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游览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此时李鸿章辛勤建立的洋务运动的基础已被一扫而空。他曾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等实权职位,却在此时被调任军机大臣,面临着升职的假象,却实际上是降职。这一切都源于北洋水师的惨败和淮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此外还签署了有损于国家利益的条约,面对这样的结果,李鸿章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1896年,沙皇在俄国的加冕仪式上成就辉煌,并特意向慈禧太后发出邀请,希望她能莅临庆典。然而,慈禧显然无法亲自前往。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决定派李鸿章前去处理此事,因为他在外交上的经验丰富。这时李鸿章已身处权力的边缘,于是踏上了前往俄罗斯的旅程。参加完盛大的仪式后,李鸿章顺道游览了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并于1896年10月3日回到天津大沽口,踏上了故土。
在停留了两周后,李鸿章于10月17日进京向光绪帝复命,但在等待了三天,直到21日才迎来帝王的召见。得到召见后,他顺道游览了圆明园中的万寿山,没想到这次游览却为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李鸿章遭弹劾的经过
回国后,李鸿章被任命为总理衙门上行走,算是步入了高层常委。然而,他对这一安排并不满意,拖延了八天才最终上任。意外的是,他收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恩旨,内容涉及他在本月十五日擅自进入圆明园的禁地游玩,这被视为对体制的违反,于是朝廷决定对他进行处罚,并商议革职。最终朝廷决定对他进行减薪一年的惩罚,而这一年大约相当于39000两白银的年薪,可见这次事件的严重性。
李鸿章为何遭受重罚?除了甲午战争带来的耻辱外,在俄国期间,他与俄方签订了《中俄密约》,这一举动隐含着慈禧太后的意图,却没有告知光绪帝,导致东北的许多权益轻易出让给了沙俄,这让光绪帝感到不满。他心中明白,李鸿章作为慈禧太后的人,显然不将自己放在眼里。
在回国后,李鸿章被冷落地等待召见三天,正是这一行为的明证,对此他心里自然明白得如明镜一般。而李鸿章在圆明园的万寿山游览时,实际上是在向慈禧太后汇报后的行程,这件事光绪帝的支持者们应是对此一清二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