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战争史上不存在先天体力超人一等的战斗民族,大家都是地球人,最顶级的运动员也没有五倍于普通人的体能优势,但西汉人就是敢说汉人的战斗力是“一汉抵五胡”,西汉人敢这么说就是因为汉朝的钢铁质量和钢铁产量都冠绝全球,真的可以用钢铁武装战士生生砸死对手。
和某影视剧的说法不同,欧亚大陆两边的文明种族非常看重西汉的钢铁。一些西汉出口的刀条通过丝绸之路,一向向西流传到了色雷斯人手里,色雷斯人的逆刃大刀和环首刀一样注重劈砍功能,色雷斯的好汉们就把它们改装,变成了逆刃大刀,没少砍杀罗马军团士兵。罗马人也知道中国铁,在罗马中国铁就是坩埚优质铁块的代称,这其实是个误会,现在研究表明罗马人所谓的中国铁其实是印度的产品。西汉钢铁的另一个重要买家就是大和民族,大和族攻占日本时就大量使用了来自中国的成品铁器,这些铁器从河南的西汉官营作坊出产,通过朝鲜人中间商赚差价才来到日本,变成了大和民族屠杀原住民的武器。
这种武器上的拿来主义也不是单向的,两宋和元明时期著名的镔铁兵器就来自波斯,清代赫赫有名的遏必隆刀刀条可是德国索林根出产的。武器原材料的来源很能说明当时冶炼者的水平,西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匈奴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的钢铁产量、钢铁质量都远远不能和西汉相比。游牧民族最大的弱点就是人口稀少,它们可以全民皆兵,却不能全民打铁。
元朝全盛时期,可以集中整个汉地的粮食供应漠北,老家上都的工匠总数不过是“二千九百九十九户”(到底多少是蒙古人存疑),中政院下辖的工匠总数是2500户,这些数字远没有汉人工匠多,在谦谦州的托雷家族世袭领地上仅仅是汉人的一半。元朝在整个中国的武器生产还是集中在山西、河北,主要依靠汉人弓箭。准噶尔汗国专门设有乌鲁特鄂托克专门负责治炼和打造冷热兵器,他们人数是3000人左右。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匠户制度,数千万人口的明朝也只能集中23万多人的军匠给自己服务(南京五万多,北京附近十八万),明朝军匠和人口的比例是三百分之一左右。游牧民族能大规模装备铁甲都是得到了海量汉地工匠的结果,五胡十六国就在河北等地集中十万级的铁匠武装自己。
钢铁手工业大规模生产的科技树可不好攀,它需要大量的畜牧业和农业剩余才能保证,相对于百万人口、经常闹灾荒的游牧政权,人口数千万、粮食产量惊人的西汉钢铁产量无疑要大得多。西汉至少有47个钢铁生产基地(汉书记载西汉在河南有六个钢铁基地,实际考古发现是15个),河南荥阳还发现了日产钢铁500多公斤的高炉(一天1000把环首刀),仅仅它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就有足足20多吨。这20多吨铁能打造出近3万把环首刀,1000多套汉军铠甲。整个西汉钢铁最大年产量估计是3571万斤,也只有这样的钢铁产量,西汉才能在一个武器库中储存6万3324具铁铠。
这对于匈奴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匈奴大军中只有王爷的卫队才能穿铁甲,普通战士就是皮甲甚至老羊皮当护具。匈奴的铁器稀少也是有考古依据的,匈奴墓葬有2000多个,已发掘的墓葬有400多个,其中的铁甲数量屈指可数,铁甲还明显是山寨西汉的产物。匈奴人的墓葬中也不是人人都有金属兵器,只有少量的铜铁兵器。更有意思的是,匈奴墓葬中还出现了不少铁犁,要知道建州女真人在明朝还是用木犁耕地的,这些铁犁就是典型的汉人风格。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没有发现匈奴人有超过汉人的兵器,他们也没有动辄十几万平米的钢铁生产基地,他们征服的西域小国也就是百万人口,这些小国铁匠没有钢铁大生产技术、产量也不可能超过西汉。西汉有庞大的钢铁产能,战马数量足够后,它就可以用钢武装起来的战士打得匈奴人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