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孙弘从布衣到丞相只用了6年,经常给同事挖坑,到底是忠还是奸
迪丽瓦拉
2025-09-05 13:07:57
0

公孙弘是汉武帝时代极具传奇色彩的丞相,他的名气不仅仅来源于他的地位和成就,更多的是源自他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个人经历。

公孙弘年轻时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狱吏,短短的工作经历因为作风问题便被免职,甚至一度落魄至只能靠在海上养猪为生。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四十岁时,他重新振作,潜心学习。直到六十岁时,才获得机会进入仕途。然而,他刚开始工作便因为一次不尽如人意的匈奴出使任务,再次遭到汉武帝的冷遇。直到七十岁时,公孙弘才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机会,并最终以76岁之龄从一介平民跃升为丞相,且在那个“丞相不好当”的时代,还能够平安终老,创造了以丞相封侯的历史先例。

这种非凡的人生轨迹在当时并非普通人所能体验。毕竟,那个时代的人的平均寿命较短,五十岁已算是高寿。而公孙弘在六十、七十岁才踏上仕途,显得尤为难得。若换作他人,可能早已进入尘土,而他却能迅速从平民一跃而至丞相,堪称一场“火箭式”提拔。再者,汉武帝时代的丞相职务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便可能丢掉性命。就连公孙弘的姐夫,曾任丞相的公孙贺,在接受命令时曾恳求汉武帝收回成命。但公孙弘却在这种风口浪尖上游刃有余,最终完成了他那令人称羡的事业高峰。

尽管公孙弘的命运充满戏剧性,但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司马迁和班固在《史记》和《汉书》中的评价却截然不同。司马迁在《史记》中批评公孙弘为“意忌,外宽内深”,指他内外不一,充满了心机。而班固则在《汉书》中对他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认为他为“高风亮节的真君子”。这一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不同历史学者对公孙弘行为的不同解读。

那么,公孙弘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我们不妨从他的一生细节来探讨一番。

公孙弘出生在公元前200年的菑川国薛县,关于他的家境,史书记载并不多,但可以推测,他并非来自普通平民家庭。在那个年代,想要进入公务体系是极其困难的,除非是有一定背景的人。年轻的公孙弘就曾在家乡担任狱吏,但他不久后因不慎触犯职场规则,被迫辞去职务。无奈之下,他转行养猪为生,过上了艰难的日子。

然而,命运似乎总在关键时刻给他一次机会。公孙弘在21岁时,因精通《诗》、《书》而被汉文帝征召为博士,即为汉武帝担任秘书。这表明公孙弘并非普通的儒生,而是有着不小的学识和背景。尽管如此,由于汉文帝个性随和,且当时并未真正掌握权力,公孙弘的仕途并未因此获得重大突破。

直到四十岁时,公孙弘意识到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知识积淀,再次潜心学习,尤其主攻《春秋》杂说,钻研《公羊传》。如果他当时继续苦读下去,可能也只是成为一位乡野夫子。幸运的是,汉武帝的即位改变了这一切,武帝当时极力推崇儒家学说,意图通过儒家思想稳固自己的政权。这一历史背景为公孙弘的仕途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公孙弘再度进入朝廷,并成为一名博士,起初只是一名特聘教授。接着,公孙弘因出使匈奴而迎来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原本这是一次能让他展现才华的机会,但他在汇报工作时,未能达到汉武帝的预期,导致再度被免职。尽管如此,时光荏苒,十年后,公孙弘已经年逾古稀,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重新入仕的机会。汉武帝为了更好地推广儒家思想,重启了全国范围内的选贤举士,并再次征召公孙弘。

此次公孙弘虽然心存疑虑,但还是响应了征召。他的自我评估是,自己曾因无能被罢官,如今已年老,恐怕难以再有作为。然而,推荐官并未放弃他,最终,公孙弘再度回到京城,成为汉武帝的私人秘书,并随时待命在金马门。此时,他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而是朝廷的重要人物。

在汉武帝多次问策时,公孙弘便凭借儒家经典作答,提出了“以和为贵”的理念,这让汉武帝感到十分满意。随之,他被擢升为左内史,主管京畿之地。此后的公孙弘便借此机会,开始为自己的仕途铺路,渐渐成为汉武帝的得力助手。

然而,公孙弘的职场经历也充满了争议。在公孙弘担任御史大夫时,他屡次出言反对某些政策,力求避免劳民伤财的举措。但他对同僚和下属的做法却常常令人不解。例如,他曾坚决反对宁成复职,并推动将其他竞争者送入困境,这一系列行为引起了许多人对他的批评。

公孙弘的行为因过于圆滑、复杂,常常使他身边的人感到难以捉摸。他时常在公开场合表现得非常温和,表面上装作低调节俭,然而背地里却总能找到时机操控他人,完成自己的目标。这种行事风格让他在职场上取得了长久的成功,却也使得他与周围的人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总的来说,公孙弘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既能为汉武帝解决政务,维护朝廷稳定,也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自己屡屡获得晋升。然而,他过于心机和算计的行为使得他在同僚和下属心中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对于历史学者和后人来说,公孙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让人难以轻易下结论。他的做法既有值得赞赏的地方,也有令人生疑的阴暗面。

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公孙弘的历史,我们就能发现,虽然他曾为汉武帝的事业作出了贡献,但他也不乏为私利而不择手段的地方。而这种行为,往往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个充满争议的形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