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与此同时,败退至广州的蒋介石,从广播里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时,内心顿时百感交集。
二十三年前,蒋介石正是从这个城市出发,开启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之路。时至今日,当年率领国民革命军横扫中原大地的蒋介石,此时已然日薄西山。这一刻,解放军百万雄师正驻扎在广州城外,只待一声令下,即可随时解放广州城。
蒋介石身边的电话铃响起,这是下午打来的第四通电话,打来电话的是同一个人——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
“任务取消。”蒋介石心灰意冷的说。
“校长,为什么?这次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不等周至柔把话说完,蒋介石已经将电话挂断。电话那头,只留下“嘟嘟嘟”的声音在听筒里回荡。
是什么样的任务让空军司令周至柔如此信誓旦旦?又为何任务取消之后,周至柔如此心有不甘?蒋介石又为何如此垂头丧气?
原来,蒋介石派给周至柔的任务,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当天,派出国民党空军轰炸机群,对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实施轰炸任务。
周至柔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只等蒋介石一声令下,国民党的轰炸机群就可以从舟山群岛向北京飞去。
然而,当周至柔一次次打电话询问蒋介石何时开始执行任务时,得到的回复却只有三个字:“再等等”。直到周至柔第四次打来电话,得到了“任务取消”的最终答案。
为什么一切准备就绪的轰炸任务,临到最后关头之时,蒋介石会下定决心取消呢?答案还要一条一条慢慢说起。
1949年初,决定解放战争胜负关键的三大战役结束。四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跨过长江,解放了国民党先前控制的南京城,蒋介石逃往广州。至此,我党我军将在解放战争中取胜,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我党领导经过会议商讨决定,将于10初举行新中国成立仪式,并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以向全世界宣告。
开国大典前夕,蒋介石派出大量特务人员藏匿于北京城,目的就是在开国大典举行当天实施破坏计划。潜藏在京的国民党特务人员数量,共有三千人之多。
毛主席和周总理数次叮嘱,一定要做好开国大典当天的安保工作,做好一切防范措施和紧急预案,确保开国大典的当天,北京城内不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
我党派出大量特勤人员,开始对北京城内的国民党特务人员进行严密搜查和抓捕,以顺藤摸瓜的形式,将三千多名国民党特务人员一网打尽。
当蒋介石得知不能通过特务人员对开国大典实施破坏计划的时候,另一个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蒋介石召来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指示其准备在10月1日对新中国开国大典实施轰炸计划。
当时,我党还没有组建空军,仅有17架老式战斗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11日才正式组建。
与国民党军队拥有的先进战斗机相比,我党军队在空中领域上没有任何优势。因此,蒋介石才敢命令空军司令周至柔,对新中国开国大典实施轰炸计划。
至于10月1号当天,蒋介石为什么最终宣布放弃轰炸计划,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开国大典时间由上午十点,改为下午三点
国民党空军使用的是美国制造的最为先进的B-24型轰炸机,该飞机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488公里。
当时国民党仍然占据着舟山机场,其到北京的距离为1230公里。也就是说,B-24的航行完全可以达到从舟山群岛到北京的往返里程。
B-24轰炸机虽然是当时最为先进的飞机,却也有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它没有夜航能力。如果开国大典在上午十点钟举行,以B-24的能力,完全可以实施对天安门的轰炸任务。
但是,当开国大典改为下午三点时,没有夜航能力的B-24轰炸机,如果仍然坚持实施轰炸计划,则完全有可能在轰炸任务完成后,在返回的路途中迷失航线,成为轰炸计划的陪葬品。
蒋介石考虑借用南朝鲜的机场做为临时停靠机场,以解决B-28轰炸机不能按时返回舟山机场的问题。
那时的难朝鲜在美国控制之下,蒋介石将这个请求告诉美国人后,得到了美国人的断然拒绝。理由是,美国人不希望国民党再次挑起事端,那样造成的后果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
因此,没有夜航能力的B-24轰炸机,成为了蒋介石放弃任务的原因之一。当然了,它并不是最直接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有其它原因。
第二:美国大哥的不支持
1948年美国总统大选,蒋介石急功近利,原纽约州长杜威的竞选势头十分猛烈,极有可能胜过杜鲁门,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因此,蒋介石暗中赞助杜威大量资金,帮助其进行总统竞选,以便在他竞选总统成功之前,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友谊”。
然而,美国大选的结果是,杜鲁门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成功翻盘,在票数上反超杜威,连任了美国总统。
继续担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开始对蒋介石秋后算账,心说,过去四年我没少帮助你蒋介石政权,怎么到头来你不仅不知报答,反而恩将仇报,去帮助我的竞选对手?那谁还能惯着你。
正是因为这事件,杜鲁门政府完全改变了对待蒋介石政权的态度,特别是在资金上,不再像过去那样给予其源源不断的支持。
本来就已经在解放战争中大势已去的蒋介石,在失去美国人的支持之后彻底绝望。胜利虚无缥缈,失败扑面而来。即使能够在开国大典上给与新中国最后一次军事打击,对于整个局势来说,也只是隔靴搔痒,毫无意义。
第三:轰炸故宫历史遗迹,将背负千古骂名
秦汉时期,项羽率兵攻入秦都咸阳,一场大火烧了阿房宫。大火持续烧了三个月,恢宏无比的阿房宫,最终全部化为灰烬。
不仅如此,项羽还曾做了一个惨绝人寰的事情,将二十万已经投降的秦军全部坑杀。二十万条鲜活的生命,只因为项羽的一个命令,就全部呜呼哀哉。前后两件事情相加起来,使得英雄项羽的名誉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相比与项羽,蒋介石自然称不上是名垂千古的大英雄。但是,一旦他发布命令,对开国大典实施轰炸,那么,拥有六百年历史的紫禁城,以及参加开国大典的数十万民众,都将在飞机的轰炸下伤亡惨重。
届时,蒋介石不仅改变不了胜负局势,反而彻底沦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造人唾骂,遗臭万年。
第四点:大势已定,蒋介石无力回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集团的精锐部队全部被我军消灭。解放军百万大军度过长江之后,蒋介石彻底沦为了丧家之犬。
国民党军队大势已去,八百万军队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消灭殆尽。蒋介石集团已经日薄西山,完全没有一点翻身的可能。
对于这样一种形势,蒋介石心里一清二楚。他明白,天下已定,国民党深入骨髓的腐败,导致了整个国民党集团的失败,而赢得百姓民心的共产党,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新主人。
蒋介石思来想去,最终决定放弃掉轰炸开国大典的计划。他知道,即使以数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的生死为代价,即使自己愿意背负千古骂名,也根本无力改变国民党集团即将万劫不复的结局。
最终,蒋介石在心中下定决心,放弃掉这次轰炸开国大典的计划。他没有做最后的困兽犹斗,因为即使他那么做了,也根本无法改变结局。
1949年10月2日,开国大典后的第二天,党中央下令,对广州城发起进攻。蒋介石脚底抹油,乘坐飞机飞往成都。12月10日,蒋介石再次乘坐飞机由成都逃往台湾。至此,蒋介石政权在祖国大陆宣布彻底败亡。
小编赠言:
百万神兵自北开,
斩尽妖魔哭声哀;
蒋家王朝颠覆灭,
春风自此徐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