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蜀汉的灭亡时,很多人会将其归咎于懦弱无能的刘禅,认为正是刘禅下令投降,才导致了蜀汉的灭亡。还有人将责任推给诸葛亮,认为他数次北伐,耗费了大量的蜀汉资源。然而,真正导致蜀汉灭亡的并非刘禅或诸葛亮,而是四个关键人物的行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刘禅和诸葛亮不是罪魁祸首
确实,刘禅是下达了蜀汉投降的命令,但在当时的情势下,刘禅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当邓艾攻破绵竹,蜀汉的朝堂几乎已经陷入崩溃状态。朝中的大臣们不是想着逃亡,就是打算投降。在这种局面下,刘禅又能如何继续抵抗呢?
很多人认为刘禅作为皇帝只需下达命令,朝臣们便应听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权力的真正本质并非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只有下属愿意听从命令,皇帝才能发挥作用。当时,蜀汉的大臣们已经不愿作战,即便刘禅下令抗敌,众人也未必会执行,甚至可能会将刘禅捉拿,从而借此投诚。所以,刘禅当时确实已经是走投无路了,他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逃跑,二是投降。最终,刘禅选择了投降,因为逃跑的后果可能会更加惨烈。
至于诸葛亮,虽然他屡次北伐,但并不是空耗蜀汉国力。实际上,诸葛亮每次北伐之前,都会休整数年,积蓄力量,准备充分。而且诸葛亮的北伐虽未最终取得成功,但依然获得了一些成果。在战场上,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甚至连曹魏名将张郃都死于诸葛亮之手。如果诸葛亮的生命不那么短暂,蜀汉有可能会击败曹魏。
总之,刘禅和诸葛亮并不是蜀汉灭亡的直接原因,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以下这四个人!
第四人:糜芳
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的实力已经接近东吴,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曹魏。黄忠在战场上斩杀了夏侯渊,打破了曹魏的防线。刘备也成功击退了曹操,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令世人惊叹!汉中之战让很多人看到了蜀汉崛起的潜力。而随后的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俘虏了曹魏的名将于禁、庞德,曹仁不敢出战,进一步证明了蜀军的强大。
此时,孙权背盟偷袭关羽,实际上正是看中了蜀汉的崛起潜力。然而,关羽当时已经为吴军的偷袭做好了准备,认为荆州不可轻易丢失。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在这个关键时刻投敌,主动开城门,导致关羽的后方陷入危机。
江陵是关羽在荆州的基地,粮草、兵员、家属等都集中在这里。糜芳的投降让关羽失去了任何支援,也让蜀军的士气彻底崩溃。最终,关羽在麦城被捕并遭杀害。可以说,糜芳的投降直接导致了关羽的失败,使得蜀汉的崛起梦想破灭。如果糜芳没有背叛,荆州不至于丢失,刘备和关羽的联合进攻很可能会击败曹魏,蜀汉的命运可能会截然不同。由此可见,糜芳的投降是蜀汉灭亡的第一个罪魁祸首。
第三人:马谡
糜芳的投降破坏了蜀汉的崛起,但诸葛亮依然不放弃,继续努力进行北伐。为了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诸葛亮积蓄力量,准备北伐曹魏。然而,这时的曹魏并未意识到蜀汉的威胁,专心应对东吴,未曾做好防备。诸葛亮趁机成功突破,进入陇右,多个郡县纷纷投降,局面一度对蜀汉有利。
然而,正当蜀军即将取得胜利时,魏军名将张郃赶来增援。诸葛亮派遣马谡守卫街亭,以阻止魏军前进。然而,马谡没有遵循诸葛亮的指挥,他不按照战术要求在有利位置扎营,而是擅自跑到山上,试图通过中心开花的战术对敌人发起攻击。结果,魏军轻松击败了蜀军,街亭失守,蜀汉的北伐成果瞬间化为泡影。
马谡的不听指挥,直接导致了街亭失守,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之后的北伐再也没有如此有利的时机,而曹魏的防备也逐渐加强,使得蜀汉难以再有重大突破。马谡的失误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人: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许多人认为他会继承父亲的才能。然而,诸葛瞻并不具备父亲那样的实战经验。当邓艾攻入蜀中时,蜀汉的许多大臣依然愿意作战,但诸葛瞻却没有听取下属的建议,错失了占据有利地形的机会,让邓艾得以轻松推进。更糟糕的是,在邓艾挑战时,诸葛瞻并没有依托成都城池的防守优势,而是主动出击,导致蜀军遭到大败,成都平原的防线彻底崩溃。
若是诸葛瞻能稳住局面,采取拖延战术,而不是轻率出击,蜀汉的败局或许能得到缓解。遗憾的是,诸葛瞻缺乏经验,导致了蜀汉的惨败,也让蜀汉的主战派彻底丧失了信心,最终导致了刘禅的投降。
第一人:谯周
谯周是蜀汉最具投机性的角色之一。在刘备攻打成都时,谯周曾建议刘璋投降,而在邓艾进攻时,又建议刘禅投降。他是蜀汉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事实上,早在诸葛亮去世后,谯周便开始酝酿投降的念头。为了使投降行为看起来更为合理,他撰写了《仇国论》,暗示蜀汉已经无法与曹魏抗衡,提倡投降以求自保。
谯周通过这种言论影响了朝中许多人的心态,越来越多的大臣和将领开始产生投降的念头,这为邓艾顺利攻入蜀地铺平了道路。蜀汉的士气一度崩溃,最终导致了成都的易手,刘禅的投降。
结语
总体而言,蜀汉灭亡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的。虽然刘禅和诸葛亮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蜀汉的命运,但更为直接的罪魁祸首是糜芳、马谡、诸葛瞻和谯周。特别是谯周的行为,几乎可以说是蜀汉灭亡的关键因素。