表面又施以彩绘。施彩所用的颜料为矿物颜料,以动物胶调和绘制,”刘江卫解释道,虽然早期的修复保护对彩绘进行过加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固剂也会出现一些老化现象,从而引起彩绘出现酥粉、起翘、空鼓等现象,所以要对出现问题的彩绘,进行加固和回贴。

那么,为何一号铜车马的保养维护工作,会用到三年的时间?刘江卫说到,其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为了保证保养维护的万无一失,首先要查询当年的一号铜车马的修复保护的记录资料。同时,刘江卫及团队还走访了当年参与铜车马修复的专家学者。

“此外,一号铜车马在修复中使用了焊接、粘接的工艺,还需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去检测连接处的强度是否依然完好,能否满足搬迁还有长期展览的要求。再来,还有维护工作中要使用的加固材料,需要做实验对材料进行筛选,保证其与之前使用的材料,不会发生不兼容的情况。”而如此种种,都只能算制定养护方案的前期工作,由此也不难想象,为何一号铜车马要经过三年的时光,才能重新回归到观众的视线。

刘江卫说到,在三年前,一号铜车马在秦陵博物院的综合陈列楼里面开始了就地养护。如今,它搬去的“新家”,是五六公里外的铜车马博物馆。而短短不过五公里的路途,背后是文物保护者们耗尽了三年的心血。“过程中包含了太多方面,大家都付出了很多。”

02

用好高科技

把铜车马每个部位都拍了

30多年前,经过文物修复专家长达8年的努力,终于将两乘铜车马从数千块的碎片中修复完成。时至今日,秦陵博物院的几代文物工作者们,也从未间断对它的探讨研究和保管养护。如今,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从价值阐释到展示传播,文物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而科技的创新也提升了文物保护修复水平。

显微分析下一号铜车马右后腿的打磨痕迹

X光探伤、等离子体辉光发现仪、超景深显微拍照……当这一连串专业的名词出现时,想必会让许多观众摸不着头脑,但这些都是一号铜车马在保养维护的过程中,所运用到的多种技术手段。

“此前,我们也对一号铜车马进行了探伤,但没有这次做得如此全面,把铜车马的每个部位都进行了。”刘江卫说道,利用X光探伤技术准确地揭示了结构、焊接、修复痕迹及早期修复报告中未能体现或描述的细节。“主要是两个目的,一是借用该技术,看到当时的一些铸造工艺;还有距离上次的修复已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看有没有产生一些新的开裂或者其他状况。”

X光探伤下一号铜车马的伞盖

再来,刘江卫还提到了超景深显微技术,这是在过去没有的,通过其可以让文物保护工作者们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铜车马上彩绘的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超景深显微拍照技术对特征病害及彩绘纹饰进行观察记录,揭示病害详情。“利用这项技术,能从各个角度清晰地展现出文物的形貌和细节,包括彩绘颜料层的层次关系、宽度都能显示,这对研究当时的彩绘工艺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此外,一号铜车马在保养维护过程中还使用了等离子体辉光放电仪,对其的早期的一些修复的痕迹观察,通过不同修复材料在辉光下不同的光学反应,去分析保存状况到底如何。

当下,经过保养维护的一号铜车马与二号铜车马一同,静静的被摆放在秦陵铜车马博物馆的展柜中,向观众展示着世界马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漫步其中,观众在感叹文物的精美绝伦时,也能在观众了解铜车马的发掘,了解到铜车马的性质用途、形制结构、雕塑艺术、彩绘纹饰、铸造技术等知识。

“三年了,秦陵铜车马又被陈列在了一起,展出的一号铜车马也不再是复制品。它们又回到了一起,这肯定也会唤起不少观众想来参观的欲望。”刘江卫说道。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两乘铜车马出土后,首次在原址聚首。

而就在一号铜车马落地在展厅中,展柜被封上的那一刻,刘江卫从保养维护工作开始之日就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片刻的安稳。但他也明白,秦陵铜车马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还有更为漫长的道路要走。“到现在,关于秦陵铜车马的制造工艺,我们也还没有完全解读。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开展铜马车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使铜马车的研究不断深化。”

图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雍... 喜欢读清史或看多了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就会对隆科多有太多的印象,其实大部分人对其的认知,也都来...
原创 历... 说起中棺椁封建历史最后的两个王朝明朝和清朝,在历史中这两个朝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闪光点,但同时这两个朝...
原创 假...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大统一朝代,清朝为中国打下了大片江山,虽然清末丧权辱国失去了很多领土,但...
原创 历... 土匪独眼龙正用他那唯一的左眼紧紧盯着这些小鬼子,刚刚发现鬼子的时候,独眼龙心里猛然一沉:来了这么多的...
原创 《... 《柳舟记》子瑜最后喜欢的人是石雪霁,在放下对柳眠棠的执念后,子瑜慢慢爱上了石雪霁。子瑜和石雪霁的婚姻...
《无大不中华:秦始皇开创之偶然... 《无大不中华:秦始皇开创之偶然,万代华夏坚守之必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
原创 诗... 作者:田启礼(河南虞城) 一、王姓 中华姓氏万千千,过亿人口位列前。 肇起子姬王姓古,千秋旺盛有名...
第七,第八,第九兵团,为何多出... 在1949年全军改编时,作为编制最庞大的第四野战军,共下辖四个兵团,每个兵团都是下辖三个军。虽然,四...
原创 薛... 历史上有名的诗人词人很多,但是要说道才华横溢的女诗人你能想到几个呢?许多人一定会想到北宋著名的词人李...
今日出伏!三伏热浪走 初秋气象... 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终于要结束了。8月24日,正式出伏。伏天过后,暑热逐渐消退,天气开始转凉,正...
原创 张... 有一次,毛主席和张治中谈话。张治中说,将来你也要搬到南京去住。毛主席笑了笑说,那是当然,不过听说南京...
原创 部... 1947年2月初,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会合,统一改编为华东野战军,随即便发动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
原创 你...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直...
原创 钱... 上世纪40年代左右,当时的中国先是经历了军阀混战,之后又是日军侵华,有很多的富贵之家纷纷将自己的孩子...
原创 同... 导语 南明是明朝都城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权,从1644年至1662年,历经弘...
原创 关... 很多武侠小说里,拥有绝世武功的大侠都有一位绝顶高手的师父,指点其修习一门巅峰武学。实际上,真实的历史...
原创 历... 抗日战士肖博钧早就在货轮从上海码头这边出发的时候发电报给方龙了,接到电报的方龙此刻已经在押送那些卡车...
原创 诸... 很多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只看到了星落五丈原,就认为三国的历史到此已经结束了,原因是诸葛亮不在...
原创 当... 当世界不再害怕美国,会发生什么呢?二战以后持续了70多年的世界格局正在瓦解。北约正面临成立70多年来...
原创 朱... 从正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朱允炆是一个悲催的人物,他称帝之后为了能够让大明长久下去,他便开始大肆的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