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在家庭中排第三,他还有两个兄长,分别是大哥洪仁发和二哥洪仁达。从表面上看,洪秀全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天王,理应得到兄长们的支持和协助,然而相反的是,这两位兄长却成为了太平天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对此,历史学者罗尔纲先生曾指出:“太平天国后期因政治腐败而崩溃,洪秀全已经失去了民心,国破之际,仁发与仁达实在是罪魁。”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逼走翼王
虽然洪仁发和洪仁达与洪秀全是血脉相连的兄弟,但他们却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缺乏丰富的知识和能力,长年累月只在家中以务农为生。就在金田起义前夕,洪秀全出于对家人安全的担忧,派人将父亲和兄长接到了广西。然而,两位兄长在太平天国的成立与发展过程中并未作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他们不仅没有担任任何重要的职务,也没有获得任何的爵位,仅仅被称作“国兄”,可谓名无实。
在杨秀清执政期间,兄弟俩甚至曾遭到杨秀清的责罚,他们因害怕杨的权威而不敢做出不法之事。天京变乱发生后,洪秀全为了进一步掌控局势,封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可悲的是,两人既无才干,又缺乏功绩,导致太平天国内部的不满情绪渐渐升温,许多朝臣对此感到相当不悦。两位兄长不仅对朝政进行干预,也使得正直的石达开处境艰难,最终被迫离开天京,开启了“远征”的旅程。
二、干预朝政
在石达开选择离开后,洪秀全不得不面对来自舆论的压力,结果免去洪仁发和洪仁达的王爵,改封洪仁发为天安,洪仁达为天福,然而两人依然牢牢掌控着朝政。在蒙得恩执政期间,洪氏兄弟依旧能对其施加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他们对朝廷事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干扰。此时,副掌率李秀成向天王洪秀全建议,不再启用洪氏兄弟,岂料这一提议引发了洪秀全的愤怒,结果李秀成因此失去了他的爵位。
1859年,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受封为干王,主管朝政。然而,在后来的回忆中,干王提到,洪仁达依旧在“干预朝政”。不久之后,洪秀全又进一步加封洪仁发为信王,洪仁达为勇王。在当时日益严峻的天京形势中,朝臣们决定“多买米粮回京,广积粮食”,但是洪仁发和洪仁达却利用这个机会,趁机积累财富。
三、贪财敛财
洪氏兄弟下令,称“想买粮食者,必须持有我洪家的票,欲出京者也需用银子兑换方能获取票证,若无钱则无法获得票据”,造成无人愿意前来购买粮食。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优秀的军事将领,虽然屡遭洪氏兄弟的诬陷和抹黑,但仍坚持自己的主张。面对外部的压力,他曾建议放出城中的男女老少,而洪仁发和洪仁达却派人关闭城门,称要“搜尽金银后才能放行”。
1864年,天京城最终陷落,洪仁发被杀,而洪仁达则被俘后处以极刑。历史学家们对此事件的评论多有不一,许多人专责指摘洪氏兄弟的过错,却对此二人背后的支持者选择了沉默与回避。
参考资料:1.《太平天国史》;2.《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