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能够从一个实力较弱的小国,发展成为战国的第一强国,最终统一天下,所依靠的是秦国好几代君王的不懈努力。其中,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这三代君主更是当世之明君,为秦国国力的提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秦昭襄王统治秦国56年,秦孝公统治秦国24年,秦惠文王统治秦国7年,有意思的是,如果从客观角度看,其功劳的大小也随着统治年限的递减而递减。
(一)首功当属昭襄王
三位君主之中,秦昭襄王的功劳无疑最大。在战绩上,秦昭襄王做到了史无前例的辉煌,他安定了巴蜀,让秦国无后顾之忧的同时,击败了邻国中军事实力最强的楚国和魏国,还在长平之战中一举击溃了当时战国诸强中、唯一能与自己抗衡的国家——赵国,称霸一时。
秦昭襄王更大的功劳体现在他的战略上。秦昭襄王在率军征伐诸国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远交近攻”的策略,这一策略的作用在于,秦国通过与距离较远的国家交好,保证了其不会援救于被秦国攻杀的国家,自己对邻国进行攻伐,每夺得一城一池,就可以将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从而实力更加强大。
后来的秦国沿用了秦昭襄王远交近攻的策略,才有了秦王嬴政的统一天下。
(二)秦孝公紧随其后
功劳簿上排名第二的是秦孝公。秦孝公一朝最大的功绩是重用商鞅,推行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让秦国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多种先进的政治军事制度帮助秦国进入了实力增长的快车道。
秦国经此巨变,一跃成为了战国诸国中最强的国家,也为后来秦国的统一六国提供了源动力。自秦孝公之后,六国才有了合纵抗秦的策略。六国能够联合到一起共同攻打秦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秦国在秦孝公时期的国力强大。
(三)惠文王只能垫底
三位君主中,排名最后的当属秦惠文王。其实主要原因在于,秦惠文王在位的时间实在太短,仅有七年,难以建立足够的功勋。不过秦惠文王是一位十足的明君,他没有太过耀眼的战绩,但在国家治理上,秦惠文王却显得非常英明。
秦惠文王执政有两大亮点:
其一是设立了宰相制度,有了相权的存在,让秦国在管理国家上更加顺畅,加强了权力的集中;其二是知人善任,秦惠文王大力提拔了一众有才能的臣子,例如公孙衍、张仪、魏章等名臣,为秦国的国力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体看来,秦惠文王在秦孝公和秦昭襄王两朝中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中兴作用。综上所述,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是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最贤明的君王,他们的一系列政绩,帮助秦国在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而奠定了一举灭亡六国的基础。
在功绩上,秦昭襄王最高,秦孝公次之,而秦惠文王最少,也正是因为这三代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大秦帝国的天下一统!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