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征战生涯中辉煌的一战。是战,陈玉成联手李秀成和捻军,在庐州城外的三河镇一举全歼了湘军精锐6000人,就连攻陷九江的湘军悍将李续宾亦死在陈玉成的斩妖剑下。
“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短暂中兴之战。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但遏止住湘军自石达开出走以后咄咄逼人的攻势,同时还粉碎了湘军挺进皖中腹地进一步威胁天京的阴险计划,就连逼近天京门户安庆的湘军亦连夜遁去。
“三河大捷”固然是太平天国后起之秀陈玉成与李秀成合作的经典之战,但红花还需绿叶扶,该战最终太平军完胜湘军还有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太平天国三河守将吴定规,如果不是他以劣迹的兵力死死拖住骄横一时的李续宾,陈玉成即使与李秀成联手,亦未必能取得全歼湘军精锐6000人的辉煌胜利。
吴定规,广西桂平人,早期拜上帝教信徒。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时,吴定规、吴定彩哥俩同家族数十名族人一起参加了太平军。
吴定规虽然作战勇猛,且从金田起义时起到太平军攻克金陵,一路下来颇有功劳,但那个时代是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韦俊、曾天养等人势头正劲之际,故而还没有机会显示出吴定规的在太平军中的重要性。
“天京之变”后,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人皆死在内讧中,太平军中的陈玉成、李秀成等人迅速在军中崛起,作为前军主将、又正掌率的陈玉成的部将吴定规,也在这时开始显山显水起来。
太平军再占庐州以后,陈玉成以吴定规忠勇耐战,特意在三河镇水陆要冲处筑城一座,城外又筑营垒9座,凭河设险,用以拱卫庐州。
咸丰八年(1858年)暮春,湘军悍将李续在攻陷九江,斩杀太平天国贞天侯林启荣以下将士17000人以后,为了配合湘军将领都兴阿围攻安庆,由他亲率得胜之师去取庐州,而横亘在庐州的三河镇便是李续宾的首要目标。
这年7月,由都兴阿、李续宾带领的2万湘军,在血战17个昼夜后,攻克了太平军占领的太湖。
由于庐州是中原的南大门,深恐太平军再次由此发兵北伐的咸丰帝,亲自下令命湘军夺回庐州。
但曾国藩认为要命发匪必须先破安庆,所以他打折扣的执行了皇帝的命令,那就是命李续宾去打庐州,而叫都兴阿率鲍超、多隆阿去围安庆。
时陈玉成正率大军去破清“江北大营”,所以李续宾一路进展顺利,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连克太平军数座城池。
9月18日,李续宾再陷舒城,此时湘军算是正式逼近庐州。由于李续宾沿途需要分兵驻守重要的城池,等到他兵临三河时,手下还剩兵丁6000人。
为了引诱李续宾攻打三河,吴定规派人去李续宾处散布说三河存储了大量的太平军军用物资与粮食。
由于湘军系曾国藩的私人武装,平素粮饷都是靠自筹,当李续宾得知三河的情况后,为了夺取更多的粮饷,他便决定先打三河镇。
吴定规见调动敌人成功,当即派人向陈玉成请求支援,自己则率千余人的守将在三河死死的拖住李续宾,等待着陈玉成率大军回援,以便全歼这伙凶恶的敌人。
李续宾果然凶悍,他率部来到三河镇后,仅用两天便连陷太平军三河城外9垒中的7垒,然后上报曾国藩,说自己率部两日中破营垒7座,歼敌7000人。
当李续宾率兵攻到三河城下时,他发现自己小看吴定规了,尽管他下令昼夜不停的环攻三河城,但由于他缺乏攻城必备的重武器,所以他在付出重大伤亡后还是奈何不了小小的三河城。
一周后,就在李续宾加大攻城的力度时,陈玉成、李秀成亲率大军从东线杀回,抵达金牛镇、白石山配合他们作战的还有捻军的骑兵部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视甚高的李续宾还想继续创造属于他的战争奇迹,结果他的6000人被陈玉成、李季成分兵包围,而吴定规亦率三河守军出城配合陈玉成、李委成作战。
尽管李续宾和他的湘军作战凶悍,但在陈玉成、李秀成、吴定规还有捻军的联手进攻下,最终全军覆没在三河镇中。
关于这段史实,《天国志》是这么记载的:“三河之捷,玉成功虽为最,但定规凭孤城,捍大敌,挫强寇凶锋,以待外枚之合,勋业卓著,为天下重,然自此事迹泯无所闻,岂不久物故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