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剑侠图》这部作品中,有四位杰出的老剑客,他们是师出同门,被誉为“大清国四大名剑”,是武林中的传奇人物。
那么,这四位分别是谁呢?
第一位是:“镇古侠”董乾(董化一);
第二位是:“碧目金睛佛”姜达(姜本初);
第三位是:“八卦太极术士”张洪钧;
第四位是:“珍珠佛”董瑞(董霞光)。
正是这四位,担任了童林、童海川的师尊,而童林作为这部作品中的主角之一,被誉为“镇八方紫面昆仑侠”。
那么,童林的师父是谁呢?
其实,童林有两位师父。首先是“谈笑清居无极子、清风剑客”尚道明;其次是“爱莲居士太极子、太乙剑客”何道源。此外,童林还拥有一位师伯和一位师叔,师伯是“普渡群生元极子、太虚上人”庄道勤,师叔则是“洞察乾坤支极子、九宫真人”古道远。
这四位师尊,都是“太极八卦术士”张洪钧的弟子,在江湖中被称为“四小名剑”。那么,他们为何被称为“四小名剑”呢?原来,这四位师尊被誉为“四大名剑”,他们的成就非凡,因此他们的徒弟也理所当然地得到了这样的称号。
回溯历史,当年大清国在顺治皇帝的领导下,成功定鼎中原。董乾、姜达、张洪钧、董瑞四位英雄,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顺治皇帝亲自封他们为“护国四大剑客”,也称之为“大清国四大名剑”。这四位为何能获得如此殊荣呢?答案就在于他们曾有过一次救驾之功。
俗话说得好:“功高莫过救驾,计狠莫过绝粮。”四位剑客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正是因为他们曾在危急时刻成功救过皇帝的性命。那时,满清刚刚入主中原,许多汉人对统治者的身份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反清志士不断涌现。
顺治皇帝有一天在宫中,突然遭遇了三名刺客,这三人都是来自寺庙的和尚,江湖中被称为“三了上人”。这三位并非普通的武林人物,他们分别是“一目了然僧”荆立堂、“通法上人”了因和“大肚子岩石佛”了义。三位刺客武功高强,宫中的侍卫根本抵挡不住,他们的到来让顺治皇帝心生恐惧,几乎瘫软在地。
正当局势危急时,董乾和其他三位剑客及时出现。原来,他们是“保清派”中的成员,受命在京城驻守,专门对抗反清势力。而这“保清派”和“三了上人”之间,注定要展开一场激烈的斗争。
不过,最初的对峙并没有立刻爆发冲突。双方彼此劝解,试图通过言辞说服对方。这并非巧合,因为“四剑”与“三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四剑”是袁鹤袁大化的弟子,而“三了”则是金顶罗汉脱凡的弟子。而袁大化与脱凡本就是师兄弟,且师父赫连洞彩的名气也让这两位弟子形成了特殊的关系。因此,这场对峙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背景。
然而,尽管他们出自同一师门,由于理念的不同,他们最终并未达成共识。既然言辞无法打动对方,那么只能通过武力决一胜负了。若单凭个人的武力来说,“四剑”显然不是“三了”对手,因为“三了”中的“岩石佛”了义武功极为强大。即便是“四剑”中最强的董乾,也在了义面前无法占据上风。
但是,四位剑客毕竟人多,且有大内侍卫的支援。在这种情况下,局势逐渐倾向于“四剑”一方。见形势不利,“三了”中的荆立堂只能带着二位师弟仓皇逃离。
事后,顺治皇帝为感激他们的救驾之功,赐予董乾四人“护国四大剑客”之封号,成为“大清国四大名剑”。有些人或许会认为,称其为“大清国四大名剑”是否意味着他们是“汉奸”呢?站在反清者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他们作为清廷的武器,服务于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汉奸”。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童林和他师兄弟的经历显示出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站在清廷这一边。童林一开始的确是雍正帝胤禛身边的得力助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与清廷发生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