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李世民的凌烟阁24功臣中,为何秦琼排在最后,第一又是谁?
迪丽瓦拉
2025-09-06 16:33:06
0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被誉为“盛世”的黄金时期,那便是唐朝。而谈及唐朝,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会锁定在一位赫赫有名的开国皇帝——李世民身上。作为一代英主,李世民不仅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还让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状态。然而,李世民的成功绝非仅凭个人之力,身边有一批卓越的大臣和谋士,在政治、军事及治国理政方面为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与帮助。

这些大臣不仅为李世民的英明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还在具体的政务执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世民对他们的评价极高,认为这些大臣是“万中无一”的人才。为了铭记这些功臣的丰功伟绩,李世民特地在宫中设立了凌烟阁,雕刻了24位功臣的肖像,以此表彰他们的贡献。

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这24位大臣的排列顺序时,便不禁产生疑惑——位列首位的长孙无忌,并非声名最显赫的那一位,而广为人知的秦琼却被排在了最后。这个看似不合常理的排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些大臣到底做出了哪些至关重要的贡献?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否能完全代表一位大臣的历史功劳?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被历史光环掩盖的唐朝功臣,探索李世民心中的真实评价。

一、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长孙无忌

在李世民心中,长孙无忌无疑是最为得力、最为信任的心腹重臣。他能够在这24位大臣中位居首位,实则与他对李世民的支持和在关键时刻的果敢决策密切相关。长孙无忌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参与并策划了改变唐朝历史进程的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李世民的兄长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然而李世民内心并不甘心,早有篡位之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暗中与几位亲信大臣联合,其中长孙无忌便是关键人物之一。作为这场政变的主谋,长孙无忌不仅是全局的策划者,而且在最关键的时刻,他力排众议,成功说服李世民果断出手。最终,李世民在玄武门大败李建成,顺利登基。

如果没有长孙无忌的智慧与坚持,李世民或许永远无法登上帝位。李世民深知这一点,因而对长孙无忌极为倚重,经常亲自召见他商议国事,甚至让他进入寝宫处理重要事务,足见二人关系非同一般。此后,长孙无忌继续辅助李世民治国安邦,二人共历风雨,始终保持着极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功绩从未忘记,因此将其放在凌烟阁中的首位,充分体现了李世民深具眼光的知人之明。

二、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

李靖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之一,他不仅是李世民麾下的五大名将之一,更是唐朝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李靖出生于隋朝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迅速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并且在李渊父子起义反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此,李靖便成为了李氏家族的重要成员。

在唐朝的开国战争中,李靖凭借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深厚的军事素养,帮助李世民屡次战胜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为李唐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后,李靖力挺李世民,通过兵威震慑住了局势,为李世民的即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如果没有李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李世民的事业恐怕难以顺利发展。李世民深知李靖对唐朝建立的贡献,因此在凌烟阁中赋予他第八的位置,彰显其在建立大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李靖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深谙兵法,堪称唐朝开国的中坚力量。

三、晚节不保的英雄——秦琼

提到秦琼,许多人都会想到“门神”这一身份。秦琼与尉迟恭共同被尊称为“门神”,他不仅是唐朝初期的英雄人物,还因其英勇事迹而广受百姓敬仰。然而,这位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将领,在凌烟阁24功臣中的排名却被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位让人感到颇为不解。

事实上,秦琼的确是唐朝历史上影响力巨大的将领,但我们在评价一位大臣时,不能仅凭其知名度来判断贡献。回顾秦琼的一生,他虽才智出众,但却屡次更换效忠对象,投靠过不同的势力,甚至曾效力于隋炀帝。直到唐朝建立前夕,他才正式归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并未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此外,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屡次请求官职和权力,这使得李世民对他心生不满。

由于秦琼多次易主,且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贡献有限,因此他未能得到李世民的充分信任。尽管他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声誉,但李世民依然决定将他排在凌烟阁的末位,这也体现了李世民对功臣评价时,不单纯依赖名声,而是看重实际的贡献和忠诚。

