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初年,浙江金华出了个奇人。这位大叔本名叫陶成道,原本是个书院院长,整天不研究四书五经,偏偏喜欢捣鼓火药。
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将火药拿来做爆竹,他却异想天开要造火箭——不是现在电视里发射卫星的那种大火箭,而是绑着炸药包的箭矢。
话说元末乱世,朱元璋带兵打到金华时,陶成道带着徒弟们献上了自己研发的"火神器"。
这种能在空中爆炸的火箭箭阵,把敌军炸得人仰马翻。老朱一高兴,直接封他当"万户",意思是管着上万户人家的大官。不过这位万户大人官服还没穿热乎,又惦记起新发明。
有天他和好兄弟班背将军喝酒,俩大老爷们突发奇想:"要是把几百支火箭绑在椅子上,人坐在上面点火,说不定能飞上天!"
班背将军也是个实在人,当场就要动手做实验。可惜后来班背得罪权贵被害,临终前托人把《火箭书》交给万户,这事就成了好友的遗愿。
公元1390年春天,万户真的动手了。他让工匠造了把特制椅子,椅背上密密麻麻绑了47支火箭,手里还举着两个大风筝。
那天清晨,南京郊外的山头上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万户穿着厚棉袄(估计是防烧伤),坐在冒烟的火箭椅上对仆人说:"要是我飞不起来,你们记得把数据记清楚。"
随着引线点燃,现场"轰"的一声炸响,椅子带着人蹿起十几米高。围观的百姓还没来得及叫好,第二排火箭突然提前爆炸,半空中炸出一团火球。
等烟雾散尽,人们只找到烧焦的椅子腿和几片碎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实验,就这么悲壮地结束了。
这事后来被美国火箭专家基姆写进书里,还惊动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1970年他们发现月球背面有座环形山长得像爆炸坑,直接取名叫"万户山"。如今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还能看到这位"航天老祖宗"的雕像,手里攥着风筝线,眼睛直勾勾盯着天空。
要说万户这操作有多硬核?他比欧洲人用火药放烟花早了整整两百年,比苏联加加林上天早了五百七十年。
虽然实验失败,但他琢磨出的"分级燃烧"原理(就是让火箭分批次点火),直到现在还在用。后来明朝军队研发的火铳、火炮,据说都是他徒弟们改进的技术。
最让人唏嘘的是,当年跟着万户搞实验的仆人后来回忆:"老爷爆炸前还在喊'快记风速'。"这劲头感染了后世无数科学家,钱学森留美时,导师王士倬就拿万户的故事激励他:"咱们中国人早就有飞天梦,你得把这个梦圆了。"
六百年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每当火箭点火升空,控制室里总会有人念叨:"万户老爷子,咱们这次又要上天了。"
从东方红卫星到嫦娥探测器,从神舟飞船到天宫空间站,每次发射倒计时都像是跨越时空的回应。当年南京郊外的火光,终于化作了照亮宇宙的星辰。
如今在金华老家,茶馆里还能听到老人摆龙门阵:"知道咱们祖宗多牛吗?
明朝就有人坐火箭上天!"虽然史料记载只有短短几行字,但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早就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下次抬头看月亮时您仔细瞧,那个叫"万户"的环形山,正闪着中国人独有的倔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