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低调宰相马周,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毛主席评价:才能不下姜子牙
迪丽瓦拉
2025-09-04 21:34:12
0

最近在翻阅《伟人评点二十四史》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位低调宰相,毛主席对他评价很高。

这个宰相没有长孙无忌有名,也没有“房谋杜断”有名,但他却是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大才,甚至毛主席认为“

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

傅说是殷商时期的政治家,吕望是周朝的政治家,两个人都不是一般人,后者更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但是毛主席却认为马周的才能不下姜子牙和傅说,甚至评价马周的《陈时政疏》是《治安策》以后的第一奇文。至于宋朝的什么万言书,苏轼的谏言,都是纸上空谈,比起马周差远了。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酷爱读史,他对历史的研究比我们要深,很多历史爱好者可能连二十四史都读不完。而毛主席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阅读史书,并且从史书中汲取智慧,聆听先贤的教诲。他的评价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仔细去研究了马周,发现此人真是不简单,不愧毛主席对他的评价。

马周这个人的生平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从一个仓头百姓升到宰辅,但是要论及马周的智慧,那可太有的说了。

他一辈子的智慧主要浓缩于《陈时政疏》、《上太宗疏》,只不过原文太长,差不多三四千字,所以就不引用过来了,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读《旧唐书·卷七十八列传第二十四》。

这个《陈时政疏》、《上太宗疏》里面很多东西最后都成了治国方略,别说李世民用过,就连毛主席他老人家都用过。我今天就简单地剖析一下,具体方略为:

1:居安思危

自夏商周开始,王朝不断更替,有的可以持续八百年,但是有的只有二三十年。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群皇帝没有居安思危。现在你虽然创立奇功,“自古能军无出其右”,但是你对百姓还有什么恩德吗?难道凭借你能征善战就能使大唐基业永世长存吗?

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

悠然自得是不行的,你需要推行大禹、商汤、文王、武王的仁政。而且要根据国情、社会局势来不断地颁布收紧或者放松政策,该用重典就用重典,该放仁政就施仁政。只有这样,你死了,大唐基业才会没事。

开篇雷击,马周的这番言论真是太过大胆,也就是李世民能容人,要是不能容人的皇帝看到臣子把自己拿商纣、夏桀比,估计早拉出去枪毙五分钟了。

还记得“莫非朕不知兵”的刘皇叔吗?他一死,季汉就崩了。

为什么?就是因为皇帝可以用自己的武力压制一世,但是不能一直压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独断万古的,人亡政息是常态。

往前看,有隋炀帝杨广;往后看,有女皇武则天。前见古人,后见来者,他们都没能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也就成了中国社会的一种现象,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几乎没有人能逃过“历史周期律”的。

所以绝对不能

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

这一点李世民吸收了,所以在位的时候广开言路,同时毛主席也吸收了这点。在从西柏坡搬到北京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考虑到人民的考验以及历史的考验了,并且把这视为“进京赶考”。

2:要重视人民

居安思危之后就是要思考如何稳固江山,靠士大夫是不行的,靠王公贵族也是不行的,能靠的只有人民!因为我私下曾经研究过以往的国家成败,只要

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

到那个时候,就算皇帝真有悔过之心,那也没用了,因为已经失去民心了,历史的进程开启了,要翻篇了。

当然了,皇帝们是不会考虑这一点的。商纣王笑夏桀,周幽王笑商纣王,隋朝笑北周,我们笑隋朝。都认为前朝是咎由自取,而自己是天选之人,但实际上都是扯淡。

当年京房对汉元帝说

“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

这话不得不听啊,我们切不能像后人笑我们一样笑前人啊。

说实在,马周大可不必如此,因为我读了那么多年的历史,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人们往往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尽管人们都知道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汉朝京房提醒皇帝要警惕,不要重蹈覆辙。但是结果仍旧是“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

”。

是不是感觉这样的话有点熟悉,没错,《阿房宫赋》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在马周之后。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都在哀叹“

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

”。

但不得不说,马周的话还是提醒了李世民,以至于李世民留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警句。李世民对马周的观点十分重视,并且在位时重视人民生产,以至于留下了贞观之治的美名,同时为开元盛世打下了一个稳固的经济基础。

毛主席对马周的提醒也是比较重视的,还曾与黄炎培讨论过“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当然了,之后的事就不提了。总之大家都懂,毛主席十分警惕历史周期律,同时也十分重视人民群众。

为什么?还是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红旗卷起农奴戟”,一旦卷起来,那么农奴戟必定是要粉碎黑手的霸主鞭。如何避免农奴戟的出现就是最应该重视的问题。

小阁老对这个体悟很深,所以能总结出“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听说商人能闹翻了天”。伟大的思想总是一致的,而牛马们却各有各的不同。各朝各代都有牛马,但是最关键的是要看

