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妃子为何要穿“花盆底”?不仅因为美观,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
迪丽瓦拉
2025-09-04 07:04:15
0

《宫词》: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有两个少数民族执政,一个是元朝时期的蒙古族,另外一个就是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女真族也就是现在的满族。因为清朝离我们更近,也是被很多影视作品编了多次,所以我们对清朝的印象要更深更直观一些。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满族人,他们的服装装扮和我们汉族不一样。以前的汉族人都是穿着汉服,虽然每个朝代服饰会有一些改变,但大体是差不多的。到了清朝以后,不仅要求男子剃头留辫,连衣服都做了改变,穿的是满族的服饰。男子是身穿长袍或者长衫,外面套马褂或者马甲;女子是身穿衬衣外套马褂坎肩在搭配围巾等。如果是王公贵族或者是宫廷的嫔妃格格,还要竖旗头,将头发挽成一个髻,头顶上带着一个大的大拉翅。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在影视剧中最常见的还有宫内嫔妃格格们的鞋子。她们的鞋子不是以前的平地布鞋,鞋子在布鞋下边还有一个很高的底,是长宽下窄的形状,在鞋子的中央,看起来有点像个花盆,所以这种鞋子又俗称花盆鞋。这种鞋子因为鞋底很高,又有点窄,不是很好走路,只在宫内流行,只有宫内的嫔妃和格格们穿。这是皇宫的规定,可是这种鞋子穿着并不舒服,而且不方便行走,为什么还要规定必须这样穿呢?其实清朝妃子为何要穿“花盆底”?不仅因为美观,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

花盆底鞋源于模仿汉族的传统

原来在清朝统一之后,除了皇宫贵族之外,整个中国大部分都是汉人,为了让满汉人民相互了解,更好的融入当时的生活,满族人吸收了很多汉族的文化或者传统。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汉人的女子到了一定年纪就会缠足,那个时候的人们认为女子的脚越小越好,脚大了不好看,会影响女子嫁人,对方会因为你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而嫌弃你,所以汉族人从小就有缠足的传统。满族人在看到汉族女子如此小巧的双脚后,也开始按照汉族的方法,给到了年龄的女子裹足。因为裹足对于女子来说是一件很残忍很痛苦的事情,皇宫贵族的女子从小没有吃过苦,而且性情洒脱,她们无法忍受这种行为,也非常抵制这种行为。

虽然皇宫贵族的女子抵制这种行为,但民间的汉族人依然坚持裹足,受汉族影响颇深的满族人也会偷偷的给家里的子女裹足。皇帝认为裹足是种陋习,为避免这种陋习在满族人中盛行,便下令禁止满族人模仿汉族人裹足的举动。但是虑到美观,就让人设计除了这种穿上鞋子看起来特别像三寸金莲小脚的花盆底鞋。这样后宫中的嫔妃就不用经受裹足的痛苦,也不用担心自己脚大不好看遭人嫌弃,一举两得。就这样,皇宫中规定了嫔妃格格们都要穿这种花盆底鞋。虽说花盆底鞋不太方便走路,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可是嫔妃们对它并不排斥,反而很热衷于穿这种鞋子,主要有两种原因。

一、花盆底鞋让嫔妃的身材更高挑

花盆底鞋有着高高的鞋底,嫔妃们穿上之后身高变高,再加上下半身有长袍遮着,看起来身材高挑苗条,就算有些嫔妃稍微有点丰满有肉感,穿上这种花盆鞋也协调了许多。而且从别人的眼中看到的还是一双小巧的双脚。这样不仅自己喜欢,皇帝看到之后也是赏心悦目。

二、方便皇帝识别嫔妃身份

当然,嫔妃们穿这种花盆底鞋,也不光是为了好看,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方便皇帝能识别出她们的身份地位。我们都知道,皇帝的后宫有三千佳丽。而且还分为各种级别,比如从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后等不同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用的人。因为嫔妃太多,而皇帝不一定全都召见,为了避免皇帝不清楚嫔妃是什么等级而闹出笑话或者尴尬的事情,后宫便在鞋子上做相关标记,不同等级的嫔妃穿不同规制的花盆底鞋。嫔妃位份越高的,她的鞋子不管是从材质还是图案和小的配饰都越高,每一级嫔妃的鞋子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算从未召见过的嫔妃,皇帝也可以从她穿的鞋子知晓她的身份,那么对待她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结语

因为清朝的皇宫贵族都是满族人,还有一部分蒙古人,虽然少数民族的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但是纵观之前的历朝历代,为了做好天下的表率,皇宫之中的一切礼仪还是参照了汉族的传统和文化。等级制度森严,阶级位份不能逾越模糊,从一双小小的鞋子都可以让清朝的等级制度得到体现。虽说最开始发明了花盆底鞋只是为了美观,但能从美观又衍生到辨认身份地位,可见清朝宫廷内的制度是多么细小和完善。

参考资料:《宫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1912年溥仪退位之后,清朝灭亡。溥仪并不甘心江山败落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他开启了恢复清朝的计划,可是...
原创 刘... 关于刘禅的故事,很多人总是将他视作“扶不起的阿斗”,这使得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并不高。作为三国时期蜀汉...
原创 基... 叶姓起源于芈姓,最初是以封邑为氏,族中的始祖为叶公沈诸梁,远祖追溯至上古的颛顼帝。叶姓的尊贵起源使得...
原创 祖... 古代人并不像现代拥有防火防水的保险箱,古人若是有值钱的东西会想办法将其隐藏起来。由于世事变化无常,有...
“五花八门”,指的是哪五花、哪... 大家常说"这世道真是五花八门",可您知道这词儿背后藏着多少门道吗?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成语的"前...
原创 此... 提起张灵甫,很多人对他率领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的历史事件都比较熟悉。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74师的前...
原创 秦... 文|飞鱼说史 当时间划过战国的天空,西方落日的余晖产生的热量渐渐压倒了东方刚刚升起的太阳,就好似盛夏...
原创 古... 众所周知,古代日本大多数时候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它的古代文化也多学自中国,按理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
原创 上...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长安老道 苏玄明) 苏玄明是个相士...
原创 冷...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历史上许多王朝更替的艰难,它最早出现在《资治通鉴·唐纪》一...
原创 半... 1947年夏末,解放战争进入胶着阶段,局势风云突变。曾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许世友,却在这段时间...
原创 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讲的便是伟大的将领韩信。无论是在民间传说中,还是在正式的史...
原创 清... 不可否认,清朝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没落固然有相当大的责任。不过,但凡学过高中历史的朋友都背过这么两句话:...
原创 秦... 要说古代帝王的陵墓,不乏豪华奢侈的,也有简朴朴素的,还有一些至今仍未能找到确切位置的。而其中最为奇特...
原创 1... 1908年的西湖畔,18岁的西德尼·戴维·甘博正蹲在断桥上调试他的玻璃底板相机。这位来自美国新泽西的...
原创 北... 在439年,鲜卑族拓跋部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变化,到了534年,北魏发生分裂...
原创 他... 欢迎阅读《他有勇有谋却被马谡轻视,诸葛亮慧眼识英雄,成就一代豪杰》 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
原创 唐... 罗艺的造反就像一场闹剧,朝廷的讨伐大军还没走出长安,他的首级已被左右砍下传送到了京师,既然如此不得人...
原创 明... 公元1379年,大明王朝的都城南京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马车因为速度太快,导致车上乘客不幸坠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