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他本可以做东北王,却不肯独立
迪丽瓦拉
2025-09-07 08:05:47
0

张学良一生中有两件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那就是东北易帜与西安事变。长久以来,西安事变受到更多关注,毕竟这场事件深刻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历史的进程。然而,东北易帜的意义同样不可小觑——它不仅象征着旧有军阀割据时代的终结,而且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民族独立。形式上,它实现了中国的统一,是张学良对中国现代化作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

许多历史学者对张学良的这一举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唐德刚曾指出,张学良在1928年末的易帜,和中国内战史中的“势穷来归”或“变节起义”截然不同,这一事件不仅在中国三千年的历史中前所未见,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李敖则称张学良是民族英雄,认为他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本可以自立为东北王,然而他爱国心切,明明东北具备独立的条件,却依然选择不独立。

无论是东北易帜,还是西安事变,张学良的个人性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张学良这位“少帅”,这两件事可能根本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也未必会走上与历史相同的轨迹。

然而,不能因为如此就简单地认为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背后的动机仅仅是个人性格或爱国情怀的驱动。实际上,无论在东北易帜还是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决策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局势和各方利益的深刻考量。以东北易帜为例,虽然张学良作为一位爱国将领确实值得称赞,但这并不是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唯一原因。除个人情怀外,以下四个客观因素,也是促使张学良作出易帜决定的重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来自国民党大军的压力。1928年,蒋介石联合冯玉祥、李宗仁和阎锡山展开北伐,军队的攻势异常猛烈,原本在北京掌控大权的张作霖最终被迫在5月8日发布通电求和,并于6月2日紧急撤退至关外。北伐军并没有就此放弃,继续紧追不舍,并与东北军在滦河两岸展开了对峙。此时,北伐军内部的确存在是否妥协的分歧。一些人主张不应“赶尽杀绝”,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当彻底解决东三省的问题,防止未来留下隐患。冯玉祥就坚持以武力解决问题,他与张作霖之间有过深仇,态度更加强硬。东北军失去了张作霖这一绝对权威,军心动摇,面对内外重重压力,刚刚接任的张学良选择与北伐军议和,显然是最为稳妥的决策。

第二个原因是东北军内部的矛盾加剧。张作霖的去世使得原本在东北军中占有至高地位的张作霖突然失去了指挥核心。东北内部被长期压制的派系问题瞬间浮出水面,这种局面若不解决,东北军可能很快就会分崩离析,无法抵挡外敌的侵袭。当时,东北军中主要的派系有三种:一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少帅派”,二是以张作相为首的“绿林派”或“元老派”,三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张作相与张作霖情同兄弟,曾在东北的建设中作出过巨大贡献,拥有极高的声望。虽然他与张学良在一些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但他依旧支持张学良主政东北。由此,东北的矛盾实际上集中在了张学良与杨宇霆之间。两人虽然存在私人恩怨,但在东北是否应该易帜、全国是否应该统一的问题上,他们的立场是相同的,都认为统一是历史的趋势。

虽然一些历史传闻说杨宇霆勾结日本,张学良因此下令处决他,但这一说法并不成立。诸多史料表明杨宇霆并非亲日派,甚至在1927年,他就曾公开表示南北妥协是完全可能的,南北两方在许多问题上具有相同的政治见解。张学良要在政坛上站稳脚跟,必须尽早表明立场,并与南京政府达成协议,而杨宇霆的举动无意间加速了这一过程。

第三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日本对东北的压迫与侵略。张学良与日本之间有着深仇大恨,不仅有国仇,也有家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张学良无法容忍与日本的合作。自从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以来,尤其是在北伐即将成功之际,日本企图干预中国统一,甚至在山东阻挠北伐军进入华北。种种事例加剧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抗日情绪,张学良无法对日本采取任何妥协态度。

在家恨方面,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仇恨深重,这也是他无法与日本妥协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旧道德”观念要求张学良为父报仇,这种家国情怀促使他无法选择依靠日本。即使日本在张作霖死后试图趁机在东北插手,张学良依然坚定地选择抵制日本的干涉,继续保持东北的稳定。

当时,南京的谈判代表与张学良达成了关于东北易帜的协议,但日本的干预使得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日本警告张学良,易帜将导致东北局势动荡,但最终,张学良坚定地做出了易帜的决定,并通过与蒋介石的协商,最终确定了易帜的时间。

因此,东北易帜不仅仅是张学良个人的决定,它深受国内外复杂局势的推动,尤其是在美日之间的角逐影响下。张学良的这一决策,无疑是历史洪流中的一大转折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