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三国志》对赵云在长坂坡的表现来看,其实比《三国演义》描写得更加出色。只不过《三国志》记录简洁明了,显得没有《三国演义》那般扣人心弦。
《三国志》对赵云这段描述是这样的:
“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这句话意味着,赵云在一边抱着阿斗的同时,还得保护甘夫人,确保两人都能安然无恙。
从这一点看,赵云的任务难度是否比《三国演义》中的多次行动要大?当然是更艰巨了。在《三国演义》里,赵云分开好几次行动:先救了甘夫人和糜竺,交给张飞后再回去与敌军激战,最终找到了阿斗并救出了他。而《三国志》则是把这一切统统放在了一次行动中,展现了赵云的勇敢和智慧。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任务交给关羽或张飞,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吗?我们来探讨一下:
首先说关羽。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其中“禽羽以归”是不是意味着关羽被曹操俘虏了?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所体现。关羽被围困在土山上,虽说带着兵马,但始终无法突破包围。直到张辽拿着关羽的嫂子来威胁,他才妥协并表示“降汉不降曹”,最终选择投降曹操。
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关羽突围的能力并不如想象中的强大。尽管曹操的军队全力围攻关羽,但曹军并不像在长坂坡那样将重点放在阿斗身上。此时的局面与长坂坡的局势完全不同,因此关羽是否能顺利救出阿斗就成了疑问。
当然,关羽的傲气是人所共知的。若真面临相同的情况,他会甘心再次被曹操俘虏吗?以关羽的性格,他定不会轻易屈服。即使再次选择“降汉不降曹”,曹操是否还能放过他呢?毕竟,关羽曾替刘备送质子,而这次可关乎刘备的亲生儿子。
再来看张飞。历史上有一次,张飞在面对危险时,完全不顾刘备的家眷,单独逃生。那时他因酒醉失去了理智,才做出这个决定。但如果是眼下面对阿斗的危机,张飞是否会再次置之不理呢?显然不可能。张飞最后也确实从孙尚香手中救出了阿斗,说明他在实际情况中能够展现出与赵云不相上下的能力。
《三国演义》提到,张飞的身边有“十八骑燕将”,这些骑兵并非普通士兵,而是专门为他所挑选的强悍部队。关羽杀了颜良后曾说,“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这让曹操都为之震惊,令他深刻意识到:若遇到张飞,绝不可轻敌。而在与吕布的对决中,张飞的勇猛也令对手忌惮,曹操甚至喊道:“军中战将可留姓名!”
由此可见,张飞的勇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赵云。特别是当他情绪激烈时,就像一头护崽的母熊,拥有无可匹敌的力量。再加上“十八骑燕将”的协助,张飞肯定能顺利突破敌阵,将阿斗救出。
总之,不论是赵云、关羽,还是张飞,他们在长坂坡这一段都展现出了超凡的勇气与智慧。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都让人难以抉择谁更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