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身体极为看重,认为是父母赐予的,不敢轻易毁伤,所以连头发都很珍惜。清朝入关之后,推行了满人的风俗,头发前面剃光,后半部分可以留长,于是人们都拖着一条长辫子,虽然明朝的老百姓极力反抗,最终却被清军暴力镇压了。有些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明朝以前的百姓虽然也留着长发,但是不需要扎辫子,清洗也比较容易,清朝人的头发扎成辫子,洗的时候还要解开,实在是太麻烦了。
中上层人士还是很注重卫生的,但是古人认为健康更为重要,天天洗头容易着凉和感冒,所以一般是七天洗一次头。就算是皇帝,也没有天天洗头,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为了身体健康。至于那些平民百姓,就不注重这些了,因为很多连饭也没得吃,衣服也没得穿,哪还有精力洗头呢?那么清朝男人的辫子究竟多长时间洗一次,到底有多脏呢?外国传教士们记录了这一有趣的问题。
根据英国传教士安德鲁记载:有次他亲眼目睹一个二十多岁的中国人清洗自己脑后的长辫子,他已经一个月没洗头了,辫子解开的时候,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忍不住当场呕吐。头发长时间不洗,容易滋生细菌,古人头上长虱子不是开玩笑的,加上灰尘和出油,简直是身上最脏的地方,难怪外国人也受不了这种味道。民间传说,甚至有一辈子只洗三次头的人,真是难以想象。
古人洗头不方便不仅是因为头发长,还有清洁工具不发达,现代人可以用洗发水、护发素,古人不具备这些条件,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的方法。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过记载,一般用的是草木灰,澡豆,皂角,木槿,茶枯,无患子,就拿草木灰来说,它是将稻草和秸秆焚烧后留下的灰末,将草木灰溶解于水后,有去污去油的作用,是古人平民最易获得的“洗头用品”,几乎不需要花银子。孙中山推翻清朝之后,颁布了“剪辫令”,中国人再也不需要拖着辫子生活了,也告别了那种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