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后的文章
文/周伟东
1921年中共一大和1922年中国共青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湖南均派出代表参加。这些代表既有来自湖南早期党组织的代表,如毛泽东和何叔衡,也有来自湖南团组织的代表,如易礼容和陈子博。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是湖南中共早期党组织和共青团早期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那么,为什么年轻的毛泽东会在湖南建立党组织和团组织呢?这背后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思想到实践逐步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思考、对比和选择。
思考与选择,追求思想的觉醒
毛泽东自幼深受救国图存、改良兴国等爱国思想的影响,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渴望探寻救国的道路。他关心时局,积极搜寻各种能够拯救国家的理论,较早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在十月革命前,社会主义的传播范围十分有限,只有少数的知识分子知晓这一思想。梁启超、朱执信、孙中山等人物对社会主义有所介绍。1911年春,江亢虎在《介绍地税归公之学说》一文中首次系统介绍社会主义思想。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毛泽东受到革命思潮的感染,投笔从戎,加入了湖南新军。他关注社会动向,沉迷于书籍和报纸,月薪余款几乎都用于购买新书。通过偶然机会,毛泽东首次在《湘汉新闻》上读到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接着又阅读了江亢虎的小册子,这些著作使他对社会主义思想有了初步的理解。多年后,毛泽东回忆起曾经阅读过江亢虎写的《社会主义ABC》和《马克思主义简说》等小册子,开始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产生兴趣。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及伦理学,尤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5年,他与蔡和森等人组成课外哲学研究小组,常常去向杨昌济、徐特立等老师请教。1917年暑假后,毛泽东立志要将哲学的“本源问题”搞清楚,他认为只有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世界,推动国家的繁荣。1917至1918学年,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的教材上写下了12000多字的笔记,这些笔记涉及人生、历史、社会等诸多问题,反映出他对世界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为了寻求答案,毛泽东开始广泛研究不同的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
上京求学,比较各类主义
1918年8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主要是为新民学会的会员筹办赴法勤工俭学的事宜。同年10月,在杨昌济老师的推荐下,他成为北大图书馆的一名助理员。在此期间,他有机会旁听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北大教授的讲座,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流派。1919年1月,毛泽东还参加了新成立的北大哲学研究会,深入学习东西方哲学。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开始对各种政治理论进行初步的对比研究,尤其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兴趣。
在1919年前后,毛泽东的思想有了变化,一度倾向无政府主义。1919年7月21日,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他提到马克思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区别,认为后者的观点更加广泛和深远。尽管如此,毛泽东依然对俄国革命充满敬意,称赞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劳农政府”和“红旗军”,并强调其对全球的影响。
向实践转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尽管毛泽东对各种理论有过思考,但他依然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感到困惑。受胡适“多研究问题”的影响,1919年9月,毛泽东等人计划成立一个“问题研究会”,以研究当时的教育、劳动、经济、国家制度等议题。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将社会主义和国家制度等问题列为研究范畴,这为他之后的思想转变埋下了伏笔。
1919年底,毛泽东参与了“驱张运动”并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他加入了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接触和学习《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等共产主义文献。1920年,毛泽东在北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坚定了自己的信仰,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回湘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信仰逐渐明朗后,毛泽东返回湖南,从事教育和宣传工作,开始积极推广马克思主义。1920年7月31日,他和易礼容等人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为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的早期组织提供了一个秘密联络点。文化书社不仅经营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还特别推荐了《资本论》《新俄国之研究》等研究苏俄的资料。此举促进了湖南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在湖南的早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20年9月,毛泽东和其他几位进步青年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还组织青年赴俄考察、学习俄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了大量工作。毛泽东曾表示,要学习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并希望培养更多的进步青年,赴俄勤工俭学。
确定信仰,开始实践共产主义
毛泽东的实践转变最终在1920年得以彻底体现。那时,他的思想已经完全倾向马克思主义,并开始在湖南推动建设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与陈独秀等人商讨建党的计划,并开始发展团员,严把政治关,确保团组织质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21年1月,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毛泽东担任书记,团员人数达16人。此次建立党团组织,是毛泽东深刻总结湖南自治运动失败教训后做出的决定,标志着他对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坚定选择。
深入思考,走向更为明确的革命道路
湖南自治运动失败后,毛泽东在反思中逐渐摒弃了对改良主义的最后一丝希望,坚定地选择了共产主义革命道路。他明确表示,政治改良已无可能,唯有另辟蹊径,走革命的道路,才能真正改变国家的命运。毛泽东的信仰经过反思和实践,最终变得更加坚定,他决定通过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的根本变革。
最终,毛泽东不仅在思想上深刻转向马克思主义,更在实际行动上建立了党团组织,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摘自《党史博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