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五子良将,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这五位将领在曹操麾下堪称战功赫赫的大将,那么其中曹操最为赏识的又是哪一位呢?经过史料的分析,结论不难猜测,最被曹操欣赏的正是张辽,接下来让我们根据三国历史资料做进一步探讨。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曹操最为失望和不欣赏的将领便是于禁。早期,于禁因其治军严谨、作战果敢一度获得曹操的极高评价。例如,在宛城之战中,曹军遭遇了张绣的反叛,张绣率领兵马突袭曹操的大营。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曹营混乱一片,甚至曹操也未能及时指挥,狼狈逃窜。然而,唯一能保持阵型的竟是于禁的部队,且他们边退边战,守卫有力。更值得称道的是,于禁在乱军中发现青州兵(原为黄巾军,纪律松散)趁机抢劫,他立刻带兵攻打这些青州兵,制止了抢劫行为。曹操获悉此事后,盛赞了于禁的果断行动,并号召其他将领向他学习。事实上,于禁是曹军中唯一获得假节钺的武将,足见其一度受到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于禁在襄樊之战中的表现令人极为失望。在这场战斗中,于禁的七军被关羽水淹,全军覆没,而副将庞德宁死不屈,但于禁却选择向关羽投降。曹操得知这一消息后,感慨万千,称三十年的深交不如庞德的忠诚与坚毅。最终,于禁官职停滞,名声扫地,只升任为杂号将军。因此,曹操最终最不看重的便是于禁。
接下来是张辽、乐进、张郃和徐晃四位将领。张郃虽官拜征西车骑将军,是这五位将领中职务最高的,但这一荣誉是在公元229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在位时期才授予的。在曹操时期,张郃的最高职务不过是荡寇将军,地位与赵云相当,均为杂号将军,远未得到曹操的器重。因此,在曹操生前,张郃并未得到重用。
剩下的三位,张辽、乐进和徐晃,都是四方将军,张辽担任前将军,而乐进和徐晃则是右将军。从四方将军的等级来看,前将军的地位最为尊崇,紧随其后的是左将军,而右将军则稍逊一筹。因此,张辽的地位最高,最受曹操的信任,乐进和徐晃的地位则略低于张辽。
在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按照“前、左、右、后”的顺序,分封了四方将军。关羽为前将军,地位最高;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而黄忠则为后将军,地位最为低下。类似的,曹操麾下的张辽、乐进、徐晃三位将领中,张辽作为前将军,地位无疑最高,而乐进和徐晃作为右将军,地位略逊。
张辽自投效曹操以来,屡次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白狼山之战中,张辽带领曹操精锐的骑兵勇猛出击,成功斩杀乌桓单于蹋顿,为曹操平定了北方的动乱。而在合肥守卫战中,张辽指挥李典与乐进,屡次击败孙权的数万大军,甚至差点将孙权擒获。张辽的英勇事迹令江东的将领闻风丧胆,就连江东的孩童听到他的名字也不敢哭泣。因战功卓著,曹操封他为征东将军,正史中曾记载“太祖大壮辽”,其中“大壮”二字,充分表达了曹操对张辽的极高评价与深厚信任。
综上所述,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的早期虽得曹操重用,但其在襄樊之战中的表现让曹操彻底失望,最终名声败坏;张郃在曹操在世时并未显赫,而张辽因战功卓著和官职显赫,成为曹操最为欣赏的将领,这一结论也显得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