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定都新疆伊犁,可称霸亚洲!为何最后选南京
有人会问为什么一个政府选址会有那么多分歧,不是哪里都可以吗?这还真不是随便就行。这时的选址选的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哪怕是一个地方选分政府的地址也是有讲究的,更何况一国之都了。
从经济上来看,国都的选择需要考虑该地是否有潜力成为繁华之都,成为一国最繁荣的地方,国都的经济能不能支持一个新生政权的诞生。
从政治上来看,是否撑起一国的政治,成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国都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还象征着一个国家主权,其的重要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国都的选择都是慎之又慎,毕竟一旦选定就不能轻易更改。
纵观古往
今来的皇帝迁都都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讨论和扫清了许多障碍才能成功。况且一旦发生战争,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都没有守住,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因此,国都的选择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譬如军事基础、民生民情等,通过多方备选城市比较,综合考量选定,不能随便决定。
民国国都选择:武昌
回到之前的话题,孙中山先生等人对国都选址讨论了良久,最终于1902年讨论出“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这样一个结果。
首先,我们来谈谈武昌这个地方,该地的地理位置很好,处于我国的中部,可以上到北京等华北地区,下到广州等华南地区,左到四川而右到上海、浙江等地,可以说是国家的枢纽地带,更是历朝历代的想要夺取的重地。
武昌的交通便利,可谓四通八达。尤其是水路运输十分便捷,可以连通全国各地,对于还没有建立新政权的孙中山先生等人来说,通过此地辐射全国,可以达到驱除鞑虏的目的。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武昌的位置虽然适中,却不如长江之最南京便捷,但这并不是放弃武昌的关键原因。
自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后,许多革命人都考虑将武昌定位首都。但后来袁世凯让武昌沦为了战争前线,使武昌与国都失之交臂。
民国国都选择:西安
其次,是西安这个城市,有着十三朝古都的历史,作为国都的历史悠久。其所在的位置易守难攻,更有慈禧西逃此地的事迹,可见西安的地理位置优势。
不仅如此,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经济发展也很繁华。定都西安,以其为中心,向西对新疆、西藏等地加强控制,辐射整个西部地区,这无疑可以稳定西北边疆局势。
不过,由于长期作为国都开发,西安的环境堪忧,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而且当时西安仍处战乱,不够稳定,更不利于新生政府的建立和成长,就否决了西安成为国都的可能。
民国国都选择:伊犁
最后来谈谈备受孙中山先生推崇的伊犁地区,当孙中山先生提出这个地点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也不认可这个选择。
当时的他们认为这是先生的一句玩笑话,毕竟伊犁很偏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地带,远离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相对不是很发达,更加不用说交通便捷的问题了。
相信很多人都和他们一样疑惑,为何孙中山先生会选择伊犁?而不是选择上海、北京等地?
这个选择不是开玩笑,正体现了先生的智慧所在,是经过先生深思熟虑,多方考虑的结果。
孙中山先生认为,将伊犁设为国都可以起到三个重要的作用。第一点是伊犁地区物产和矿产资源比内地丰富,对于一个新兴政府来说,伊犁的物资可以满足发展需要。
第二点是伊犁所处的西北地区疆域广阔,若是国家中心距离该地过远,再加上此地少数民族众多,信仰不同,很容易发生摩擦而产生混乱,而定都伊犁可以方便管控。
第三点就是效仿古人的“天子守国门”,可以有效的防止沙俄的入侵。
要知道沙俄和伊犁距离很近,且二者之间交通要道打通了,若不重视这个地方派兵防守,很可能沙俄就会通过伊犁直入中华。
若是新政府后续发展的好,还可以通过伊犁进入沙俄,征战世界。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当时的抱负深远。
民国国都:南京
既然定都伊犁有那么多好处,为何最终选择了定都南京呢?
可以从三点来看,第一点是政治上武昌起义的顺利让革命党人很快占据东南沿海地区,政治基础条件好,第二点是经济上南京的优越性比伊犁好太多了很适合新生政府的建立。
虽然伊犁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没有与之匹配的交通可以运输,技术条件的落后也不能保证马上能改变伊犁,两相对比之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条件更加优越的南京。
第三点就不得不提当时各省代表都同意定都南京,唯一可能有不同意见的孙中山先生还在国外,没办法参加会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南京成为国都是实至名归的。
以当时的国情来说,这样的选择是明智的,更加的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那是不是说明孙中山先生的考量就没有用了?
不是这样的。孙中山先生的建议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建设时提供了许多灵感和思路,如今的伊犁地区也正如孙中山先生的料到那样一旦资源被利用起来,经济就会腾飞起来。
现在随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先生的梦想。当然一定要考虑国情和实际,不然终究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