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是1938年爆发于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徐州会战持续了四个多月,为武汉备战、中国国力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汤恩伯因为在最关键的时候赶到,打赢了台儿庄战役而获得一等功,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他的战功绝对不在汤恩伯之下,这个人就是张自忠。
徐州会战时,张自忠是第59军军长,自从开战以来,张自忠就在战场上到处跑,哪里需要支援就去哪里,当临沂遇到日军包围的时候,张自忠和他的第59军就被派往临沂增援。
张自忠接到命令后,连夜出发,一夜急行上百里,在3月12日赶到了临沂的西郊,和庞炳勋部联合。14日凌晨,第59军开始向日军第五师团发动猛烈的进攻,板垣师团实力很强,在受到59军38师的攻击后,立即组织火力全力反扑。
由于敌军火力太猛,39师在伤亡400多人后,暂时撤退。此后,张自忠再次派出增援部队,渡河出击,而日军也出动了增援,一时间双方在阵地上展开了反复的争夺战,每个阵地都反复易手,一直到17日凌晨,59军才攻克了日军的大部分主阵地,而此时,第59军自身伤亡已经超过6000人。
由于59军伤亡惨重,有人建议张自忠撤退修整,但是张自忠却坚持不肯撤退。他认为这个时候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打败敌人誓不罢休。张自忠就这样带着剩余的兵力再次冲上前线,并且投入了全部的重武器,对日军展开了最后的反击。
此战,因为发生于临近夜晚时,日军得不到飞机支援,又不擅长野战,而张自忠又掌握了先机,打了一个大胜仗。
第五师团的坂本支队在伤亡三千多人后,不得不匆忙撤退。虽然,日军后来又发动过反扑,不过59军咬牙坚持了下来,打出了一个临沂大捷。战后张自忠的第三十八师,只剩下了不到一个团的兵力。
第二次临沂战役,奉命支援的还是张自忠部,这次他旗下180师39旅打的只剩下200多人,两次临沂战役中,张自忠部伤亡超过一万五千人,而参战前,59军的兵力是两万多人,经历了两次临沂战役,第59军打的不足一个师。
临沂之战,第59军联合兄弟部队给日军造成了六千余人的伤亡,让日军第五师团打了一个月还未能进占临沂,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临沂之战让第五师团没办法向台儿庄方向进发,这给台儿庄会战围歼矶谷师团奠定了基础。
整个徐州会战期间,日军的伤亡还不到两万,张自忠部就歼灭了六千多人,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战死的最高将领就是他们杀的,这也充分地证明了张自忠的战功绝对不在汤恩伯之下。
汤恩伯在整个战役期间,虽然也有功劳,不过多数时间在保存实力,台儿庄的关键战役,是孙连仲部死扛下来的,孙部第二集团军,一仗下来都快打没了,汤恩伯最后赶到才吓退了日军,不得不说,汤恩伯时间算的很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