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一条连接长江与淮河的江淮运河成功开通,这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它的建成对全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更让世界瞩目。
中国的运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就吸引了不少目光,以至于现在,很多国家都想效仿中国,这不,有一国家就迫不及待地将运河提上了日程,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是哪位呢?
2022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又扬州开幕了,作为世界运河影响最大的国家——中国,作为东道主热情接待了来自世界的运河领域专家,大家讲运河故事,共同促进运河文化交流。
中国运河的发展历史尤为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大概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因为各国争斗和军事运输,下令开凿邗沟,连接了长江与淮河,这是中国最早修建的大运河,也是中国运河的开端。
此后,运河作为重要的民事工程,接连出现,最出名的当属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大规模开凿于隋炀帝时期,从南到北,打通了五大水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迄今为止仍旧发挥了它的作用。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2024年,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靠着京杭大运河的托举。
可以说大运河是和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华独特的文化坐标,就有这样的说法,中国大地的“人”,一撇是长城,一捺是运河,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这可不是空话。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过,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还是是流动的文化,我们必须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家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正是在全国的重视下,大运河文化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中国在国内不断推进运河建设,江淮运河、平陆运河纷纷紧锣密鼓地建设。
运河将会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运河也将在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和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运河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也正在中国人民的传承下发扬光大,如今更是推广到了全世界。
不断深化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共识。
大运河文化有它独特的魅力和光芒,很多外国人慕名而来,在一观中国运河时,纷纷赞叹不已,为中国的运河技术折服,也有一些国家专门请中国技术专家帮忙修建水利工程。
例如柬埔寨的扶南特克运河,是柬埔寨极其重要的能够改善当地交通状况和民生的工程项目。
可是柬埔寨缺乏经验和技术,这才向中国求助,而中国展现了大国风范,直接派遣了中国专家前去协助,有了中国专家的参与,这项工程最后圆满成功。
还有一个国家,看中了中国运河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想在自己国家修建运河,并且很快就提上了日程,这个国家就是沙特阿拉伯,那么,它为什么如今急切诶想要效仿中国呢?其中原因有很多方面。
沙特位于阿拉伯半岛,国土面积居中东第一位,然而沙特70%的面积都是沙漠、荒漠,可想而知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干旱,淡水资源尤其短缺。
虽然沙特已经在利用海水资源来进行海水淡化,进行淡水补充,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有了一条运河,可以更好地改善水资源状况,比如在运河沿线兴建光伏电场,利用光电技术,转变海水,为周边生活的沙特人提供大量淡水资源。
这些淡水资源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满足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如果能够进一步改善环境,沙漠变绿洲,无疑是巨大的好处了,而挖运河的另外的主要目的,自然就是经济。
运河可以带动交通和航运发展,要知道,沙特富得流油靠的就是石油,如果运河开通,那么沙特将石油出口,就可以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进而促进沙特的对外贸易,当然还有各种出口货物。
除此之外,有了这条运河,沙特对内航运也会更加便利,各港口码头还会为沙特人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沙特人民幸福感,而从亚洲等地的货物,也会因此快捷地被运输到沙特人民手中。
沙特建设运河,对于沙特整个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沙特地位的提高可以帮助沙特提升其影响力和话语权,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中东地区的格局。
沙特对于运河的规划并不详尽,很大可能从红海的吉达附近出发,再到沙漠,最后到达阿拉伯海的港口城市,运河河道长且广,对于中国运河的效仿十分明显。
当然,挖运河不是件容易事,沙特想要顺利实施运河计划,就必须要克服诸多困难。
首先就是技术难题,沙特的沙漠地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想要让运河穿过沙漠,就必须直面沙漠缺水问题,以及风沙侵蚀,
而且,这项运河工程巨大,其中需要的经费是个惊人的数目,尽管沙特是富裕国家,但是如何筹集这笔巨款也是沙特政府需要考虑的事情。
参考资料:
环球网:【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大运河,千年涛声回荡新时代——写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