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赵云屡屡杀敌,但是为何却被认为是二流武将?
这个问题似乎颇为有趣,关羽斩杀的颜良与文丑,是否就被视为一流武将呢?如果这两位算作一流,那赵云若击败了与颜良文丑齐名的高览,难道不也应当被归为一流武将?若颜良和文丑并不属于一流,那在三国时期,究竟还有谁杀过真正的一流猛将呢?即使是吕布,这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据说也未曾亲手结束过太多知名敌手的生命。更有甚者,勇猛的典韦反而不是被一流武将所击败,而是被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卒所取走性命。
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关羽和黄忠这两位五虎上将,也并非都是一流的猛将所杀,反而是一个名叫马忠的二流武将。若不是他主动杀掉了两位五虎上将,恐怕历史上根本无人能记得他的名字。
至于赵云的殊荣,可能与其职责与战斗策略息息相关。在面对更为强敌、保护重要目标的情况下,赵云并不单纯以杀敌为目的,而是时刻关注自己的主要任务,能够在战斗中适时脱离敌人。例如在穣山之战中,刘备乘夜撤军,此时关羽和张飞被派往其他战场,赵云的首要任务则是保护刘备,并确保其安全撤离曹军的包围。初次作战时,他就遭遇了强大的敌手许褚与于禁等,许褚更是实力超群,赵云一时间难以对付。但面对敌众我寡,赵云迅速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及时摆脱敌军,寻找刘备的踪迹。
在刘备遭到高览和张郃夹击、走投无路之际,是赵云出手相救。在刘备准备自尽的危急时刻,赵云挺身而出,一枪刺死了高览,从而将刘备解救于险境。高览此人据说与张郃、颜良、文丑齐名,被誉为河北四庭拄之一,既然如此,显然并不算二流之辈。
在长坂坡战役中,赵云怀抱阿斗冲入曹军骑兵的重围。四名敌将焦触、张南、马延、张凯如同铁桶一般从四面围拢而来,赵云毫不畏惧,手中的青虹剑舞动,剑光寒光交错,衣甲间的血迹如泉水般涌出,敌将们纷纷退避。赵云在整个过程中斩杀了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和钟坤等名将,共计超过五十人,纵身七进七出,战袍早已被鲜血染透。在这些“名将”中,或许只是有名有姓,并非真正的一流将领。然而对于赵云而言,保卫阿斗的使命重于杀敌,杀敌只是手段。
远在景山观战的曹操感叹:“真乃虎将,我必生擒之!”因此便有了“赵云行军,敌军不许放冷箭”的说法,赵云得以顺利杀出重围。这种能力远超单纯地斩杀一名名将,更显出他高超的战术与智慧。
在没有保护任务时,赵云在面对强敌时,总是以战术目标为先,而不会在无意义的斗争中纠缠不清。与其一味地缠斗,造成双方无果而终,不如明确自身目标,获取粮草、物资或执行救援和护送任务。例如在汉中战役中,赵云出征时,先是击杀了魏将焦炳与慕容烈,随即遇上了张郃与徐晃,虽然这二人心中畏惧,士气低落,但作为名将一时之间却难以击败。然而赵云始终没有忘却自己的任务,成功救下了黄忠,接着又搭救了副将张著。在曹军愤怒追赶之际,赵云巧妙地调动埋伏的弓弩手,设下陷阱,最终导致追击的曹军在混乱中跌入汉水,无数士兵葬身鱼腹。后来刘备亲自巡视战场,听取战况汇报,赞赏不已,封赵云为“虎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