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还是在史实上所述的《三国正史》里,赵云无疑是一位杰出的英勇将领,他的辉煌战绩使人无法忽视。然而,与他显赫的战功相比,他的两个儿子却似乎显得默默无闻,给人一种“草包”的刻板印象,这样的看法无疑是对这位虎将的遗传后代的不公。在深入研究后,我们可以归结出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赵云的两个儿子并非没有能力,而是他们父亲的光辉实在太耀眼。赵云被誉为仅次于吕布的猛将,在众多将领中其战绩名列第二。他的成就不胜枚举,随便举几个例子,便足以让历史铭记,像是长坂坡之战、汉水之战、穰山之战等都是他所参与的重要战役。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一人冲入数万曹军中多次出入,勇猛无畏,传说中甚至创造了“七进七出”的辉煌传奇。他在战斗中斩杀的曹将不下五十,普通士兵更是无从计数。到了汉水之战,赵云凭借一己之力与大量曹军周旋,成功救出了老将黄忠及副将张著,最终大开寨门以吓退敌人,刘备称赞他为“身怀万胆”。在这几场战争中,赵云都是唯一的主角,他的种种英雄事迹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甚至连他的两个儿子也都远远追不上。
其次,赵云的两个儿子的表现其实也是相当不错的。赵云的长子名叫赵统,次子则是赵广,很多人可能对这两个名字并不熟悉。根据历史记载,赵云去世后,赵统继承了永昌亭侯的爵位,并担任了蜀汉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一职。虽然蜀汉的史书记载并不严谨,但从其“加行领军”的职衔来看,赵统的地位应该不低于二千石,算是蜀汉较高的官职。而他的弟弟赵广则没有在蜀汉中心的权力机构中任职,而是在大将军姜维的麾下奔赴战场,担任牙门将。根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赵广在与魏国军队的艰苦战斗中,为掩护姜维的撤退而英勇战死。这场战斗的残酷程度想必大家都知道,魏军志在必得,双方的冲突也成就了历史上的一场血腥大战。因此,赵统和赵广兄弟的表现无疑在众多蜀汉二代将领中名列前茅,业绩不容小觑。
最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将关兴与张苞等人描绘得淋漓尽致,赵统和赵广两兄弟却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大多数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往往都是通过这部经典之作。罗贯中在小说中,通过塑造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位英勇将领,让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在关羽和张飞双双战死之后,他们的儿子关兴与张苞则依然活跃于战场,大显身手,斩杀敌军无数。可对赵云的儿子赵统和赵广,罗贯中仅仅在小说中呈现了他们的一小部分,记载他们向诸葛亮报信父亲赵云去世的悲惨消息。实际上,在正史中,关兴和张苞两个后辈在战场上并没有特别辉煌的表现。关兴在仕途上达到了侍中、中监军的职位,但也不幸英年早逝;张苞则因为战事未能成就,就早早离世,而张苞的儿子张遵在绵竹之战中也因激战阵亡。
综上所述,赵云的两个儿子虽然在历史的波澜中显得不那么光鲜,但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决不可被忽视。因父之名而不自觉被掩盖的历史,值得我们去重新梳理和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