黎庶。

为什么毛主席坚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坚持人民至上?点在这那,这是关键,这是统治的基本盘。

3:不可分封

不可分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得罪人的问题,毕竟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你这断的可不是一般人的财路,而是李唐诸王的财路。但是马周就这么干了,他直接说了“

倘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

”万一有个不孝子,那么轻则百姓生灵涂炭,动则可能改天换日啊。

李世民曾经也想过分封诸王,但是硬是被马周等人劝阻了。汉朝的七国之乱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啊。如果不是分封诸王,也不至于七国之乱,也不至于再搞什么“治安策”啊。从源头上我们就要掐断问题,不能等问题出现了再去解决啊。

马周在两篇文章中都重点提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不是小问题,而且他反驳的也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硬是把李世民逼得没话说。考虑到李世民确实喜欢儿子,马周还提出了曹植的例子。当年曹操宠爱曹植,结果曹丕上位之后,曹植可就惨了,如同阶下囚一般。你难道忍心让你的爱子成为阶下囚吗?

分封是断然不可能的,因为分封之后,藩王的权力就不再来源于皇室了,而是来源于封地。封地的经济实力、人口、土地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藩王的权力。而权力则是最好的春药,不吃还好,一旦尝到了滋味,那就一发不可收拾。纵观历史,周朝的诸侯导致礼崩乐坏,汉朝的诸王导致七国之乱,种种例子,不可不鉴啊。

马周确实厉害,他的厉害还不是一般的厉害,他是在问题没有发生之前就解决了问题。我们常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为什么啊?因为牛人总是在没有问题之前就解决了问题,等问题发生之后虽然可以解决,但是肯定不如前者。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4:勤俭治国,藏富于民

最后一点,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要勤俭治国,同时要藏富于民。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惟在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之,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京积布帛,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向使洛口、东都无粟帛,即世充、李密未必能聚大众。但贮积者固是国之常事,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若人劳而强敛之,竟以资寇,积之无益也。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国家的兴亡不在于国库储蓄多少,而在于百姓苦乐。而且这一点不用看之前的历史,就看隋朝的历史就行了。隋朝敛财无数,但是这些钱最后都给叛军了,王世充、李密怎么造的反啊,用隋朝的钱来打隋朝。如果没有这些粮仓,李密、王世充也未必能养这么多人。隋朝敛财这么多,最后无济于事,唯独起到了资敌的效果。

我们不谈别的,我们就谈逆向思维。既然敛财没用,那我们就不敛财,最起码我们绝对不会重蹈隋朝的覆辙。

马周的这个思想和我小时候做数学题有一拼。我总是去找倒数第一要答案,然后避开他的答案,果然,正确率高了许多。把错误的选择排除了,那剩下的不就是正确答案吗?

事实上马周的这个思想还是要高深很多的,不止有逆向思维的因素,还有一方面因素就是老百姓不会怀揣金银细软造反。造反是会死人的,但凡有俩钱能吃饱饭,谁会去干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为什么无产阶级能砸碎锁链?因为有产阶级不舍得啊。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焉能配六国相印!”但凡朱元璋有一口吃的,那就不会有大明王朝。只要稳住了大盘,把老百姓安抚好了,怎么会出朱元璋?这一点很多皇帝都不懂,所以历朝历代的灭亡原因都有一条,土地兼并。古代土地就是生存资源,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没有生存资源了,所以就需要用锄头重新分配。

5:用人方略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老一套了“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也就是说需要从基层做起,要有足够的锻炼,不能唯血缘、门第论,需要唯才能论。我们都知道要举贤,但实际上自古至今都未能完全做到啊。唐朝时期开了科举,这也算缓解了问题,但是不能解决门第问题,“五姓七望”仍旧频出宰相。至于我们,算了不说了,大家自己都能体会到,不用过多赘述。

马周他和那些空谈家不一样,什么仁政、王道,都不如老百姓吃饱肚子好使。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不玩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只玩真实。他的出现以及《陈时政疏》、《上太宗疏》,对唐朝尤其是李世民来说有重大意义。最直接的就是给李世民贞观的美名,其次就是保了李唐一命。

武则天时期,武家人去征兵,怎么都征不到。结果李显一出手,人群蜂拥而至。为什么啊?就是因为李世民打了一个好基础,跟着我们李家干,荣华富贵少不了。李世民是贞观之治,武则天是酷吏政治,谁好谁坏分不清吗?

我个人认为马周在唐朝肯定是国师级的,他的文章对唐朝治国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绝对不是什么空谈之流,而是有理论支撑以及实践验证的。贞观、开元虽然不能都归功于他,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他的辅佐下,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思想也被后世所参考。

毛主席在读到之后,认为他的才能和政治智慧堪称一流,甚至不亚于姜子牙等人。伟大的东西就是这样,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在岁月的长河中闪闪发亮。再读马周,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不仅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到现在也有适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