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很厉害并不让人感到可怕,可怕的是他的继承人能够延续甚至超越他的成就。就像司马懿,他年轻时的司马家族还仅仅是一个不错的士族,离掌握皇权相差甚远。但经过司马懿的努力经营,司马家族逐渐崛起,成为曹魏最具影响力的门阀之一。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掌握曹魏的政权多年,甚至能操控魏帝的命运,距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最终,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更是跨越了这一层障碍,成功建立晋朝,登上了帝位,成为九五之尊。
然而,与司马懿的成功相比,诸葛亮的继承人显得逊色许多。诸葛亮的接班人如蒋琬、费祎,更多的是侧重于维稳,而姜维则过度依赖军事手段,导致蜀汉在不断消耗中走向灭亡。最终,蜀汉在钟会、邓艾的联合进攻下沦陷,成为魏蜀吴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事实上,诸葛亮早期确实有一个极为出色的接班人,他为其倾注了许多心血,培养了多年。然而,这个接班人却在年纪轻轻时不幸去世,令诸葛亮的接班计划付之东流。这个人便是诸葛乔,他是诸葛亮的侄子,也是诸葛亮的养子。
诸葛亮与妻子黄氏结婚多年却未能有子嗣,这在古代被视为不孝,诸葛亮深感压力,于是和兄长诸葛瑾商议,决定将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自己,延续家族的血脉。诸葛瑾当时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诸葛恪早已名声显赫,次子诸葛乔和三子诸葛融则较为低调。诸葛瑾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并将诸葛乔送到益州,从此,诸葛乔成为诸葛亮的养子。
诸葛亮将诸葛乔视如己出,悉心照顾,且对他进行严格的培养。无论是吃的、玩的,还是学的,诸葛亮都毫不吝惜。黄氏也对诸葛乔十分疼爱。为了表明对诸葛乔的重视,诸葛亮为他改了字。原先的“仲慎”表明次子身份,而诸葛亮认为“仲慎”不适合,便为他取名“伯松”,意指他是家中的长子。
诸葛乔逐渐长大,诸葛亮为他谋取了重要职务,任命他为驸马都尉,并让他随军北上汉中。诸葛亮深知,培养孩子的途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将其带到战场,锻炼其指挥能力。于是,他亲自指导诸葛乔参赞军务,培养其军事才能。诸葛亮还特别写信给兄长诸葛瑾,向他解释自己将诸葛乔派到前线参军的原因,表示希望他能在战斗中磨砺,继承家业。
然而,天命弄人,诸葛乔不幸在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英年早逝,年仅25岁。虽然如此,诸葛乔留下了儿子诸葛攀,诸葛攀的后代延续了诸葛瑾一脉的香火。到了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临终托孤。此时,诸葛亮的亲生儿子仅有8岁,而他的养子诸葛乔早逝,无法继承家业。诸葛亮无奈之下,将继承大任交给了蒋琬和费祎。最终,姜维也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成为另一位接班人。
若是诸葛乔能够活得更久,跟随诸葛亮征战五次北伐,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他极有可能成为诸葛亮最得力的接班人,那时,或许就没有蒋琬、费祎、姜维这些人物的出现了。作为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的声望和功绩绝不会逊色于蒋琬、费祎和姜维这三位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