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反骨之人?诸葛亮制约其一生是否做错了?
迪丽瓦拉
2025-09-03 15:33:29
0

《三国演义》之中,有一个人一生都在受诸葛亮的制约,甚至在此人投靠刘备之时,诸葛亮就曾当面说出"此人天生反骨,日后必定造反",扬言要将其杀之。此人就是刘备手下得力将领,魏延。那么魏延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为何诸葛亮要如此制约他?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记载魏延的出场的: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面如重枣,可见此人形象如关羽一般是个红脸。而历史上的魏延也与关羽一样样骁勇善战,善养士兵却对同僚嗤之以鼻。

魏延本是张鲁的手下,当初刘备征讨张鲁时,魏延率领精兵投靠刘备,诸葛亮认为魏延如今背叛了张鲁,来日必定有野心造反。魏延的不忠正是诸葛亮不喜欢他的原因。但刘备是出了名的知人善用,所谓用人不疑,刘备并不在乎诸葛亮所说魏延的"反骨",将魏延留了下来。魏延也依靠一片赤胆忠心,屡立奇功而深得刘备器重与信任。

而在诸葛亮首次北伐的过程中,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谋"的计策,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出发,一举拿下长安。但生性谨小慎微的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凶险难以成功,便弃之不用。

魏延还是一个性情狂傲之人,当年刘备将汉中托付于魏延时,魏延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诸葛亮死前曾密谋退兵,魏延大感不满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之后杨仪与魏延都上表刘禅称对方谋反,董允、蒋琬二人都表示相信杨仪认为魏延有造反之心。魏延先率军攻击杨仪军队,杨仪便命王平在前抵御,王平便斥魏延:"诸葛公才刚病逝,尸骨未寒,你们怎么敢这样做?"魏延的士兵自知魏延理亏,不愿为其效劳,最后仅魏延与其子几人逃亡到汉中,杨仪命马岱追击并杀之,马岱将魏延的头颅献于杨仪,杨仪将其头颅踩踏并骂道:"庸奴!还敢作恶吗?"诛杀魏延三族。

魏延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战功赫赫,有人认为他臭名远昭,死得咎由自取。魏延自身狂妄自傲的个性,导致了最后如此悲惨的结局,即使杨仪最后放他一马,以魏延的性格来日也会招来杀生之祸,所以诸葛亮制约其一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蜀... 在蜀汉末期,确实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在魏灭蜀之战中,蜀军的几位主要军事将领,如姜维、廖化、张翼...
原创 《... 1、《折腰》魏家和乔家的仇恨源于十四年前,当时两家结盟,互为依靠,后来乔家违约,害得魏家家破人亡。 ...
原创 庞...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是蜀汉谋士中仅次于诸葛亮的杰出人物。虽然庞统正式出场之前,许多人就已对他高度评...
原创 光... 慈禧虽然并非咸丰帝最宠爱的一位妃子,但她生下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恰好是咸丰帝唯一的继承人,这使...
原创 跟... 宋朝以“文盛武衰”著称,大家都知道,太祖皇帝统一天下后,深怕后世武将篡权,于是采取了“扬文抑武”的政...
原创 如... 如果崇祯皇帝在明朝末年选择放弃北方,迁都南京,那么会不会像当年的北宋灭亡后,南宋依靠江淮的地理优势继...
原创 清... 在清朝时期,由于科技的不发达,人们的娱乐活动选择有限。但鲜为人知的是,尽管普通百姓的娱乐单调,一些富...
原创 关... 汉末三国时期,发生了一场改变历史的重大战役,直接影响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羽在樊城一战中...
原创 司... “兵不厌诈”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在历史上常被引用,尤其是在谈及诸葛亮的智谋时。在敌军人数众多而我方兵力...
原创 汉... 很多人对汉朝的历史感到好奇,特别是关于为何汉朝会被划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部分的原因。西汉是由汉高祖刘邦...
原创 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拥有相对较长寿命的王朝,其政治相对清明,经济繁荣昌盛,曾经在国际上也有着“万国来...
湖镇邹村:南宋状元后裔村 八百... 志礼邹公祠建于明末,整体保存较好 祠堂上保留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精湛 邹村随处可见古巷道,古韵悠长...
原创 光... 同治、光绪与宣统,这是清朝最后三位君主。在翻阅这三位皇帝的生平时,令人困惑的是,他们皆无后嗣。这三位...
原创 唐... 荣华富贵,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尤其是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历史时期,身处高位的人和底层民...
原创 最...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都以其卓越的功绩和伟大形象流芳百世,成为了人们铭记的历史人物。像刘邦、赵匡...
原创 晚... 在过去几年中,清宫剧的爆火现象引发了观众对清朝后宫妃嫔和公主形象的浓厚兴趣。影视剧中,妃子们常常被描...
原创 如... 在三国历史中,最终曹魏统一了天下。那么如果蜀汉的刘备得以实现统一,关羽和张飞是否可能成为异姓王呢? ...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对亡国之君的印象往往充满了负面色彩,认为他们要么是沉迷酒色,要么是好战成性,抑...
原创 清... 在1858年,清政府在列强的压力下与英美法等国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该条约...
原创 余... 前言 在您继续阅读之前,请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能方便您与他人讨论与分享,还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