四、忠诚可靠的心腹——魏徵

与秦琼的多次变节不同,魏徵则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魏徵早在李世民还担任秦王时便投身于李世民的麾下,二人从此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魏徵的忠诚和智慧,尤其在玄武门之变后,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参与了这场政变的策划,还在李世民即位后,积极推动改革,助力唐朝步入正轨。

魏徵深得李世民的信任,被视为最重要的政治顾问之一。他不仅忠诚坚定,而且为人直言不讳,经常对李世民提出真知灼见,帮助李世民做出明智的决策。李世民非常重视魏徵的直言,并且将其置于重要的位置,让他在凌烟阁中占据了第四位。魏徵的忠诚和智谋,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李世民的“智囊团”

凌烟阁中的其他功臣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李世民心中,地位和贡献都不可忽视。他们组成了一支出色的“智囊团”,为李世民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大臣大多都是从李世民开国时便一路跟随他,立下赫赫战功的亲信重臣。像杜如晦、张亮、刘弘基等人,都是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正是有了这一批精锐的谋士和大臣,李世民才能得以专心治国,打造出一个空前强大的大唐盛世。

结语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隐藏在李世民帝王光环下的大臣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凌烟阁24功臣的排序并非简单的名气排名,而是李世民对这些大臣实际贡献与忠诚的真实评价。李世民不仅看重大臣的历史功绩,更注重他们的忠诚和实际能力。无论是敢于直谏的杜如晦,还是坚定执着的张亮,都是李世民极为依赖的重要人物。而那些如秦琼般多次易主的人,虽然有着巨大的个人声誉,却未能获得李世民的青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公元226年的洛阳宫殿里,39岁的魏文帝曹丕正对着铜镜出神。镜中之人面色青黑,眼袋浮肿,腰间赘肉将玉...
原创 英... 三国之关羽、刘封与孟达:英雄与叛徒的命运交错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被誉为英雄辈出的辉煌时代。...
原创 四... 头条创作挑战赛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
原创 刘... 1948年11月上旬,中原野战军的第20旅驻扎在洪河东岸,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迎接黄维兵团的到...
原创 遵...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领导层的更替是如何进行的呢? 在1972年,周恩来进行了一次口述回忆。他提到:“当...
原创 武...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到,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由“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打响的。今天,老丁叔就...
原创 嘉... 嘉庆官窑器通常指的是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专门为皇宫制造的瓷器,这些精致的作品来自于...
中新网“探访”晋阳古城考古遗址... 5月15日,中新网以《探访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深埋千年的“太原往事”》为题,通过对晋阳古城考古遗址...
原创 年... 在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起初,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无畏...
原创 甄... 在《甄嬛传》中,那位出自永寿宫的皇后,是个让人感到既亲近又深不可测的人物。她表面上温文尔雅、端庄大方...
古代押运流放的女囚犯,来回足足... 文|小玉 编辑|小玉 前言 古代流放制度森严,尤其女囚犯押送之路,往返动辄数千里,风餐露宿,险象环...
原创 香... 公元757年正月,安史之乱爆发已经整整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大唐与叛军的领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原创 慈... 在中国历史的悠久进程中,清朝最后几十年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那复杂且充满戏...
流失海外79载 国宝帛书回归祖...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成功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
原创 郑... 郑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学家与经学家。他自幼便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先后拜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及马融...
原创 雍... 老八胤禩在临终前留下的那封信,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让人不禁猜测这封信中可能包含了他对雍正皇帝和兄...
原创 五... 暑期创作大赛改写版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消灭了东吴政权,三国最终实现统一。从东汉末年的战乱到三...
原创 秦... 在秦始皇成功统一六国之后,他并未就此停止他的征服之旅。尽管已经将六国纳入统治之下,嬴政内心明白,仍然...
原创 刘... 前言 一人能否逆转时代的风云?——论刘备谋士法正的才华 曹操正在南征,逐步统一江山指日可待;而...
苏州考古博物馆对外开放 90余... 新华社南京5月17日电 从空中俯瞰,苏州考古博物馆由简洁大气的三角形块面构成,巧妙融入越城遗址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